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裘法祖院士的医学职业道德修养

来源:赵骞 作者:价值工程
发布于:2015-01-27 共2893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裘法祖院士是我国着名外科学医学家,有“中国外科学之父”之称,其精湛刀术,一直为外科学界乐道,称为“裘式刀法”,技术上的精湛体现了裘法祖功力深厚,体现他对专业的工具理性追求。

  职业道德修养典型性体现了裘法祖作为一名大医的大爱,体现了他对本身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理性追求。

  在裘法祖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技术与道德并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实现了他一生的人生追求目标。

  1 医学对医生的要求

  笔者认为病人对医生有要求,即病人对医生有低端要求,也有高端要求。病人的低端要求简单,即希望医生可以将病治好。病人的高端要求是在医生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对疾病的治疗能够给予控制和治愈外,还希望能够得到医生必要的安抚和宽慰。低端要求是对医生技术的要求,高端要求是对医生德行的要求。大多数医生能够做到前者,而对后者重视不够。往往出现治疗取得效果则治疗目的即可认为达到要求,而忽视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情感需求。

  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国情特殊,病人群体多,医生接诊量大,使得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只是过度关注病况本身,忽视了对患者的精神抚慰,过度关注患者病情,疏于关注患者心情。一方面我们不少医生已经忘记了自己曾学习的那些如何正确对待病人的基本原则,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忘记了医学首先是人学,是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在当下,医学界发生的种种医生与患者的不和谐事件中,一方面有患者对医学的误解,一方面也存在医生的失职。技术至上和金钱至上充斥在不少医生的思想当中。美国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颇为值得我们玩味,毕竟在很多时候,即使作为医生,对很多疾病的治疗,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在无法治愈疾病的情况下,医生能做而且可以做到的就是帮助和安慰,而做到这点,就体现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价值理性取向。价值理性是对工具理性的有力补充,这点在医学当中的表现尤其突出。

  裘法祖院士生前曾遇到过一位腹痛的女病人,他刚做了腹部触诊,病人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说:“您真是个好医生啊!”他感到奇怪,病人说:“我看过五六个医生了,从来没有医生摸过肚子。”此事给裘法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这是裘法祖院士自己的一次实践,同时也是对自己实践的一种总结,这种总结颇有意义。今天看来,对我们当代医务工作者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这也是裘法祖院士医德观的重要体现。在这样一种治疗过程中,看病人放在第一位,看报告在第二位,开药在第三位,秩序分明,真正体现了医学作为一门技术与人文结合的科学的正确处理方式。

  2 医患关系的现状

  笔者近年来一直关注医学界的一些现象,如医疗事故,如医闹,如医患关系紧张,如医生走穴等问题。站在个人立场来看,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医学界面临的一些客观问题。技术上的解决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德行上的探索恐怕更符合医学的本质所在。因为医学的包含对象主要是建立在医患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上。医生与病人既是一对矛盾体,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医生对病人而言,他们的行为举措随时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情况,同时病人也会在这样一种治疗当中对医生的行为有所反应,这种反应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激烈,甚至于在医患双方的互动当中,出现了近年来屡见报端的医闹乃至杀医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如上所论,医生固然有一定的责任,但是病人对医生的了解同样也存在偏差,应该说医患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

  笔者在这里并非为医生辩护,亦不存在对病人进行袒护,只是从一种客观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每个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意识,即在关心病人病情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情。裘法祖院士无疑是这样一位能够将治疗病人和关心病人放在一个同等高度的优秀医学家。

  如上所论,医生在不能治愈病人的情况下,应该对病人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安慰,结合更好的医学大家对其病情进行控制。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对裘法祖院士的医学思想的整理工作。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对裘法祖院士的医学思想有若干领悟,对于这些领悟,笔者认为有必要给予重申,一方面是对这样一位医学名家医学思想的重视,一方面也希望医学界人士在有前人借鉴的情况之下,能对医德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3 改善医患关素的对策

  裘法祖院士作为一名医生,对医德相当重视。他要求医生医德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要具备“佛”和“仙”的慈爱之心。佛这个概念,来自域外,这里抛去其宗教性不谈,本身就有一种超度众生的内容在里面,而一个医生只有具备一颗慈悲之心,才有可能具备把病人从此岸接到彼岸,救病人出疾患的能力。仙这个概念,源于本土,这里抛去其神秘性不谈,本身也包含了一种对众生的关爱,而一个医生也需要有这样一种仙风道骨的精神,正确对待病人,合理治疗病人。而这正是裘法祖院士医学生涯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裘法祖院士作为一个医生,对于基层老百姓尤其是农民有特殊的感情,认为医生要能够走向广阔的农村,以自己的医术救百姓于病患之中,要能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馈劳苦大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这是裘法祖院士在文革时期饱受磨难之际,做出的一个基本总结。如果仔细翻阅裘法祖院士的遗着《写我自己》,我们会有更强烈的感受。

  裘法祖院士对于医院管理,对于医学教育相当重视,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他极为重视,认为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无门户之见,可见其学术视野之广阔。裘法祖院士对误诊有自己的看法。医学界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在我国,有的疾病的误诊率达到百分之十五以上,之所以出现这么高的误诊率,笔者认为一方面固然与医生的医学知识的储备有关,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但也不排除医生没有足够的细心与足够的耐心,前者是技术问题,后者是德行问题。这种情况在以后肯定还会出现,但是医生应该不断地努力刻苦钻研业务和提高道德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

  裘法祖院士一生关注医学事业,医学教育事业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部分。他所编纂的医学书籍为数二十本以上,我国至少有三代外科学医生是学习裘法祖的医学书籍成长起来的。与此同时,他也关注医学的普及工作,比如他对我国有名的《大众医学》就一直鼎力支持。对于专业医学书籍和通俗医学书籍都给予了关注。体现了裘法祖院士对医学教育事业和医学普及事业的关心。

  以上各个方面都是笔者曾经讨论过的问题,这里再次提出,是认为这些不同的侧面,都体现了裘法祖院士作为一个医学家,不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在强调技术的同时同样强调德行的修养。将技术与人文结合,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而这些方面都体现了裘法祖院士对社会的关怀、对生命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着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对医德的追求,对医术的追求。裘法祖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对医学界有示范效应,对整个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同样有启迪意义。大师虽然远去,但是风范长存。正所谓世间虽无裘法祖,但留医德在人间。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写我自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陈安民.当代医圣裘法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邹声泉.继承发扬裘氏风范 争做人民的好医生———缅怀恩师人民医学家裘法祖院士逝世一周年[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