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社区发展为生态旅游地的要点研究

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尹立军
发布于:2014-10-20 共7092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在 2020 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攀升至15 亿人次。全球旅游人次的快速增长缔造出令人惊羡的旅游产业收益,而在需求带动供给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则下,旅游产业更成为许多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国无不抢食这块蛋糕而致力于发展旅游产业。然而,旅游人次的快速成长已超出人们的预期,再加上旅游环境意识并未能同步成长,某些人类的旅游活动已大于环境所能负荷的程度,这可能对各旅游目的地造成难以恢复,甚至是永久性的伤害。

  目前,全球旅游市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形式,如生态旅游。而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CBET)是一种可以兼顾环境保护与休闲游憩活动的旅游形态。既为社区增加了收入,也改善了社区保护当地环境的态度。但却因为实际保护的区域比所应该要保护的区域小,同时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人数不够多,以及生物多样性与旅游收益之间的关系薄弱等因素,限制了生态旅游对于社区保护和经济发展上的贡献(Kiss,2004)。Honey(1999)将这种理想过高而与现实相差甚远的情形称为“生态旅游的淡化(Ecotourism lite)”。因此,如何能够让社区“真正的”实现发展与保护并存的生态旅游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Ross and Wall (1999)表示“人-资源-旅游”三者之间正向协同关系的形成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旅游形式,而完善的管理策略与政策可促成此理想目标的实现。但目前国内缺乏以管理观点来探讨社区发展的生态旅游,因此,本研究尝试以管理观点来探讨国内的社区如何由传统旅游目的地成功发展成为兼具旅游与保护的生态旅游地点,并找出影响社区成功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关键因素。

  二、社区与生态旅游

  1. 社区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性

  美国的黄石(Yellowstone)公园以“原始、纯净”为最高保护原则。当局最初将公园内的居民全部迁出 (多为强制迁离),隔离人类行为对于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所有”影响,以期保留野生动植物完全自然且原始的成长空间。当时相信这样的“保护主义”是最理想的保护方法。

  然而,这样的观念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受到质疑。东非地区的国家公园由于保护主义的实行,不仅让当地人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引起群愤,大量的大象和犀牛也在居民缺乏生活资源的情况下遭到捕杀。随着人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冲突在各地持续发生,强调原始、纯净的保护主义发展至此,已丧失了原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美意。因此保护人士、科学家、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的主管机关以及相关环境保护组织开始意识到,唯有让生活在保护区域内或周边的人民,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旅游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进而促使当地民众自发保护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资源,才能够达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这样的概念称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如今这种理论得到多数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使用,取代了原先保护主义的管理政策。

  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包含生态旅游的管理者、资源供给者、经营者及使用者,而社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上则同时扮演着多重而关键的角色。社区可以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当地旅游发展所需的资源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和执行方向。同时也可以是资源供给者以及经营者,负责提供生态旅游所需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作为经营者负责控制和营运当地的生态旅游事业。

  1982 年,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所召开的世界国家公园会议上,强调保护计划应与社区连结并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且于十年后所举办的第四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大会上延续此理念。

  如今,社区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基本已达共识。

  2.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矛盾性

  以社区为基础发展的生态旅游,不只是一般生态旅游增加社区就业机会的“低度”社区参与方式,是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保护工具。以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为基础,来保护生物本身的多样性,并且回馈经济利益于社区与社区居民,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态与社区发展方式。

  然而,在发展中也有其矛盾性,如 Kiss(2004)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以社区为基础发展的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无法有效的满足当地的生计需求,或支持居民长期性的保护行为。

  Stronza and Gordillo(2008)更进一步解释,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虽然收入和就业可以改变社区居民的行为,却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与信念。也就是说,虽然生态旅游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却没有改变当地根深蒂固的社会与文化模式。因此,一旦现金收入或财务状况对于当地的保护行为已经不足够,或甚至消失了的时候,社区又会恢复到先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导向的传统旅游模式。还容易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及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而在社区内部产生社会冲突,若没有处理好这些冲突,生态旅游的发展只会削弱社区的信任与凝聚力。这对于期望从中受益的地方社区而言无疑是一大打击。

