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个性化成长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西部学刊 作者:王彩云
发布于:2021-11-09 共5857字

  摘    要: 正如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所预言的技术异化会“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一样,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具体表现为“出现数字穷人和数字鸿沟等负面效应,引发社会不公平问题,造成人的个性发展的利益化”;“致使人的主体地位削弱,造成道德情感冷漠”;“产生信息泄露,威胁社会稳定”。智能时代所致的个性发展消极影响的规避路径是:(一)增强主体自主意识,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己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促进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二)加强技术伦理规范,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要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三)完善社会制度机制,使人的个性发展不被智能技术所掌控,就必须在保证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更重视人们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 :    人工智能;个性异化;技术异化;

  当今社会处于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规模超800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0亿元。有学者认为:“在未来几年内,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个人计算和互联网在过去30年间已经对世界造成的改变”[1]。人工智能是一种集模仿人类思维、行为、情感于一身的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人们的双手,能够代替人们进行高危工作,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但它为人类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因此,在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所促使的人的个性发展现象,消减其中的个性异化状况,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机相处方式,从而促进人和社会共同进步。

  一、马克思的技术异化与人的个性发展

  (一)马克思论技术异化

  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技术活动及其技术系统转化成了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使人性扭曲或畸形发展的倾向”[2]人类制造机器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但随着其不断发展,机器却成为人类的对立物,变本加厉地控制剥削压迫人类。对此马克思做了一个比喻:“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最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3]产业、分工和资本统治剥削技术的异化是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他指出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减轻工人的负担,相反还造成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加大;分工的出现让工人无日夜地重复一项工作,工人逐渐失去支配自己劳动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致力于为少数资本家谋取最大利益,看似资本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他们也无不遭受技术的奴役和压迫。“科技能够解除人们的负重,越来越省人力和物力的机器、自动机提供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才华,这是马克思所期待的。但是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非但没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收益,也没有改善工业革命前作坊工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反而在精神、道德风俗等方面也陷入污浊之泥潭”。[4]

  (二)马克思技术异化与人的个性发展状态

  1.产业技术与人的个性

  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也给工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压迫。在手工劳动中,手工工具只是人类身体的延伸,人类完全支配手工工具,此时人类的劳动能力是手工劳动过程的核心;而在机器生产中,机器机构本身的结构性质是生产过程的核心,人类劳动从属于机器结构。“工人变成机器的单纯的附属物,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5]人的主体性被弱化;同时,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减轻工人的负担,相反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人们的生活变得单向度化,个性发展受到冲击。

1.png

  2.社会分工与人的个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益,社会分工孕育而生。社会分工不但造成了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个人无法自由地选择职业,既有的社会分工角色难以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6]而且加重社会不平等现象,形成阶层固化,致使人的个性呈现片面发展状态。

  3.资本统治剥削制度与人的个性

  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无底线地压迫剥削工人,占用工人的闲暇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被迫劳动状态,疲于工作,没有资本和时间供他们来发展自己的个性,人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的个性发展也被忽视。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利弊影响

  (一)智能时代的主要特征

  1.智能化。

  传统技术只是提高或扩充人的肢体器官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以取代人类智力,最终实现自主思维为目标。之前工业革命所产生的计算机、蒸汽机等并没有自主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致使机器能够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主动收集处理外部环境中的海量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实现自主进化。马克思认为机器生产中人类劳动有了新形式:“使人从事用眼看管机器和用手纠正机器的差错这种新劳动”。弱人工智能技术的特性在于能够自主收集信息、做出简单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人工智能或人类进行信息交互。这一特征能够解决机器生产造成的“看管机器和纠正其运行错误”这一问题,摆脱人类劳动的束缚,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

  2.数字化。

  现代社会拥有大量的数据,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致使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并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全球的数据量以每年大约30%的速度增加,2020年达到了令人震惊的40ZB。智能时代人与万物都处在数字网中,占据着属于自己的数字标识。该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主要为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效率的服务;二是精神世界的数字化,充分体现人类的精神自由和自我重塑。

  3.虚拟化。

  人工智能能够运用各种虚拟技术,为人类搭建大量的虚拟场景,制造逼真的表情包、语音和动态图片,诱导人类沉溺于虚拟空间。更是有采用人工方法或技术赋予计算机而产生的情感机器人来舒缓主人的哀怒情绪,满足主人的身心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可能会出现更高水平的机器人,它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部分人预言未来几十年内虚拟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为科学界提供打开超现实之门的钥匙,并引领下一波科技革命。

  (二)智能时代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利弊影响

  1.社会生产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人的个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能够对过去的经验作出处理,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们不再为解决温饱问题而烦恼。首先,随着智能化工厂的出现,工厂对人力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这些空余的劳动力就可以从事创造其他物质生产活动;其次,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生产远超人类劳动的产品,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

