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社会道德缺失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0 共63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社会道德缺失问题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社会道德缺失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第三章】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重塑我国社会道德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当前社会道德观念的重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已经明显滞后,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严重,这主要表现在诚信缺失、金钱至上、贪污受贿、学术造假、学风日下、唯利是图、文化庸俗、媒体造假、丧失公信等方面。尤其是近年来的一系列诸如小悦悦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彭宇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社会道德的缺失,如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如何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如何重塑我国社会道德,这些都是目前全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1.2 研究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历史,社会道德缺失已然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这一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找到原因,及时提出对策,就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社会是否和谐,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就无法实现。”对社会道德缺失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凝聚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全社会的道德共识,打造民族精神特色。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助于摸清我们社会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盲区,让我们能够找准问题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建设规范。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世界形象,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确保社会体制机制的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研究社会道德缺失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事实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做了潜心的研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道德缺失表现的研究。汪应曼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分析》一书中写道:“在经济生活中的欺诈、胁迫、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经济主体从个人的利益关系出发,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违反、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自愿诚信的基本道德原则,制造劣质商品;在政治生活领域中当权者腐败现象突出;在思想、文化生活领域里的价值偏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是非标准模糊、社会责任感淡漠、利他主义感受到冷落上”.①冯向阳认为:“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大部分社会成员的观念淡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良好社会风俗和追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一些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不断滑坡,社会道德的缺失愈演愈烈。例如一些人随意博怀公物,或将公物据为己有;公共场合旁若无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交通习惯恶劣,加塞插队、不各行其道、破坏秩序;一些人过于不顾伦理道德‘艳照门’、‘自习室门’频现网络,更有人‘包小三’、‘养情人',让人痛心的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也濒临无人执行的窘境。最近,在是否要帮扶跌倒的老人小孩时引发了全社会的争论,这里固然有一个不得随意搬动的医疗常识问题,但更让人们望而却步的是在帮扶时害怕跌倒者倒打一耙,敲诈勒索。这一争论不仅让世人感叹世风日下,人际关系淡薄冷漠”.②黄俊杰则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做出了解释:“经济领域里的欺诈、胁迫、虚假广告等不正当行为增多,政治生活领域中当权者腐败现象突出,思想、文化生活领域中的价值偏离”.③
  
  第二,关于社会道德缺失原因的研究。如朱蕴丽认为如果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规律不恰当地侵入一切生活领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往往会导致急功近利、金钱至上、不择手段和唯利是图等一系列不良的社会现象”.④李昌国认为:“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是造成我国社会道德失范的主观因素。”①也有人认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准则过于严厉,使人们出于一个经济利益至上的环境之中,导致道德失去秩序。另外,旧时代旧社会的经济体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这也是道德缺失的一大原因。而大原因方面,一是在道德教育目标和要求上,不区分道德建设目标的层次性,致使一般性道德的缺失熊冬梅认为“过去的很长时间,我们把道德建设和共产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和理想相互混淆,而不考虑我国人民主体所具有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反而无限提高道德建设的目标; 二是某些政策设计偏差,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如有的地方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以增长代替展;有的地方在处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一手软、一手硬等,由此导致某些社会成员的行为不规范”.②
  
  第三,关于重塑社会道德的研究。黄红认为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道德发展的高层次要求也是道德发展的物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而冯阳阳、陆斌认为道德制度化、法律化是加强道德建设,有效发挥道德功能的重要途径,借助法律、法规制度的功能,可以有效克服道德失范的境况。“建立良性的道德规范机制,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等领域存在的严重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用法律、制度的途径加以惩罚和规范,从而提高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以此促进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道德缺失与重建的问题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西方国家,更是把这个主题的研究作为一项社会课题。
  
  早在公元前4世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知识就是美德”,“认识自己”让人们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就控制自己的情欲;跟他同处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也提出了至善说,实现了伦理学的理性飞跃,他所探讨的善、美、真、正义、智慧、勇敢、爱、幸福等丰富的思想成为了西方古代伦理学的重要源泉。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至高的善就是幸福的来源。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神学的时代,宗教与神学教育是社会的主流,但托马斯·阿奎那仍然对理智德性、实践德性进行了区分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认为理智理性是实践德性的更高发展,并通过神学德性使德性的超越性和完善性得以提升和实现。
  
