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农业呈现兴起之势,转基因食品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转基因食品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为公众的生活增添了诸多涉及生命健康、环境资源、经济贸易、社会安定等方面的担心和顾虑。因此,通过分析进而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特征,并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待并约束突出的问题,才是科学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正确态度,我们的生活也才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便利而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末以来,转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愈演愈烈。近年来,新品种的转基因作物凭借自身的优势性状,使得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和全球化的势头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在转基因作物巨大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利益得以突显的当下,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环保、健康、消费、贸易等问题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也成为影响转基因技术产业良性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便开始了对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相关的文献、理论、时事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主要对转基因技术与农业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分别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四个方面进行探析,以便让公众科学地了解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业,进而理性地对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做出科学而自主的判断。同时通过伦理学的探讨,呼吁相关部门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规划和部署,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
二、研究意义。
当前,无论是转基因本身的食用安全性问题,还是转基因作物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是国家与国家间转基因农业的贸易战略和政治稳定问题,都需要公众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看待这些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相关的伦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推动转基因技术的良性发展。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和研究主要都是从国家制度方面和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方面进行讨论,而较为全方位地从生命、环境、经济、政治伦理学的视角出发看待当前的转基因问题的国内研究还为数不多。因此,本论文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多角度出发,为转基因的伦理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思路。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转基因食品存在的伦理问题,有利于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革新
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客观地面对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风险是科学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态度,在未来转基因技术的创新及研发过程中,怎样才能在最小的风险下得到最大利润,是生命、环境、经济和政治伦理学对转基因技术的终极诉求,对以上四方面进行全面的伦理学探讨,有助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革新。
2、有利于转基因农业的国际贸易规范.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关于转基因农业贸易的专项规定,国家间的农业贸易往来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为此,产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之间农业贸易往来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因而对转基因农业贸易进行经济伦理方面的探究,有利于形成并完善转基因农业的国际贸易规范。
3、有利于扭转发展中国家转基因农业的被动地位。
转基因农业产生的初衷之一原是为了缓解亚非拉等国贫困地区的饥荒问题。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国际贸易规范的不完善,发展中国家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贸易活动中往往被发达国家以专利垄断和产品倾销等手段所奴役,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处于经济和战略上的被动地位。因此对国家间转基因农业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规范原则将有利于转基因技术更好地造福于全世界民众。
4、有利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转基因农作物的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面积目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居于全球第四位。但由于科研力量的布局分散、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品种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科学高效地改良和创新转基因作物,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民众的健康,更有利于国际间贸易的合作与交流。
5、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由于转基因食品在食用方面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需要大规模的试验和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可靠结论。也因为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利益颇为巨大,加之有关部门对转基因技术的相关概念缺乏科普工作,使得大众对与此相关的问题知之甚少,从而引起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盲目恐慌。所以,在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基础上,从生命伦理和经济伦理的视角探讨消费者行为,揭示消费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大有裨益。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研究转基因作物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并一直得到"863"等国家项目的支持。经过几代科学家们的钻研,中国的转基因农业技术的科研与开发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根据 2013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植物品种的开发有 23 余种,103 种涉及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和新鲜度等基因。从 1997 年到 1999 年,包括农业部批准的转 Bt 基因棉花,番茄货架稳定,33 号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毒番茄和甜椒等通过了商业化生产应用的安全性评价;2000 年 7 月,我国已批准了中间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实验,使我们成为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第四大国。尤其是二价育成与使用 Bt 棉花,使中国成为全球转基因抗虫棉的首个自主研发国。"2010 年 1 月 30 日,中共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新品种培育和研究,并把其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并加快开发农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转基因作物。
下面将从转基因的食用安全、转基因食品消费认知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国内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概况。
(一)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
随着当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发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杨昌举(2010)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目前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因此,当前应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与管理系统进行严格和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这对于公众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规范,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新志等(2010)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体系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并提出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主要采用的三种方法分别为:过程评价法、结果评价法及结果与过程评价法,而且认为结果与过程评价法更为安全合理。此外,玄立杰等专家(2011)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公众参与和评价方面,彭建华(2012)等指出了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并对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管理方面的研究情况是这样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晖(2009)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理念和法律制度,总结了中美两国在对待转基因管理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点:首先,中美两国在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采纳预先防范原则;其次,两国对于转基因技术运用于食品生产问题所持有的态度不同;再次,两国对待消费者"知情权"的看法存在差异,并且提出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承差异较大、法律体系的结构不同以及国际贸易地位有别。
刘旭霞等(2010)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程序须统筹转基因食品生产者、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和国家三方的利益。周楠等(2010)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法规制定、科研检测、规管模式和科教普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李然(2010)通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以进化博弈论的视角出发,解析了国内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三)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对策方面的研究。
管理对策方面的研究有:"邱彩虹等人(2008)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技术的合理利用,加强监测和对风险的评估,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和普及相关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策略。李成贵等人(2009)建议,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依靠安全管理体系来支持,加强开发阶段的风险评估研究和管理,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流,建立健全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程序等。
刘晓农等人(2010)研究了中国的转基因标识制度问题和一些对策。徐俊峰等人(2009)通过综合分析国际、国内转基因食品的现状,认为必须加强相关的监管力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测控制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加强开展转基因产品溯源技术研究等 3 项。张广建等人(2010)提出了完善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应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强调需要完善公众参与,信息透明化的相关制度,完善强制标识制度,完善转基因食品现行监管制度。李飞武等人(2010)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监控策略来管理监控主体和监控方法。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他们的研究方向一般都集中在风险评估、安全检测、鉴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四)在转基因食品消费者认知方面的研究。
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观念的国内研究始于 2002 年,从最初的现场调查,即在"北上广"等城市,逐渐向贵阳、昆明等城市蔓延。调查主要是通过随机调查,入户调查等方法进行。"钟甫宁等(2010)通过对南京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及潜在态度。柳鹏程等(2011)以问卷调查方式,深入考查了武汉市的 621 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期望。 "5?
