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李世民廷赐“醋坛子”的历史故事及其幽默领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8 共3604字
标题

  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和英武盖世名震千古,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相形之下,他善于娴熟地运用幽默化解矛盾的领导艺术,往往不为人们所熟知。通过李世民廷赐“醋坛子”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窥见李世民幽默领导艺术全豹之一斑。

  一、房夫人发威作河东狮吼

  房玄龄是唐朝初年名相,曾于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5人功劳并列第一,深受李世民的敬重。房玄龄足智多谋,特别善于运筹谋划,杜如晦则思维敏捷,善于做出决断,世人有“房谋杜断”之称,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因此被后世尊为良相的典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千古名相竟是一个超级“妻管严”.房玄龄的夫人对他疼爱有加。

  这位夫人膀大腰圆,声若洪钟,性格刚烈,心直口快,敢作敢为,对房玄龄的衣食住行等一应事务都一包到底、亲手料理,大到上朝奏事,小到盛饭斟茶、穿衣戴帽,必面面俱到,绝对不容任何人染指。房玄龄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河东狮吼。相府的丫鬟们更是小心翼翼,不敢走近房玄龄半步。

  只是物极必反,这种深沉畸形的爱渐渐涂上了愈来愈浓烈的“专制”的色彩,甚至演化成强制、霸道和嫉妒。房玄龄全身心忙于国事,无暇他顾,也懒得与夫人较真,渐渐习以为常,对于来自夫人的电闪雷鸣、大呼小叫,都听之任之、安之若素。这使我们想起苏轼戏好友陈的诗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房玄龄惧内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朝野茶余饭后的谈资。

  某日,唐太宗李世民在宫中设宴款待朝中重臣,酒过三巡,房玄龄又成为众矢之的,同僚们都跟他开玩笑,拿他的惧内说事。房玄龄左推右挡,终是寡不敌众,招架不住众人的嬉笑,索性吹起了牛皮,说自己乃顶天立地男子汉大丈夫,说一不二,从来就不知道怕老婆是什么滋味。

  话音未落,便引来一片哄堂大笑。

  已有几分酒意的李世民为酒宴间的热烈气氛所感染,乘着酒兴,即刻颁旨:“房玄龄雄风炽盛,可喜可贺,为旌其所为,朕赐给美人两个。”

  只见锦帘挑处,两个窈窕婀娜的美人含笑走来,轻移莲步,侍立于房玄龄身后。

  房玄龄一下子傻了眼:事情到了这一步,倘拒绝接受两个美人,便犯了抗旨不遵之罪;倘真的领两个美人回家,老婆岂不闹得翻江倒海!

  思来想去,两害相权取其轻,只好硬着头皮带上两个美人打道回府。

  两个美人一进门,房夫人就像陡然遭蛇咬般扯开嗓门大叫起来,河东狮吼雷鸣电闪之后,又下起了“冰雹”,房夫人操起鸡毛掸子朝两个美人劈头盖脸一顿乱打,直闹得相府鸡飞狗跳,满地鸡毛乱飞。

  房玄龄无奈,只好将两个美人送回宫去。

  二、李世民震怒廷赐“醋坛子”

  房夫人如此蛮横无理,李世民不由得雷霆震怒。

  某日,朝廷传旨:房玄龄携夫人速来见驾。

  房夫人自知闯下大祸,心里发怵,然别无选择,只好强打精神,随房玄龄去觐见皇上。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指指左边的两个美人,又指指右边的一坛“毒酒”,说:“房夫人,朕姑且不追究尔忤旨之罪,尔眼前有两条路,可自由选择:一条是领回两位美人,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呢,就是喝下这坛‘毒酒',了断尘缘,也就一了百了,免得再惹出什么事端。”

  房玄龄深知自己的夫人性如烈火,怕她一时冲动,负气喝下“毒酒”,急忙向皇上求情。

  李世民一拍龙案:“房爱卿,尔身为宰相,可知一家不治何以安天下的道理?公然忤旨抗命,还胆敢多言!”

  房夫人见事已至此,偷眼瞅了瞅两个美人,心中暗想,自己早已两鬓斑白,一旦两个美人进门,自己只有与悲苦和凄凉相伴,与其日后受窝囊气被人整死,不如现在就痛痛快快来个自我了断。想到这里,便横下一条心,飞步向前,捧起坛子,一扬脖儿“咕咚咕咚”将“毒酒”喝了个精光。

  房玄龄一见夫人喝“毒酒”,不顾一切扑上前去,紧紧抱着夫人,老泪纵横。

  一旁的众朝臣却个个抿嘴窃笑。原来那坛子里装的并不是什么毒酒,而是从晋阳运来专供皇宫的上等食醋。由于唐高祖李渊及其家族起兵前久居晋阳,养成了吃醋的嗜好,上行下效,吃醋在唐宫中颇为流行,上等食醋也从晋阳源源不断地运往唐宫。

  李世民亲眼见识了房夫人的刚烈禀性,叹了口气说:“房夫人,朕本不忍心用这法子逼尔,尔嫉妒心也忒强了。不过,念尔宁死也要恋着房爱卿,朕收回成命,召回两个美人,成全尔对房爱卿的款款深情。”

