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探析
【第一章 】管子经济和管理伦理学文献综述
【第二章 】管理、经济管理和经济管理伦理
【第三章 】《管子》经管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观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 】《管子》经管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章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 】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6《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在经济管理领域,这种由国家调控市场,扶植农业,就是起步于管仲,延续至今,故管仲可谓是中国经济学家的鼻祖。他主持齐国的国政,相齐长达40余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进行了全面改革,如他开创了盐铁专营、粮食储备、相地衰征等多项经济管理制度,使齐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他辅佐齐桓公,创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千秋伟业。倘若从管仲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当代中国的社会特征比较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故研究《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对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行现代经济建设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都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6.1 对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伦理控制启示。
所谓的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中,伦理控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伦理控制主要是靠舆论的力量并运用意识形态和道德的教化方式来控制社会成员道德观念及其行为的统治形式。如在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时,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外,还有第三只手--道德调节(或伦理调控),而道德调节就是通过伦理控制来进行。
另外,在经济管理中对如何建立经济管理新秩序时,尤其是建立宏观经济管理新秩序时,伦理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关系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社会经济管理秩序可划分为互有联系的宏观经济管理秩序和微观经济管理秩序两个层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宏观经济管理秩序比建立微观经济管理秩序难度要大的多。因为宏观经济管理行为欲发挥效力,必须具备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这种正义性的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通过符合伦理的控制来达到的。
在这个问题上,《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
管仲在秉承齐太公"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国策同时,还进行农、工、商并举,全面发展经济,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用伦理控制的方法来实现其目标。如实行"官山海",利用齐国山海资源丰富的特点,国家专设铁官、盐官,管理铁矿开采和煮盐业,通货积财。鼓励人民入海捕鱼,发展渔业生产。他还设立"轻重九府",即按照年岁的丰凶和人民的需求来经营货物,制造钱币,由官府掌握。丰年高价买入百姓所产,凶年平价卖出百姓所需。根据土地的好坏和贫瘠等级来定赋贡税,这些无不体现着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
为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管子》通过均地分力使土地收益在国家与农民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其结果就是"审其分,则民尽其力也",显然这种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完全具备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更是符合伦理控制的目的。这种做法启示我们,在当前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该考虑如何进行伦理控制,使各项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均具备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据此,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必须立足道义,重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使整个社会的经济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即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化解金融风险,增加就业,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
6.2 对强化微观经济管理的伦理责任启示。
微观经济管理是相对宏观经济管理而言,即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的经营管理。在整个微观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其重要承担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就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故在微观经济管理中,企业的经济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本文主要从企业经济管理的伦理责任的角度来研讨和分析《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以人性"自利"即"趋利避害"为出发点,以"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仁本管理为基本理念,以"礼法并用"和道德教化为管理手段。这些重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方面,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管子·小问》中说" 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意思是说:不是自己喜爱的,就不应强加于别人头上。并将这种行为视作"仁",这种态度就是承认别人与自己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承认他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不因己之好恶而妨碍和损及他人,承认并尊重他人的人权和权益,就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的权益。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虽然有时候是竞争对手,但他们又是利益的共同体,彼此间必须公平竞争,而不能互相拆台,否则会两败俱伤。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仲说:"天下宾服,有海内,以富诚信信义之士,故民高辞让,莫为奇怪者".
在这里,管仲推行的就是让诚信之人获得利益的政策,这些理论应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诚信为本",任何企业经营若能坚守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一定会大有裨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日益重视和加强管理与伦理的结合。美国本特莱学院(Bently College)的伦理研究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幸福》杂志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80%的企业把伦理价值观融合到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93%的企业有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周祖城在《管理与伦理结合: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一文中指出:针对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西方企业管理在经历了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之后,目前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伦理管理阶段。
而在企业伦理管理中,伦理责任是至关重要的。伦理责任一般是指组织和管理者必须具备务实的态度,为自己言论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这种伦理责任是基于一定的客观利益关系,依据一定的标准,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必须诚实守信,绝不能欺诈更不能销售伪劣产品等。这些已逐渐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对其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而当今社会,仍然还有一些企业道德责任缺失,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诚信。企业这种诚信匮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关系多元化、复杂化、社会化,传统的伦理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伦理观念尚未树立起来,从而造成很多企业行为失范、价值失衡。加上企业诚信的建设还未规范化,在其日常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经济现象。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很多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上愿意下苦功夫,舍得花大力气,而在企业道德建设方面却投入少之又少。由此可见,企业的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工程,故在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中,必须强化伦理责任,吸取《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的精华,利用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诚实善良、正直无私的优良传统,很好的为现代企业的道德建设服务。
6.3 对实行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启示。
经济伦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它是从伦理方面对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经济关系的一种系统研究,因而它在理论上是一门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这就是说,对人们的经济行为的评价,不仅要问"它们是否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而且要问"它们是否合乎人道原则、公平原则和其他道德原则等".
