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的解读对于提升商丘城市形象、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可以说,目前对于商丘“好人群体现象” 的解读还只是更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讨论之中。 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的背景,分析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的产生原因, 同时也思考了如何构建和发扬商丘“好人文化”.
一、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的背景
2013 年 2 月 13 日, 商丘人姜德强在接到了一位陌生人的药物求助短信后,及时将药品送到了徐州。 2 月 21 日,《商丘日报》和《京九晚报》报道了姜德强 300 里加急救人赴徐州送药的感人事迹。 2 月21 日,市委书记陶明伦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瑞琴分别在市委宣传部《今日网上舆情》第 16 期上作出重要批示。 6 月下旬,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在审阅《“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及学雷锋活动情况汇报》后作出批示。 7 月 3 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就商丘市建立“商丘好人”长效机制作出批示。11 月 20 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庆率队莅临商丘市,就“商丘好人”现象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12 月 16 日,中央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母子遇车祸 好心司机送医不留名》为题, 报道了商丘法官张晓华在危难中救人的事迹,使张晓华的高尚品德在全国观众面前得以展示的同时,也使“商丘好人”这一道德品牌更加响亮。 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引起社会热议。
抢救落水货车司机而牺牲的纱厂工人张环礼、抢救在铁轨上玩耍的儿童而牺牲的农民工李学生、捡到钱包在冬日早晨苦等失主的菜农王超华、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却一直坚守教师岗位的张伟、 捡拾 8万元现金分文不取的派出所协警刘杰等等, 都是“商丘好人”的代表。 近年来,商丘市有 5 人获得全国、 全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5 人入选 “河南好人榜”,75 人获商丘市道德模范,20 人获商丘市道德模范提名奖,3 人获商丘市道德模范特别奖,12 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600 多人入选“商丘好人”信息库,580 名“商丘好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4年 1 月 8 日,河南省第一次发布“河南好人榜”,其中商丘的张晓华、张绿峰进入见义勇为榜单,赵松武、席月丽进入诚实守信榜单,祝英杰进入助人为乐榜单。 “商丘好人”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强化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共识,夯实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信心,掀起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
二、商丘“好人群体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商丘的“好人”是“群体”涌现的,这与商丘悠久的历史积淀、健全的制度设计以及有力的典型宣传是分不开的,分别发挥着基础、保障和动力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商丘“好人群体现象”产生的基础
第一,商丘自古民风淳朴。 千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多次决堤改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商丘地处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无数次的征战又使这里灾祸频生,生灵涂炭,商丘人在这无数次的灾难中生存下来,造就了商丘人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性格。 商丘自古以来各种移民在此繁衍生息,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又造就了商丘人包容汇通、不狭隘封闭的性格。
第二,商丘自古崇德重教。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商丘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当时的教育文化中心。 北宋年间的应天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后来改为国子监,更成为北宋最高学府。 古代的商丘作为学者汇聚之地,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商丘活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在商丘都有传承,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千百年来潜移默化融入了商丘人的生活之中,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 在这种厚重文化熏陶传承下,商丘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换位思考渐成习惯。
第三,商丘自古诚信为本。 商丘作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商” 字可以说代表了商丘的形象,“商”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诚信”二字。 在商祖王亥开创商业起源之初,诚信即是兴商之本、做人之本,体现了重德尚义、诚实守信、包容和谐、自立自强的精神实质。 而新时期的商丘人更是秉持了“诚信”这种宝贵的品质,形成了商丘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宝贵作风,商丘市的城市精神“一言九鼎,实干兴商”就是这种宝贵作风的体现。 “一言九鼎,实干兴商”既体现了商文化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商丘人诚信为本、敢于担当、务实重干的时代风貌。
(二)健全的制度设计是商丘“好人群体现象”产生的保障
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多变的挑战,商丘市以“弘扬时代新风、树立商丘形象”为主题,对民间不断涌现的好人勤培土、善浇水,为“商丘好人”的不断涌现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
第一,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商丘市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到创建“学习型城市”,从创建“双拥模范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带动了精神文明的提高。 商丘市在不用行业、不同部门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如在党政机关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做服务群众贴心人”;在中小学中组织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 活动、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日行一善”主题活动;在窗口行业、商业企业和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活动;在全社会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文明商丘”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此外,商丘市委宣传部、商丘市文明办还举行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研讨会,解读商丘“好人群体现象”,提炼、丰富商丘“好人群体现象”的精神内涵。
第二,完善好人后援机制。 一是成立了帮扶商丘好人协会, 协调民间爱心基金和社团专项资金,资助生活困难的“商丘好人”,动员文明单位结对子帮扶好人,倡导爱心企业和公民关注好人、奉献爱心。 二是动员文明单位结对子帮扶,并把帮扶工作纳入文明考核内容。 三是建立爱心联动机制,见义勇为基金会、残联、民政救助、工会等利用救助资金、民间爱心基金及社会社团专项资金,做好定向、对口帮扶工作,资助生活困难的“商丘好人”.