  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征,能够脱离人的管控进行工作,代替人类做一些繁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进而促使人类迫于生存而必需的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人们就不需要被迫继续进行劳动活动,人类会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提高和充实发展自己,这为人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闲暇时间。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过于智能化,也为人类带来面临失业的恐慌。过去的工业革命,只是不同程度地增强人的肢体能力,机器只能在人们的操作下进行工作,人工智能的出现,机器实现了自主工作,因此很多基础劳动者被智能技术所替代,出现数字穷人11和数字鸿沟22等负面效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平歧视问题,造成人的个性发展的利益化。

  2.社会生活方面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不仅延伸了人们的四肢器官的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人类的心脑的能力。它能够战胜肉体的疲惫感无日无夜地工作,同时也拥有更加缜密、更加强大的计算记忆能力。人的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丰富人的个性发展的条件。

  实体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产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目前,深度学习、图像和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具、移动支付、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人们只需要发出指令,便可获得满意的服务,这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空间。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虚拟化等特征,也致使人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削弱,人与人的双向交流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逐渐变成人与机的单向交流,造成人们道德情感冷漠;机器本来应该为人所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却逐渐控制人的各个方面。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人的购物足迹、浏览记录都可以被捕捉到,经过智能算法的处理,将会根据这些数据给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人们的购物等行为变成了隐形的被动消费……人们内在的意识思维、再到外在的行为谈吐无一不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人的个性也不例外,被迫按照人工智能技术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3.社会交往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拓宽人们交往的范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实现了所谓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突破时空和亲朋好友见面聊天,这将人类想要随时随地进行交往的愿望付诸实践,为人的个性发展扩大了时空范围。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具有的虚拟性,能够模拟人的声音和表情,创造身临其境的网络交往环境,这更加还原了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为人的个性发展增添多样化色彩。

  由于人工智能的虚拟性和数字化特征,人们的隐私泄露问题十分严重,基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可以把大量杂乱无章、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而推算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消费需求、兴趣爱好等,甚至读出一些个人隐私。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旦一些非法分子掌握这样的智能技术,这些极其敏感的个人信息就很可能会被泄露出去,或者出于商业目的被非法使用。由此产生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甚至会威胁社会稳定。

  三、智能时代所致的个性发展消极影响的规避路径

  (一)增强主体自主意识

  人类要始终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全能的,它只有在人的掌控之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规避人的个性异化。人工智能的本质只是一种由人发明的科学技术,形成对人工智能实质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其次,作为主体的人在进行劳动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自由和自觉,不能完全依赖技术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注意增强主体的自主性并不是要让人成为自然的绝对主宰,也不是说人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让人工智能技术围绕着人这一中心进行发展。再次,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入职和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人类应该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己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利用该技术更好地完善自身的个性,促进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加强技术伦理规范

  首先,技术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因此要有一套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科技伦理规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行指导,才能保证其研发和使用过程兼具合理性。在制定伦理规范的时候,各学科融合渗透才是最优解。规范不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从业人员有适用性,更要将其技术的使用者纳入到规范中来,一种科学技术影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使用者控制的。其次,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要明确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要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自觉避免极端利己主义的倾向。人的个性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加强技术伦理规范,有助于为我们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更利于我们的个性合乎理性的发展。

  (三)完善社会制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本之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盛行,他认为“以科技产物作为资本的利益所得及其再分配方式、资产所有者无视广大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人性和非公平性社会、工厂制度又起着推波助澜之力”,只有瓦解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对技术的控制和束缚,消解技术异化才可以成为可能。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使技术成为统治人的工具,这与资本家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丑陋本性是分不开的。在技术异化现象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原因,即社会制度本身。因此,要消解人的个性异化现象,使人的个性发展不再被智能技术所掌控,就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社会制度,在保证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不仅要提高人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更要重视人们的精神追求。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消解数字鸿沟,要保证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拥有并利用闲暇和自由去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是不可扭转的时代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给社会和人类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人工智能作为新事物必然有它战胜旧事物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的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影响,进一步发展弘扬好的方面,负面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要深刻梳理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理,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只是一门科学技术,其创造目的是为人服务,其最终决定权也掌握在人类手中。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人类能够合理规范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注意对其负面效应的防范,就能够做到趋利避害,将人工智能引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方向,让它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更有利的条件,以此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杰瑞卡普兰.人工智能时代[M] . 李盼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2]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徐新鹏,高福霞,张昕宇.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以劳动保护为视角[J] .理论导训, 2016(11).

  [4]程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注释

  1数字穷人:网络时代对手机APP技术陌生畏惧,不会操作智能终端和手机软件,或者不愿意拥抱科技发展潮流的人,他们在数字网络面前束手无策,在出行购物、医院看病等方面面临诸多障碍,这个阶层被称为数字穷人。

  2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美国商务部1999年发布的《定义数字鸿沟》报告说,收入、教育和种族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王彩云.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个性发展[J].西部学刊,2021(20):21-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