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又称卵巢静脉功能不全或卵巢静脉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使盆腔静脉血流受阻的原因导致盆腔静脉充血、淤血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也是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现已成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主要表现是范围广泛的长期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感和某些神经衰弱的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目前本病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及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易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混,导致病情延误,病程延长,缠绵难愈。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依靠药物、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方式,但疗效一般、药物治疗易复发、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有创性、费用高等缺陷导致患者不愿接受此类治疗手段。近几年来,临床发现中医药防治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1-2],有效率均较高,特别是在整体调节上有其特殊优势,本研究对纳入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予以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理疗的治疗手段治疗,临床疗效颇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目前对本病的诊断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现参照《实用妇产科学》及《妇产科学新进展》[4]拟定标准如下。(1)症状:下腹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白带多,月经改变,血性痛经。(2)体征: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浅静脉充盈,甚至曲张,阴道壁或阴道穹隆部常呈紫蓝色;宫颈肥大瘀血,呈紫蓝色;子宫常呈后位,大小正常或稍大,质软;触诊附件区,有柔软的增厚感,压之界限不清,但无明显压痛。(3)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盆腔静脉增粗或迂曲扩张,甚至呈“串珠样”或“蜂窝状”.盆腔静脉暗带内径>0.5 cm.盆腔静脉造影显示盆腔中造影剂流出所需时间>20 s.腹腔镜下可见后倾、肥大淤血的子宫,子宫及双附件呈紫蓝色,卵巢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以上症状中前2项必备,其余具备1项及以上;体征中具备2项;辅助检查具备1项,即可确诊。
1.1.2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方面目前本病尚无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现参照《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5]和《中医妇科学》[6]拟定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辨证标准如下。主症:(1)下腹胀痛、刺痛或坠痛;(2)腰骶疼痛;(3)性交痛。次症:(1)烦躁易怒;(2)胸胁或乳房胀痛;(3)经行腹痛;(4)带下量多;(5)月经量或多或少,或经期延长,色黯红,有血块。舌脉:舌质黯红,或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苔薄;脉沉弦或弦涩。
以上主症(1)(2)必备,次症(1)(2)需具备1项,余具备1项及以上,并参照舌象和脉象即可诊断。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年龄在25-45岁之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2)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本病气滞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4)患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生殖器恶性肿瘤等疾病;(2)同时使用其它治疗此病的药物及疗法,或与本试验中所用中药功效相似的中药;(3)合并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造血、泌尿等系统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及有精神心理疾患病史;(4)过敏体质及既往对试验药物成分过敏者;(5)肛门直肠病变、肛门及直肠手术后不久、腹泻、月经期、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月经周期不规律者。
1.3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共60例,釆用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年龄25~45岁,病程12-7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给予大黄 虫丸加减保留灌肠(药物由我院制剂局提供)。处方组成:熟大黄10 g,土鳖虫5 g,水蛭5 g,虻虫5 g,桃仁10 g,柴胡l0 g,香附10 g,荔枝核10 g,杏仁15 g,黄芩5 g,生地18 g,白芍15 g,甘草10 g.加水煎煮2遍后,将2遍药液混合,取药液共300 mL,每日1剂,每晚1次。灌肠方法:药液温度为38~40 ℃,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嘱患者取左侧双膝屈曲卧位,褪裤至膝部,移至床沿,垫橡胶单、治疗巾于臀下(臀部略垫高),将12号一次性吸痰管头涂上少许石蜡油,将吸痰管缓慢插入15~20 cm,后拔出吸痰管,患者左侧卧位30 min,并使药液保留2 h以上,每于患者排空大便后保留灌肠。灌肠结束后于患者下腹部加CHX-630D型红光治疗仪进行理疗(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和生产),距离腹壁15~20 cm进行照射,调整红外光的功率使温度达到患者感觉舒适为宜,避免过低或过高引起无热温或烫伤,从而降低疗效,每次照射25~30 min,每日早晚各照射1次。
2.1.2 对照组 月经净后开始直肠给予康妇消炎栓(黑龙江铁力制药厂),1次/d,1枚/次。给药后于患者下腹部加CHX-630D型红光治疗仪进行理疗(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和生产),距离腹壁15~20 cm进行照射,调整红外光的功率使温度达到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照射25~30 min,每日早晚各照射1次。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治疗,连续治疗20 d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观察疗效评价,并统计结果。