目前国内相关文献从伦理学视角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认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而:一是对转基因技术引起的食品食用安全的探讨。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争议,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和标识问题。二是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及其现实意义的评价。如,杨通进(2006) 的"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
困境和出路"一文认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主要涉及尊重自然、不伤害、自主、正义等伦理原则。三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带来的消费者自由选择问题而提出解决措施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家,政府组织和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自然世界和人类从各个侧面找出并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提出了许多阶段研究成果的伦理问题。但同时,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较多,而对转基因食品经济伦理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
二、国外研究综述。
从 20 世纪初,以美国的科学家为代表的研究人员们就开始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从基因概念的建立、发现了 DNA、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每一步都使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更进一步。本文将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农业贸易模式及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认知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国外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情况。
(一)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研究。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自从转基因技术诞生之日起就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它们主要从技术、法律法规及监管层而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成立相关技术专家委员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降低转基因食品的负面效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在 1998 年秋天,苏格兰罗维特研究所的科学家普斯泰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说他开展的实验中,使用了包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移过的土豆喂老鼠,然后老鼠的体重明显下降了,之后经检测,食用该转基因土豆的老鼠,身体器官受到了严重损害,其免疫系统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消息一出便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舆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热议,随即由绿色和平组织和其它非政府环保组织,在欧洲共同掀起了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热潮。之后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持续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食品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国外,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 此外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对转基因产品中外源 DNA 安全性的担忧。
目前,欧盟,美国投资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开支是巨大的,一般占转基因植物品种的研发成本的 40%左右。从政府层面来说,基于检测技术的社会公益性,一般由国家投入设立专项或专门基金,组织专门机构联合研究,如欧盟设立了 FP6 计划,将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作为重点研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系统研究,已经建立了样品抽取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以及筛选、基因特异性、构建特异性、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和蛋白检测方法,对已建立的检测方法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工作。目前,欧盟 CRL 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验证程序,由专门组织机构对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把关,通过验证的检测方法将会在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
当前,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也成为了转基因食品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经济学家帕尔伯格(2001)年对通过多年在产品安全政策领域的研究,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分析主要针对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管理模式,把世界范围内的食品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四种:鼓励式、禁止式、允许式和预警式。在这些管理模式中,鼓励式和禁止式两种模式因为其形式过于绝度化,都是比较不合理的,当今世界范围内施行的国家非常少。而转基因技术大国则采用允许式模式,美国是典型代表。欧盟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态度较美国相对苛刻,主要实施预警式模式进行管理。"6?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一直抱以严谨和慎重的态度,虽然欧盟已经通过自己的科学检测确保目前欧盟市场上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规范和安全的,但欧盟仍然采用"预防原则"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监管。因此,欧盟的管理政策原则是把确保欧盟市场的安全运转放在首要地位。对此,美国政府于 2002 年发表声明批评了欧盟采用的"预防原则",声明指出"预防原则"的管理宗旨往往出于决策者对风险的主观判断,缺少客观精神。而美国采取的"允许式"管理模式是以"可靠科学原则"为宗旨,把更多选择的权利留给市场,并鼓励企业进行转基因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此外,部分学者还研究分析了美国在转基因食品管制方面所形成的独特体制的原因,以及对转基因食品采用强制标签制度在美国行不通的原因。
(三)对转基因食品消费者认知及参与管理的研究。
欧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知情权相当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欧盟地区爆发过的卫生危机,如疯牛病、口蹄疫等使欧洲人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据 2012 年欧洲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在英国只有 12%的人愿意接受转基因食品,72%的法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害。从理论方面来看,"Gaskell(加斯盖尔)(2006)等人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调查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支付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时候都表现出了普遍的担忧,这种普遍性的担忧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程度各异。近年来在美欧和亚洲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世界各地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愈发关注,以及消费者自身的认知水平的提升,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 Bukenya(布凯尼亚)等(2007)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的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转基因食品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越明显,进而导致转基因食品的公众接受程度愈发下降。因此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品质,逐渐扭转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偏见,才是转基因食品未来的发展出路。Lino Paula(利诺宝拉)等(2006)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创新不仅仅要遵循生物经济的效率理性,也要遵循生物社会的价值理性。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对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创新具有激励作用。"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任何论题都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方法决定理论的深度与可靠程度,通过理论又体现出方法的合理性程度。在论文研究中,本论文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四个方面出发,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评价过程,以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等方面进行讨论,同时还加入了诸多案例,以便让公众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也便于相关部门对转基因作物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从而实现转基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合。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在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中,任何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都离不开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本文用文献资料来研究当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评估、伦理研究领域的现状,包括国内外前沿报告、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研究论文和专着等,从中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梳理、归纳,对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能够做出全面的综述。
(二)逻辑分析法。
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进行伦理探讨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关于有利于转基因技术安全规范的内在维度的构建,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而指导大众与相关机构科学地对待转基因技术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的阐述所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以及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的视角出发,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逻辑地思考,形成一系列与现实相结合的结论,将感性认识升华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理性认识。
(三)案例分析法。
对转基因技术和农业从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与成果,再与当前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话题进行结合,然后把大量的实时报道和热点新闻经过筛选之后,找到各个研究板块所需要的材料。材料收集与加工之后,对所要阐述的理论原则加以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