(三)有力的典型宣传是商丘“好人群体现象”产生的动力
第一,搭建“好人”宣传平台。商丘文明网开设了身边好人专栏,《商丘日报》 持续开设 “商丘好人榜” 专栏, 开设了商丘好人网, 成为宣传推介“商丘好人 ”的有效平台 ,转载转发相关信息和评论,广泛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凡人善举。还建立了动态的“商丘好人”库。 通过“商丘好人”库的存储机制、推荐机制、宣传机制、帮扶机制、回访机制等不断挖掘群众身边好人好事,丰富“商丘好人”群体规模。
第二,多渠道开展广泛宣传。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新网、大河网等中央、省主要媒体及新闻网站对“商丘好人”给予了广泛报道。 还开设了“商丘好人”手机报,每期刊发一个好人事迹。 此外,利用传统静态的大型公益广告牌、广告塔、道路指示牌、横幅等宣传形式以及大型电子显示屏、公交车广告屏、车载滚动字幕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商丘好人”事迹,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如何构建和发扬商丘“好人文化”
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已经成为了商丘的文化品牌,应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商丘好人”长效机制,打造“商丘好人”道德品牌,继续构建和发扬商丘“好人文化”.
(一)完善“商丘好人”长效机制
1.健全“好人”评选机制
首先,在评选推荐方式上,把权利交给群众。 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采取海选直推的办法。 海选指被举荐的对象,既可以是社会影响较大的重要典型, 也可以是平凡之中凸现道德精神的好人好事;既可以是个人典型,也可以是群体典型;既可以是在商丘生活的外地人,也可以是在外地工作的商丘人。 直推指既可以填报正式推荐表,也可以采取普通信函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进行推荐。
其次,在评选奖项设置上,力求易于操作。 奖项的设置更为简单具体和便于衡量,如可以设“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诚实诚信好人”、“敬业奉献好人”、“孝老爱亲好人”等类别,使评选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在评选程序上,力求公开透明。 公开招募普通群众担任“好人”评议员,组织评议员参与评选活动,把推荐、考察、评议等主要工作都交给群众。在评选过程中, 群众评议员要深入候选人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候选人日常表现。 最后,在媒体上对“商丘好人”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完善“好人”保障激励措施
一是通过召开表彰会,对“商丘好人”进行物质奖励。 对“商丘好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荣誉表彰,采取各种有力举措,在资金、发展、教育和健康等方面开展关爱慰问 “商丘好人”; 通过设立关爱好人基金,在基本生活、医疗救治、扶持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以及伤亡人员抚恤补助等几个方面关爱好人,使他们及其家人生活有保障、有依靠、有尊严,真正将好人有好报、善行有善报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商丘好人”后援会,努力解决“商丘好人”的实际困难。 “商丘好人”都是普通人,很大一部分人物质生活很匮乏,有的在做了好事之后甚至还会给自己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应切实保护“商丘好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这样才能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社会救助和见义勇为时能够毫无后顾之忧挺身而出。
(二)塑造“商丘好人”城市品牌
1.新旧媒体并驾齐驱,传递城市正能量
电视、报刊等传统的媒体是宣传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发扬商丘“好人文化”的基础平台,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又以其交互性、 实时性和便捷性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下,公众的参与面广,且参与行为具有自发性。 如“送药哥”姜德强的事迹一出,相关报道即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大河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网站转发,在微博上也被纷纷转发,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 一个个“商丘好人”一次次被发现,精神一次次被传递,队伍一次次被壮大,这是广大群众的对“商丘好人”崇高品质在情感上的认同。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联动,营造学习、崇尚、争当“商丘好人”的浓厚氛围,传递城市正能量。
2.发挥民间志愿团体作用,身体力行传播城市品牌
在传播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少不了群体最为广泛的社会大众力量。 应积极促进如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之类的民间志愿团体的发展,发挥民间志愿团体的榜样作用,身体力行传播城市品牌,使“好人文化”深入人心。
但是由于民间志愿团体多属于公益性质,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比较少见。 政府部门应采取种种激励措施支持志愿者团体的成立与发展,如在政策上和制度上为民间志愿团体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优惠措施、把参加民间志愿团体活动作为单位年终考核标准的参考依据等等。
“商丘好人 ”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 、不同的阶层,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为践行着文明的善举、传递着道德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出一份力,发一束光。 树立“好人商丘”形象,发扬“商丘好人”精神,很好地践行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商丘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先琴,董一鸣,李易衡.“商丘好人”现象解读[N].光明日报,2013-7-16.
[2]罗辉,訾红旗. “商丘好人”:用真情照亮社会[N].新华网,2013-7-30.
[3]董雷,管春花.“扬州好人”现象的价值追寻[N].扬州日报,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