  多数案例显示,生态旅游计划的引进并没有“真正地”为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成为空话,经济漏损现象严重。

  就算有经济利益,社区居民也很少将其用于保护的作为上。对于原本在经济和知识就居于弱势的原住民而言,在实际运作上容易忽略当地社区民众应有的主控权,并且将原有的文化特色变成商品化和舞台化。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出现了似乎难解的矛盾性,本研究认为以管理观点来探究其发展路径是化解这一矛盾的一种切适选择。

  三、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管理内涵

  适当的管理机构与政策,能够形成社区、旅游与生态之间的正向关联性,这包含了有效的执行政策(Policies)、管理策略(Strategies)以及内外部的组织参与。因为生态旅游地的政策与策略以及负责执行这些政策与策略的人员,会影响保护区内所有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而影响生态旅游地区的旅游收益以及服务人员的解说品质。

  通过管理,能够让一个组织有效率且有效能地达到其目标,而管理的职能,即为达到其目标所需依循的内涵。多数学者在谈论生态旅游的内涵时,常以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进行探讨,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成为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

  而有效的管理能够让社区快速且正确地达到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目标。因此本研究从管理的观点出发,通过管理职能将生产 (旅游)、生活 (社区) 和生态三者视为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组成部分,希望能够串连起“三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社区发展为生态旅游地的关键因素分析

  1. 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的方式,综合相关文献,整理出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在各管理职能上的重要因素,并将其设计成访谈问项,通过“访谈法”,与多次参与社区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专家,以及专研于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学者进行访谈,来获取社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上的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看法,综合不同角度下的观点,客观分析出社区能够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关键因素,达到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2. 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本研究以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研究变量,其操作性定义为:

  (1) 计划(Planning)。计划在管理上的意义为:预估组织未来的情形并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过程中需决定出“组织目标(What)”以及“达到组织目标的方法(How)”。本研究认为社区若要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首先,工作应考虑社区发展现状,评估社区将生态旅游做为发展目标的适宜性。对于社区而言,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社区是否为社区的最佳发展途径。其次,为确保社区能够成功的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应建立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机制,协助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计划阶段应包含下列几项重要因素:

  思考社区本质:社区本质包含社区内部的发展情况、社区外部的旅游市场情况和周边其他社区的发展现状,目的是在于确保生态旅游计划为最适的社区发展目标,因此,要考虑社区内外部的现状是否有发展生态旅游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若非,改善社区内外部现状所需付出的成本是否低于社区改善后所能够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的效益。

  资源管理与旅游冲击影响管理: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中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在于各社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因多数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社区居民应在计划阶段就保护并策划如何长期保存这些资源的原始性与完整性。此外,社区居民应了解开放生态旅游后对社区资源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事前的预防措施。

  产业营运机制:生态旅游的商业运作机制更重视社区资源保护及利益回馈。因此,社区应制定出社区、业者与游客之间的生态旅游公约及社区操作生态旅游的标准作业流程,并且强化社区的专门服务窗口和公积金制度。

  计划整合:生态旅游的推动以及地方资源的保护,皆需长期资金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然而,社区型生态旅游常常有碍于社区本身区域小、地处偏远和专业人力缺乏等发展上的问题,造成地方社区若仅执行生态旅游一项计划恐会造成收入不足的问题,使得生态旅游的计划无法顺利执行。因此,社区的生态旅游计划必须与其它的地方性或国家性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结合,以提升社区持续执行生态旅游计划的可能。

