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理疗学论文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应用理疗加麦肯基手法的效果分析

来源:按摩与康复医学 作者:曹华
发布于:2019-09-19 共5159字

  摘    要: 目的:分析麦肯基手法结合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50例, 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理疗治疗, 局部干涉波+威伐光治疗, 治疗组在理疗基础上加用腰椎麦肯基手法治疗, 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采用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 (QBPDS) 、视觉模拟量表 (VAS)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 ;治疗组QBPDS、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麦肯基手法结合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麦肯基手法; 威伐光; 干涉波; 理疗;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cKenzie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5) and treatment group (n=25) ,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such as local interference wave + Vera light, while treatment group combined with lumbar vertices McKenzie technique,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10 days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Quebec Low Back Pain Scale (QBPD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2.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 the improvement of QBPDS and VAS scor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cKenzie technique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is effective, which deserves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cKenzie technique; Vera light; interference wave; physical therapy; therapeutic effect;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老年化社会的到来, 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姿势的改变, 下腰痛疾病越来越常见。下腰痛 (LBP) 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 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包括脊柱肿瘤、感染、骨折、腰背肌筋膜炎、腰3横突综合征、腰椎退行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等病症, 我国下腰痛发病率为11.5%, 是45岁以下人群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1]。根据有无潜在严重疾患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进行分类, 下腰痛可分为特异性下腰痛、机械性下腰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 (NLBP) 三类[2]。成人下腰痛患者中, 大约85%属于非特异性下腰痛[3]。NLBP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 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清楚, 尚无特定的治疗标准, 导致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 往往近期疗效尚可, 远期效果不佳, 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日常工作, 加重患者负担。我科运用传统理疗方法结合麦肯基手法, 可有效恢复患者正常生物力线, 锻炼患者与腰椎稳定相关肌肉力量, 姿势纠正, 防止复发,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疼痛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50例,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 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 平均年龄为53.65±11.46岁, 平均病程为3.89±2.06个月;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 平均年龄为54.26±10.53岁, 平均病程4.10±1.6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应用理疗加麦肯基手法的效果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英美政府相继颁布的LBP联邦指南和欧洲指南定义的非特异性下腰痛:始发于腰部的症状, 既无神经根受累也无严重的潜在疾患的LBP[4];患者身体尚可, 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 因严重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肿瘤、局部感染、风湿免疫类疾病导致的腰痛患者; (2) 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未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3) 妊娠期患者; (4) 认知棘言语功能障碍者, 精神异常患者; (5) 对理疗过敏患者; (6)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腰椎干涉波+威伐光局部理疗治疗:选用广州“龙之杰”LG7-2800VZ型干涉波治疗仪, 患者俯卧位, 4~6个吸引电极以痛点为中心交叉置于腰骶部, 电流输出强度≤50m A, 患者耐受为度, 载波频率为2500Hz, 模式为正弦波, 每日1次, 每次20min;采用德国威伐光WIRA@治疗系统 (规格型号:Hydrosun Irradiator500) 进行腰骶部照射治疗, 光源高度根据患者感觉舒适为准调整, 一般情况下光源距离腰椎皮肤20~25cm, 防止烫伤, 每天1次, 每次20min。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麦肯基技术手法治疗并指导日常家庭训练:患者治疗前先进行姿势评估、运动范围检查、运动试验和静态试验, 然后按紊乱综合征、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姿势综合征进行分组, 分别给予相应的脊柱生物力学治疗, 包括异常姿势的评估与调整、伸展小关节松动术、屈曲位旋转松动术、站立位手法矫正移位术等。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反馈, 调整麦肯基手法, 具体操作: (1) 放松技术。患者在治疗床上屈髋屈膝休息10min后, 变成俯卧位, 调平治疗床, 双上肢自然放松置于体侧, 休息5min;然后将治疗床头端缓慢升起, 使上半身慢慢抬起, 骨盆和大腿不能离开床面, 腰椎有下沉感而无明显疼痛感, 保持5min。 (2) 俯卧伸展。患者保持俯卧位, 双手置于躯干前部, 伸直双上肢将缓慢上半身撑起, 腰椎及骨盆以下放松下陷, 骨盆和双下肢贴于床面, 持续15s左右, 然后双肘屈曲, 上半身降至起始位。反复伸展运动10次, 每次持续5min, 重复3次, 次间休息2min。 (3) 伸展松动术。患者俯卧, 面部置于治疗床透气孔处, 双上肢放松置于体侧;治疗师站在患侧腰旁, 双上肢交叉, 以双手掌根置于需要治疗的腰椎节段双侧横突上;双上肢同时垂直对称地施加柔和的压力, 随后立即松开, 手掌不能离开腰椎皮肤, 如此有节律地重复10次, 施力逐渐递增, 以患者不出现疼痛加重为准。 (4) 自我练习。治疗完成后继续坚持练习主动伸展运动, 俯卧床上, 双上肢伸直将上半身撑起, 下半身在自然放松贴于创面, 做到腰部后伸, 配合呼吸, 边撑起边吸气, 在撑起最高点腰椎酸胀下沉感后缓慢呼出, 坚持3~5min, 然后平躺放松, 为一次运动, 10次为一组, 以后每隔5min进行一组, 每日3组。

