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公民守法精神培育研究
【引言 第一章】守法精神的概述
【第二章】我国公民守法精神的现状及分析
【第三章】培育民众守法精神的路径探索
【结语/参考文献】公民守法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我国已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人治”国家的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也初步完成,国家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稳步前进。取得成就固然可喜,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现实条件的限制,在立法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化和民主化,使社会各阶层以及社会民众还没有完全有效参与到立法中来,制定的有些法律的可操作空间有限,影响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公正,还有些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为了一己私利,造成冤假错案。这些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更主要是损害了社会公众心中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使得他们不相信法律和远离法律,也就更谈不上培育公民守法精神了。
培育公民守法精神是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但是守法精神的培育受制于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可是在我国现实社会条件小,它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守法精神构成要素对培育公民守法精神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公民守法精神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法治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坚持经济建设,加强法制坚持,完善道德品质,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守法意识和道德品质。理论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强守法精神的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发展,我们在今后的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和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积极努力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守法意识,使广大公民树立守法精神的观念,做知法、懂法、用法、信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奔小康构建一个健康有力、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1] 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 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 徐润章。中国语境及其意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 刘旺汪。法律信仰与法治现代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10] 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11]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2]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 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点和发展[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4]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5]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6]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7]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8] 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3.
[19] 郑观应。郑观应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0] 柏拉图。法律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1]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2] [美]朗·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3] [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C].支振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4] 李建华等:法律伦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5] 曹刚:法律的道德批判[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6]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7] 谢晖。 法律信仰的理念和基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
[28] 张文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6.
2 期刊文章
[29] 李清春。公民为什么遵守法律?-评析西方学者关于公民守法理由的理由[J]. 法学评论,2003(6)。
[30] 张乃根。论西方法的精神[J].比较法研究,1996(1)。
[31] 任强。西方法律传统的类型研究及其局限性[J].中山大学学报,1998(5)。
[32] 黄云明。论道德的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33] 黄云明。论孟子的立法伦理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4] 黄云明。也论道德规范的法规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35]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C].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36] 黄云明。论儒家法律伦理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接轨[C].东洋伦理与文化--第 18 次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37] 黄云明。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8] 田海舰。政治伦理学研究的新贡献--读《现代政治视域中的“法治”与“德治”》[J].伦理学研究,2008(2)。
[39] 田海舰。“德治-法治”执政方略实施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7(3)。
[40] 田海舰。建国 6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历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41] 田海舰。建国 60 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历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2] 田海舰。荀子政法思想简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43] 张文显。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44] 石文龙。法伦理学的独特价值与基本原则论[J].东方法学,2009(2)。
[45] 石文龙。法律与道德关系新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4)。
[46] 徐明显。论“法治”的构成要件[J].载《法学研究》,1996(3)。
[47] 谢晖。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观条件[J].载《学习与探索》,1996(2)。
[48] 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3)。
[49] 卢泽铭。法律信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J],学术论坛,2006(8)。
致 谢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这短短的三年里,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和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作为一笔财富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峻岭教授,她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勤奋努力,是我一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杨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我反复的修改完善论文,每次都令我受益匪浅。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今后一定继续努力,让老师能够以我为荣。还要感谢黄云明老师、辛丽丽老师、田海舰老师、吴书元老师、贾占新老师等其他几位老师的热心教导和帮助,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是我学习的导师,也是我生活中的学习的榜样。
还有我的同学们,很幸运认识了大家,感谢你们陪伴我度过这美好的三年时光,感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依然并肩前行,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