  (2) 组织(Organizing)。组织在管理职能中是一个有助于组织针对达到目标的人、事、物进行分配、协调等工作的过程。

  而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社区居民以及政府单位、营利团体与非营利团体等外部专业团队的协助。因此,应对社区内部的居民、外部的团队以及内外部之间的合作机制进行分配、协调。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后认为,在组织阶段应包含下列几项重要因素:利益相关者:社区型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居民、政府单位、营利团体与非营利团体等,社区居民拥有丰富的在地知识且为生态旅游的运作主体,而政府单位、营利团体与非营利团体等外部团队则具有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因此,社区需建立起内外部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平台,进而形成两者之间平等且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发展初期的社区组织:社区在一开始出现发展生态旅游的想法或声音时,由于多数的社区居民未有生态旅游或社区建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且不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与发展前景,对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持观望态度。因此,发展初期必须由村长、部落首领或是地方上的高知识分子等社区重要人士参与,通过高管理幅度与集权式的组织设计,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并建构生态旅游的运作机制。同时,针对社区所具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配与协调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居民的参与度,以及凝聚居民对于生态旅游认知上的共识。

  发展中期的社区组织:发展中期指的是社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或者是由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的过渡时期,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关事务的居民会较发展初期增加。同时部分生态旅游的运作机制应有初步的计划但未臻完善,而部分的运作机制尚未建构,故此阶段需要运作的生态旅游事务亦随之增加。因此,此阶段社区组织的成员除了社区重要人物之外,还应将接受专业培训的社区居民纳入组织运作的核心,并进行初步的专业分工。另外,社区组织应将部分权力分权至第一线操作人员,而村长及部落首领等社区领导人物则负责协助居民建立运作机制并协调各团体之间的运作,目的在于增加组织成员的参与深度和决策相关事务的能力。

  发展后期的社区组织:发展后期即社区已建立起基本的运作机制,进入试营运的阶段。此阶段社区组织内的分工应较发展中期更为清楚。各团体之间相互合作及协调的机制也已建立,不像发展中期的社区组织须通过村长等地方人士做为沟通的桥梁。至于社区组织的成员在此阶段应以具有生态旅游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员为核心,并采取分权的方式,让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第一线操作人员能够依照试营运的情况进行检讨与修正。同时扁平式的组织架构也有利于第一线操作人员作及时性的回报。

  (3) 领导(Leading)。管理上所指的领导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力,促使群体朝向组织的目标前进。而社区的最终目标在于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因此,要能够让社区居民有能力、有兴趣且有行动力朝向生态旅游的目标发展及运作。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后认为在组织阶段应包含下列几项重要因素:

  社区培训:要有系统的向社区居民传授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休闲产业经营、社区组织运作及营销等一切生态旅游经营所需的能力。

  认证机制:社区应与专业团队合作针对生态旅游的解说内容给予认证,合格者才可正式成为社区的解说员,并于固定的时间检验解说的品质,针对不合格者建立配套措施,以提升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运作上的自信与专业度。如果没有建立生态解说人员认 (验) 证制度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就会造成人人都能解说的困境,解说品质无法得到提升。

  社区交流:安排社区居民到已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社区进行参访和交流,让居民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后的成果,能够增加居民对生态旅游事务的热忱与共识。

  专业提升:由于生态旅游游客的教育程度和专业需求偏高,社区居民必须持续性的提升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因此,社区可通过部分生态旅游所得,划拨经费进行生态旅游的后续研究,将实务经验与研究所得相结合,持续性地创造出资源的新价值。

  (4) 控制(Control)。控制在管理上的目的在于降低实际活动与原定计划之间的差异。而社区型生态旅游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社区经济、社会与生态三者皆赢的目的。也就是说,控制在此的意义在于确保社区发展生态旅游计划后,能够改善当地社区的经济状况,保护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以及生态资源,并且维持社区持续性的运作生态旅游产业。为此,本研究认为在控制阶段应包含下列几项重要因素:

  优质的生态旅游产品:所谓的“优质产品”是要能够提供符合或超出游客期待的产品,而游客所期待的是富有当地特色与传统文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同时,社区应该避免搭建过多的人工设施,尽量保持当地的原始风貌和传统特色并确保生态旅游的营销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绩效跟踪并持续改善:社区居民应与专业团队合作建立“简单”的评估指标,让居民能够了解并能自行操作,以提升社区对实际运作绩效进行定期评估的可能,并对未达标的部分进行改善。此外,社区也应依照实际运作情况,定期对管理政策与做法进行检讨与修正,以延续管理的成效及适当性。

