1、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2、从刑事责任理论到责任主义--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3、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
4、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
5、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
6、美国有组织犯罪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7、海峡两岸犯罪停止形态立法比较研究
8、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
9、死刑实证研究之死刑观的调查报告
10、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
11、论我国惩治腐败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
12、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
13、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
14、关于刑法情节显着轻微规定的思考
15、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入罪论
16、刑法第13条“但书”的出罪功能及司法适用研究
17、论“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思想及其实现
18、略论中国内地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
19、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特征探究
20、《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之完善
21、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
22、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2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研析
24、论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
25、不同身份者实施的共同犯罪定性之研析
26、伤害胎儿行为之定性探究
27、聚众淫乱罪的合宪性分析--以制度性保障理论为视角
28、废除死刑的理论预期与保留死刑的现实必然--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29、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模式研究
30、诉讼证明的困境与金融诈骗罪之重构
31、群体性暴力事件与仇恨犯罪: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回应
32、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行为方式之解读
33、奸淫幼女与严格责任--就“高法”司法解释与苏力先生商榷
3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的反思与重构
35、“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与幅度分析
36、我国累犯制度立法之完善
37、历史、现状与改革:劳动教养制度述评
38、“腐败”概念的分析与刑法学思考
39、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谈我国刑法立法的积极与谨慎
40、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41、监督过失责任论
42、刑法学视域下的克隆人及其立法
43、应设立“性贿赂罪”
44、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45、重刑化的弊端与我国刑罚模式的选择
46、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
47、共同过失犯罪应成立共同犯罪
48、从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看刑事责任的完善
49、论应权利人同意之行为--被害人同意理论的重构
50、反思与重构:犯罪客体新论
51、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52、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3、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解读
54、“诉讼诈骗”定性研究--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为视角
55、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刑事一体化的分析进路
56、《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协调研究
57、加强行政法与刑法交叉领域研究的必要性
58、环境犯罪的刑法现状及其改进
59、袭警行为刑法规制之比较研究
60、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
61、TRIPS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完善
62、我国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63、关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构想
64、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5、“入世”后我国商标犯罪的立法完善
66、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分析 优先出版
67、《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贿赂罪之比较研究
68、论改革和完善收容教养制度
69、日本与德意志刑法和刑法学--现状与未来之展望
70、共同犯罪的正犯、帮助犯理论的反思与批评
71、对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的再认识
72、网络安全与平台服务商的刑事责任
73、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