  房夫人放下坛子,被酸得直伸舌头。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豁出性命,拼死喝“毒酒”,本想一死了之,却突然间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喜不自胜,忙不迭地给皇上叩头谢恩。

  从此,“醋坛子”“醋罐子”和“吃醋”,便成为人们在男女关系方面因嫉妒而内心酸楚的代名词。

  三、从“赐醋坛子”到“赐绢帛”

  李世民运用幽默艺术来化解矛盾、处理政务,当然不止一个“醋坛子”事件。他一生英武盖世,平定四海,扬威八方,垂范千古,却在自撰的《帝范》中告诫太子李治,“毋以吾为前鉴”.他还语重心长地警示太子:“若崇善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

  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唐纪八》记载,贞观元年(627年),长孙皇后的族叔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公然接受别人馈送的绢帛。事情败露后,群臣莫不以为一贯趾高气扬的长孙顺德这一回要“吃不了兜着走”了。谁也没有想到,李世民在朝堂之上竟又“幽了一默”.他不但不对长孙顺德予以惩处,反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赐给他十匹绢帛。大理寺少卿胡演觉得这事儿太过蹊跷,上奏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本当严惩,皇上为什么不问他的罪,反倒又赐他绢帛呢?”李世民回答说:“倘长孙顺德人性尚存,得到朕赏赐的绢帛,他理应感到羞辱,其作用远甚于刑罚;倘长孙顺德不知羞耻,不过是一禽兽而已,砍掉他的脑袋又有何用呢?”

  四、向李世民学习幽默领导艺术

  向李世民学习幽默领导艺术,须从端正对幽默的认识和强化自己的幽默意识开始。

  幽默绝不是可有可无。在新的历史时期,幽默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要门径。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欢快愉悦和心情舒畅,就有上下同心团结奋进,声色俱厉的生硬管理方式永远不可能与之比肩。幽默绝不是耍贫嘴,不是搞噱头,不是机械地模仿滑稽表演,不是哗众取宠和花拳绣腿,它是笑的使者,是维系人际关系和谐共振的润滑剂,是打开人们思想之锁的“金钥匙”,具有一种其他任何方式都无可替代的神奇力量。

  学习和掌握幽默领导艺术的逻辑前提,是要对幽默有所了解。

  什么是幽默?英国着名喜剧家康格里夫的回答是:“有多少人解释幽默,就有多少种意见。”幽默的内涵丰富幽深且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给幽默下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定义。虽然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对幽默的追寻和探索中,享受幽默带给我们的雅趣和快乐,依然可以运用幽默来提高自身素养,指导和开展工作。尽管我们无法找到众意所归的关于幽默的确切定义,但依然可以在吸取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下面这样几个方面去解读和感悟幽默中的意蕴。

  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幽默是一种直面人生的随遇而安,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对生活的理解、宽容与微笑,是一种“任人腹中撑飞船”的博大与洒脱。它没有功利主义的烦恼与痛苦,又没有贵族意识的清高与傲慢,更没有市侩哲学的庸俗与投机;它没有嫉妒,没有恶意,没有虚伪,没有对生活的不满与哀怨,更没有投机和势利,在带几分自嘲几分嘲人的特别表现形式中,满面堆笑地托出一颗豁达善良纯真的心。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幽默是以博识睿智和豁达豪放为底蕴的见机生发。同讽刺相比,它少了些许刻薄、辛辣、冷酷和尖锐的攻击锋芒,多了些许宽厚、温和、热情和善意的期待;同滑稽相比,它少了些许浅薄、油滑和粗俗,多了些许深刻、高雅和寓庄于谐;同机智相比,它少了些许严肃、庄重和一本正经,多了些许随和、活泼与诙谐风趣。寓庄于谐和“无意识”信息传递,是幽默语言艺术的两个显着特征。在幽默语言艺术语境下,受众始终处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之中,于其乐融融的精神愉悦中获取教益,受到启迪,决无被动地接受灌输、接受说教之嫌。

  作为一种文学或艺术形式(幽默诗、幽默画、幽默小说、幽默戏剧、幽默电影等),幽默是通过夸张、变形、暗示、隐喻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化的特别反映,它通过创造会心的笑来实现其功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它像一面哈哈镜或多棱镜,从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侧面折射出多味人生,使人在审美的艺术享受中窥见他人和自己的灵魂,体味和感悟人生的真谛。

  作为一种领导艺术或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幽默是通过睿智、诙谐和机巧,同领导学、管理学、教育学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融洽、欢快、和谐共振的浓郁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一定目标的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或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寓于笑谈之中的裹着雷电的指令艺术,或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寓于笑谈之中的拨云见日的引导艺术,或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寓于笑谈之中的春风化雨的说服艺术,或者需要巧妙地运用寓于笑谈之中的催人奋进的激励艺术,等等。无论采取何种艺术手段或方法,都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使整个过程始终充满欢快、融洽、有趣的气氛,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实现一定的预期目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