  游客市场机制:社区型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为社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因此,社区在营销及运作生态旅游市场时,应将核心价值与游客的需求相结合,而非一味地迎合游客的需求。

  整合性供给系统:生态旅游对于旅游资源品质的要求以及游客的专业需求较高,因此,社区应整合区内规模小的旅游业者,形成整合性的旅游供给系统,提升运作效能,并控制旅游产品的一致性。

  利益协调机制: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目的在于改善社区整体的经济和社会。过去的研究显示,多数社区居民专注于切身相关的生计问题,而一个强而有力的地方组织唯有满足社区的基本经济需求,居民才可能支持并参与文化及生态的工作。然而,生态旅游为社区所带来的收益,也会因新产生的问题与挑战而削弱社区的信任与凝聚力。因此,应由地方组织主导生态旅游所得的分配机制,以避免社区因生态旅游收益分配产生负面效应。

  3. 社区发展为生态旅游地的关键因素分析

  通过访谈,将生态旅游专家学者对于研究所提出的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因素的观点进行了整理。

  在计划职能方面,通过对专家学者在“思考社区本质、资源管理与旅游冲击影响管理机制、产业营运机制、计划整合”四个关键因素的观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社区应评估内部“资源”和“组织”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包含社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健康程度,以及社区居民对于生态旅游的动员、组织能力与保护态度,并对社区生态旅游资源做整体性考虑,设置对外提供生态旅游的资讯与服务的专门窗口,而社区生态旅游的操作流程仅需制定一般性的操作纲要即可。

  在组织职能方面,通过对专家学者在“利益相关者、发展初期的社区组织、发展中期的社区组织、发展后期的社区组织”四个关键因素的观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对于生态旅游观念和做法较不成熟的社区应提高专家团队的涉入程度。而在发展初期,发起人应具备领导能力,居民则应参与社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学习并参与相关会议。在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社区的意见主导者与内部业者都应参与其中。社区的生态旅游组织应具备资源调查、解说、住宿及餐饮的分工。

  在领导职能方面,通过对专家学者在“社区培训、认证机制、社区交流、专业提升”四个关键因素的观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社区应该安排居民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休闲产业经营、社区组织运作及营销的培训内容,并安排社区之间参访和交流。此外对于一般社区居民应着重于生态资源和解说技能的培训,而组织干部则应该接受产业营运、营销和组织运作的培训课程。

  在控制职能方面,通过对专家学者在“优质的生态旅游产品、绩效跟踪并持续改善、游客市场机制、整合性供给系统、利益协调机制”五个关键因素的观点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社区居民应能够通过简单的量化或质化方式自行衡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成效,社区应具备生态旅游游客意见反馈的渠道,整合区域内小型旅游相关业者,并应通过各种渠道事前告知游客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需要配合与体谅的部分,例如备品的供给、使用重复性餐具等。

  五、结论

  综合上诉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基于管理观点的社区发展成为生态旅游地的关键因素。即计划职能方面,社区应会同生态旅游专家或学者进行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成本与优势的评估,并制定出社区与内部生态旅游业者之间的生态旅游公约,强化生态旅游运作上的专门服务窗口。组织职能方面,社区需致力于提高地方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组织的比率,而外部的专业指导团队则需致力于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初期深化指导涉入程度。领导职能方面,须强调社区生态旅游解说员培训的专业化与系统性,以及生态旅游解说员认证机制的专业化与一致性,且社区生态旅游组织重要干部应具备产业营销能力。控制职能方面,社区应将人工设施降至最低并采用天然建材,且强调社区的生态旅游所得为所有社区居民带来发展生态旅游的益处。

相关标签:生态旅游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