  近代欧洲思想得到全面解放,以高举理性旗帜来发扬道德精神,卢梭的观点是”“只有道德的自由才能使人类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因为仅有嗜欲的冲动是奴隶状态的表现,而只有服从人类为自己指定的法律,才能称之为自由”.①倡导人们突破小我,实现大我,热爱并不断的去实践道德。康德承认了人的纯净理性、实践理性和德性的价值,“道德这个有理性的东西能够作为自在目的而存在的唯一条件”,通过德性论、道义论和良善的意志战胜经验、主观和偏好,突显自由、自律、主体性道德价值;黑格尔认为道德是“自由意志在主体内部的规则”,“主观意志的规定”“个人所作的遵照普遍的理性的意志决断”.②弗里德里希·包尔生所着的《伦理学》体系讨论并验证了道德与社会进步、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通过德性和义务论,坚持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自身道德的至善论立场。国外哲学家们深刻的观点对我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为我写好本篇论文提供了理论基础。
  
  1.3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塑我国社会道德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在社会道德缺失表现中主要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表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在社会道德缺失原因中找到信仰缺失、道德教育缺失、法制建设不完善、社会财富观扭曲、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原因。在重塑社会道德方面,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宗教对道德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完善法律制度以及规范媒体职业道德建设等作为对策措施。
  
  1.4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有关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的资料,进行充分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利用,以开拓创新为根本思路,在文章上进行分析应用。
  
  第二,综合研究法。本文在常规领域进行研究论述,并结合了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综合分析,多角度综合研究。
  
  1.5 本文创新点
  
  第一,对我国社会道德缺失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多角度分别展开。
  
  第二,着重分析了信仰对重塑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在相关概念中包括:道德的含义、社会道德的含义、社会道德的作用、社会道德缺失的含义。相关理论中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概念界定
  
  2.1.1 道德的含义
  
  道、德二字合成了道德,道是方向、道路、技术方法的统称;德是修养、品德、素质的统称。道德双修是一种人生态度。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经写到:“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①
  
  道德的广义解释:“道德是判断行为是否准确的标准,是重要的社会行为准则”.
  
  道德的狭义解释:“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观念是道德评价行为的三大方式,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规范标准,道德还具有调节、导向、认识功能,并且与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道德功能的实施有助于道德作用的全面展开”.
  
  2.1.2 社会道德的含义
  
  社会道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乐于助人、保护公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非分明、刚正不阿。 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涵盖其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社会道德的产生和完善主要得益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其中心思想建立在自觉、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其形式主要以公民之间的态度、习惯、行为、心理表现出来,它是人民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即在平时生活方式中体现又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社会道德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引导作用。社会道德是人们内心评判事物的衡量标准,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标准。社会道德通过规范的形式对社会成员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人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有益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教育作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应该排在首位。一个人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否则其知识水平越高反而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从学习雷锋到现在的感动中国,这些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做法来影响他人。 道德教育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道德的人是很危险的,没有道德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
  
  调节作用。当前社会道德的现状是人际关系冷漠,而社会道德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人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或多或少的会发生利益冲突,此时就要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来化解矛盾。
  
  2.1.3 社会道德缺失的含义
  
  社会道德缺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用以规范人们社会生活道德价值的缺失,导致其不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标准产生正常的 调控作用,从而导致社会成员行为混乱。它具体是指一种原先的价值观念被否定被破坏,而新的行为范式、价值观念又尚未形成,对社会成员起不到明显的约束作用,从而呈现出的无秩序状态。
  
  社会道德是一个价值标准,只有与这个价值标准相比较,才能明确社会道德是否缺失,所以,评判社会道德缺失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价值标准,否则社会道德缺失这个概念就是模糊不清的。
  
  2.2 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经历了基督教神学、黑格尔唯心主义、康德自律论、费尔巴哈观点等几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实践的起点与落脚点都能归结于人文价值关怀和道德理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经了旧伦理道德批判、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三个紧密结合的阶段。马克思在发展过程中反对普遍的道德形式、骗人的道德说教以及空洞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在他看来实践才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不道德行为“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②。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说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道德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客观道德现象的真实反应,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恰恰反应的是道德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2.2 邓小平社会主义道德观
  
  邓小平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指:“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保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③邓小平的道德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进一步发展,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道德观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始终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他历来重视党和群众的联系,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武装斗争的方向,帮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④
  
  三个坚持是邓小平道德观的核心内容,即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坚持共产主义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把共产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道德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同时深刻地指出: “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①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的要求与希望。
  
  在国家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层次。
  
  在社会方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对美好社会愿景的表述。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与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最终追求。
  
  在个人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对个人行为层面的要求。它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对公民道德行为进行评判的标准。“爱国”是立足于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是连接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坚强纽带。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属性,要求全体中国人民以促进国家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振兴国家经济为己任;要求全体中国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要求全体中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2.3 小结
  
  本章是论文的开端。通过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使自己思路明确,也让读者在进入下一个章节前对相关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相关理论中,笔者加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全新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提升论文的高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