2.2护理方法 (1)中药灌肠药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8~40 ℃,如温度过高(超过40 ℃)可刺激肠壁使之松弛,引起肠壁血管扩张,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不利于治疗,温度过低(低于35 ℃)可刺激肠壁使血管收缩,导致患者腹痛,不利于药液发挥作用,患者可因肠道受冷刺激后发生肠壁收缩,使灌入药液排出体外,失去治疗功效。(2)灌肠前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及肛门局部皮肤,吸痰管插入以15~20 cm为宜,药液灌入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不宜过高,调节滴速50滴/min缓慢注入药液,一般灌入液体以100~150mL为宜,灌完时间以10~15min左右为宜,避免注入过快时肠管不能相应扩张而导致药液的溢出,失去治疗效果。(3)灌肠时应动作轻柔,密切观察插管时患者的反应,并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其紧张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导致吸痰管插入受阻,若插入受阻时,切忌暴力插入损伤患者的直肠肛门。灌完后缓慢拔出吸痰管。嘱患者保持头低脚高的仰卧位利于直肠中药液的保留,并配合红外线照射。(4)若患者有便意,嘱其深呼吸,并减慢灌入速度,尽量延长药液在直肠中保留时间,提高其治疗效果。该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思想负担重,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经期及房事卫生;加强营养,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探查患者盆腔内子宫和附件的位置形态、静脉暗带内径、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
2.4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痊愈:下腹疼痛及低位腰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盆腔无明显异常。停药后半年无复发;显效:下腹疼痛及低位腰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异常明显改善;有效:下腹疼痛及低位腰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异常有所改善;无效:下腹疼痛及低位腰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压痛,超声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善。
2.5统计学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处理。
3结 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2两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盆腔静脉暗带内径测量结果比较 用药后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盆腔静脉暗带内径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3两组盆腔静脉淤血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盆腔静脉内径均明显减小(P<0.05),静脉血流速度均增快(P<0.05);两组治疗后盆腔静脉淤血改善情况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讨 论
盆腔瘀血综合征作为独立的疾病被提出、了解及认识时间尚不足百年,人们对其发病的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但本病现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尚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属于祖国医学中“产后腹痛”“妇人腹中痛”“痛经”“带下病”的范畴。血瘀阻络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气滞、气虚、寒凝、湿热等都可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导致本病的发生,故活血化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大黄 虫丸出自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虚劳挟瘀证”,具有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之功效。本研究中的大黄 虫丸加减方药,由大黄(熟)、土鳖虫、虻虫、水蛭、柴胡、香附、黄芩、杏仁、桃仁、生地、白芍、荔枝核、甘草药物组成。针对气滞血瘀导致本病诸证的病因病机,方中大黄、土鳖虫为君药,大黄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土鳖虫味咸入血分,善破坚通络。虻虫、水蛭、柴胡、香附为臣,虻虫、水蛭为破血逐瘀、搜剔经络之品,共奏破血逐瘀之功;柴胡为肝经引经药,香附主入肝经气分,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黄芩、杏仁、桃仁、生地、白芍、荔枝核为佐药,黄芩清瘀热,生地、白芍柔肝养肝,滋阴养血,以补久病所耗损之阴血,杏仁利气,使气行则血行,桃仁补肝虚,活血,荔枝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以缓和诸破血药之力,防止其药力过于峻猛而耗伤正气。诸药合用,共同发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大黄 虫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修复血管内皮、增强免疫反应、增强代谢等诸多作用,近年来被用于治疗妇科[8]、皮肤科[9]、晚期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10].
祖国医学中灌肠疗法是指用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通过肠道黏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方法。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在于[11]:(1)针对病因,对中药进行的加减配伍,充分发挥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作用,通过局部用药,达到局部与整体同治,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的治疗效果;(2)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辨证的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3)中药灌肠给药,毒副作用小,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既减轻了肝脏代谢压力,同时,避免了过多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增加了安全性。另外,红外光具有电磁波的多种生物效应,可激活多种生物学酶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其辐射温热的作用可刺激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速度,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促使病灶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吸收中药有效成分,从而增强疗效。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两组治疗后盆腔静脉暗带内径值明显降低,盆腔静脉内径均较前减小,静脉血流速度较前增快;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盆腔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可见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理疗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在治疗中对患者予以系统的细心护理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6.7%.因此,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红外线理疗的治方案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古玲。中医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5):2063-2064.
[2] 孙志茹。低频电脉冲刺激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118-119.
[3]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