  1.4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量表 (VAS) [5]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疼痛测量工具, 临床与科研运用广泛, 量表采用VAS标尺, 面对评估者的一面为标有10cm刻度的标尺,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魁北克腰痛障碍量表评分 (QBPDS) [6]量表旨在评估患者腰背痛情况, 其由20个问题组成, 分为6个方面:床上/休息 (问题1~3) 、坐/站 (问题4~6) 、行走 (问题7~9) 、运动 (问题10~12) 、弯腰 (问题13~16) 和处理重物 (问题17~20) , 分别对应0~5分,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重;并计算改善率, 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 (100-治疗前评分) ×100%, 改善率100%为治愈, 60%~99%为显效, 25%~60%为有效, 0%~25%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近期疗效判定:从就诊日计10内完成;远期疗效判定:采用电话或微信平台, 4周、8周时进行随访, 按QBPDS量表内容进行记录。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 以频数 (f) 、构成比 (P) 和平均秩次表示,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n=2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n=25)

  注:与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0.05

  2.2、 腰背痛情况

  治疗前, 两组患者QB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8周, 两组患者QBP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 (P<0.05) , 且治疗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BPDS评分比较 (, n=2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BPDS评分比较 (, n=25)

  注:与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0.05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3、 讨论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 肌肉劳损失衡、病毒感染、关节退变[7]、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异常等均是其发病因素, 在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过程中, 炎性物质刺激和机械刺激扮演重要角色[8]。腰椎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 增加了躯干的不稳定性, 引发椎体附件结构如椎体、小关节、韧带及肌肉的劳损, 刺激到周围神经引起下腰痛。

  干扰电结合威伐光治疗具有透入性、可控性等特点, 在低频动态立体电效应、热磁效应共同作用下, 兼具按摩和理疗作用, 可直接作用于组织浅层及深层组织, 对组织产生足够刺激,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降低肌肉紧张性, 解除肌肉痉挛, 缓解肌肉疲劳, 抑制神经提高痛阈[9], 病灶周围血管扩张, 促进腰背局部血液、淋巴液循环, 增强局部组织代谢及营养输送, 促进致痛介质、乳酸、缓激肽、5-HT[10]等代谢炎性渗出物吸收, 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缓解患者疼痛。

  麦肯基手法具有规范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 在解决机制机械压迫方面有其特有优势, 通过放松技术、伸展技术、手法松动技术、自我练习等可有效改变椎间盘位置, 抑制椎间盘退变, 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 从而达到调整肌肉张力、长度, 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恢复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作用, 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 调理脊柱关节突关节及椎间关系, 调整腰椎正常生理曲度[11,12], 恢复脊柱内外生物力学平衡, 从而缓解腰痛症状。

  麦肯基手法结合干扰电、威伐光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疾病时, 相互协作, 不但去除了腰痛的炎性刺激因素, 同时解除了腰痛, 疗效事半功倍。同时在治疗腰痛时“攻防兼顾”、“被动转为主动”, 最终回复脊柱平衡[13,14]。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 做好预防腰痛的宣教, 矫正不良姿势和坚持家庭日常生活中腰背肌力量训练, 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 麦肯基手法结合干扰电、威伐光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时, 无论是短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十分显着,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orenstein DG.Epidemiology, etiology,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J].Curr Opin Rheumatol, 2011, 13 (2) :128-134.
  [2]李周, 蒋丽琴, 许婷婷, 等.干涉波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J].中国康复, 2014, 29 (6) :457-458.
  [3]沈峥嵘, 王勇, 吴哲.非特异性下腰痛评估量表、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 2017, 45 (8) :16-19.
  [4]徐新毅, 邱素均, 安胜利, 等.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2) :1794-1798.
  [5]樊涛, 詹晓佳, 黄国志, 等.不同手术入路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 (7) :529-531.
  [6]王雪强, 郑依莉, 胡浩宇, 等.常用腰痛功能障碍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 (6) :672-673.
  [7]林士明, 王栋, 陈亦鹏, 等.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 2018, 30 (9) :54-56.
  [8]卫杰, 赵平, 周卫.表面肌电指标屈曲伸直比诊断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的可靠性研究[J].中国骨伤, 2008, 6 (21) :411-413.
  [9]宋英杰, 李坤雨, 丁一.手法结合干扰电加磁热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 8 (21) :14-15.
  [10]易钊浩, 麦国钊, 冯桂芳.中药定向透入结合磁热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 7 (24) :17-19.
  [11]李展新, 刘建航, 李锦威, 等.韦氏脊柱整治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职业高尔夫运动者非特异性腰痛[J].中医正骨, 2018, 30 (4) :13-18.
  [12]蒋涛, 刘毅斌, 陈飞, 等.正脊推拿配合四维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 (11) :40-41.
  [13]熊国新, 王鑫, 程元辉, 等.动推疗法与单纯推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 2017, 29 (11) :33-37.
  [14]王光辉, 崔韶阳, 袁双双, 等.成角侧扳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 (24) :28-31.

作者单位: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原文出处:曹华.麦肯基手法结合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5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5):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