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伦理学视角下中国信用消费问题探究
【第一章】信用消费中的伦理道德分析绪论
【第二章】信用消费的内涵、特点与本质
【第三章】信用消费失范的伦理学分析
【第四章】我国信用消费建设的伦理导向
【结语/参考文献】信用消费体系的伦理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信用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而言,信用消费可以使其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入;对于消费者而言信用消费可以完成其预期消费的愿望。
信用消费究其本质而言,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信用在信用消费过程中对其秩序的维护、效率的提高、发展的促进都是其研究的关键,同时信用消费也是契约精神和伦理品格的体现。如何正确把握信用消费的伦理内涵,是正确处理信用消费中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重点。信用消费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上世纪 80 年代才刚刚起步,在整个消费规模中所占比例较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消费观念障碍、信用制度不完善、个人道德风险等,这些都不利于信用消费在我国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信用消费各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较晚,但我国信用消费市场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随着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人们发现信用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具有伦理意义。信用消费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伦理学界尤为关注的焦点。在伦理学视角下,我们对信用消费进行道德反思,找到其信用缺失的根源所在,其主要原因有信用主体的道德缺失、信用消费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加强信用消费的制度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能够正真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信用消费的发展需要以伦理的原则为导向,加强信用主体美德的培养,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加快信用消费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一起共同促进信用消费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发展 信用消费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