若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不仅是经济的,更是伦理的,它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因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的人,在其决策和行动中,无不渗透着伦理精神。《管子》以经世治国之道而著称,在《管子》中最为强调的就是如何求得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如何实现富国强兵之目标,这与《管子》注重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政治、经济总目标相对应。
但《管子》所推崇的"富上足下"和"贫富有度"的价值目标,以及"务本饬末"和"四民分居"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渗透着伦理的精神。尤其是以管仲为代表的齐国政治家对"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图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非常深刻。《管子》的"民本"思想对当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有着深刻的启示。
《管子》认为要成就霸业,必须充分利用人的价值,因为人是最关键的管理目标,也是最关键的成败原因。故在《霸形》中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可见"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其基本含义就是指管理活动要始终从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要依靠人来进行,其目的又是为了人的素质提高,生活的更好。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时刻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把以物为中心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在这种观念下,往往总是将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而忽略人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见物不见人,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根本目的,从而使得许多地方盲目地把经济增长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的目的,于是出现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劳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GDP的增长。这种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同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是典型的物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物。这种把人仅作为手段人而不作为目的人的发展观念所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和弊端逐渐被国人所意识,于是党中央立即对经济发展战略作出调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指导思想,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吸取了包括《管子》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伦理文化传统。
"以人为本" 的经济伦理原则不仅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众所周知,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主体,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深受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并逐渐把"以人为本"的仁本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人也是唯一活的要素,没有人,再先进的设备也将成为一堆废铁。对企业来说,无论其物质系统是多么复杂和重要,也只能仅仅代替人的部分功能。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人的培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在《管子》看来,培养人才尽管时间比较长,但从长远利益来看是完全值得的。这种对于人才培育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管仲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于是后人便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管理的一句经典名言。实践也证明,凡是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对人才给予仁本化的管理,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就会处于呆板和沉寂状态,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而也无法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目的也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和价值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海尔集团把人当做主体,一切以人为中心,这也是海尔集团向世界五百强挺进的最有力的武器。可见,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尊重人的精神。
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企业领导要关心属下的疾苦和困难,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对紧急需要帮助的下属能给予帮助和支持。其次,尽量努力为下属营造一种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既能得到身体健康的保障,也能得到精神健康的保障。最后,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要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善德。在企业整个管理活动中,始终要把人视为企业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我的公司在一夜之间被大火烧光,只要我的组织人员还在,三年后,我还是一个钢铁大王".可见,只要有了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能办得成。因此,企业的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同时要力求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最高管理境界。正如《管子》所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段话的意思是: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如何才能把人管好,《管子》认为顺民心非常重要,作为管理者的一条重要管理原则就是要顺民心,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管仲的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功,最为根本的一条也就是对人的尊重。
《管子》这种"以人为本"经济伦理原则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伟力是多么的强大和重要。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在制定企业各种规章和制度时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从中能体现出顺民和爱民的伦理思想。
6.4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根据这一内涵,我们深知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管子》经济管理伦理思想中的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从古至今,一条永恒的道理就是"和则能共荣,争则会共损".《管子》的经济管理伦理思想中有很多因素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市场经济理论与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这种思想要求人与人要讲和谐,人与自然也要讲和谐。《管子》在政治上要统一,"远近一心,众寡同力";在经济上要繁荣,"富国富民";在生态上要平衡,"开发有度"和"禁发有时"等。总之,《管子》中的这些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不少理论和思想的借鉴。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关注民生。民生,即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关系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是历代统治阶级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管子·霸言》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敬民重民、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是管仲安邦定国极其重要的执政理念,重民强国,为齐国在争霸中雄居第一霸主,管仲可谓是提出并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鼻祖。"以人为本",即以老百姓作为治国的根本。这就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时要特别地关注民生,即把最广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如:在农村,针对当前突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人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的问题,政府必须拿出很大的力气,彻底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垄断利益链条。把中央的惠农、扶农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使农民能持续增收;在城市,社区是其基本单元,承载着城市建设发展的繁重任务,担负着协调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和谐相处的重大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单位。只有社区和谐了,城市才能和谐。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大对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并配备一批高素质和高学历的人员,并纳入国家公务员编制来进行管理。总之,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有关注民生、注重和谐才能促进发展。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它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社会公平与否,人民群众应该成为判断的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管子》就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分配极不公平、贫富悬殊严重。这种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富商与农民之间,它指出:"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要作到社会公平就应"贫富有度",反对甚贫或甚富。政府要能使国民"贫富有度",就要采取措施,防止造成"贫者重贫"、"富者重富"的局面,要用轻重之术"调通民利",做到"富能夺,贫能予,乃可以为天下",从而使贫富尽量均衡。《管子》认为"贫富无度"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能制定和执行"调通民利"的政策。因而国家要采取薄赋轻征、取用有度和"轻重"之术等政策,实现"贫富有度".《管子》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统筹思想和"贫富有度"的互利思想无不蕴藏着深厚的伦理意蕴。这些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伦理控制来实施,在当时的齐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无不得力于此。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也不断加剧,这些已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导致收人差距迅速拉大、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丛生的因素十分复杂,如体制上的弊端、法治上的漏洞、政策本身的不尽完善、对垄断行业高个人收入的调节没有从源头上着力解决垄断利润产生和分配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管子》关于"贫富有度"的公平管理思想,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管子》的重和谐,关注民生,促进公平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种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的伦理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