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学生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2、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3、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二、大学生就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就业能力的分析
(1)职业目标不明确
(2)专业基础不扎实
(3)实践动手能力差
(4)再学习能力不强
(5)品德养成欠缺
四、自我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四)、培养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结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存都需要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补充。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员工或者劳动者在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日常活动和学习中所具有和积累的能够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员工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能力组合。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火热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对于大学生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要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且拥有相当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现状,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就业能力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自2003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就业问题。2009年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幅下降,同年全国又有将近600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这一情况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2012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比起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
2、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低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最低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2012年就业报告还指出,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
3、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高职高专为1647元,而2011届这三类大学毕业生收入分别为2949元、2282元、1735元,2012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5%,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特别明显。虽然2012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大学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据统计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约1/3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2012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较往届有所下降。
二、大学生就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自我发展能力,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员工从内心和思想深处所发出来的我要发展、我要努力、我要进步的呼声,进而通过各种途径来不断强化自己的各种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
(2)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人的创造性、理解能力、记忆力和悟性。
(3)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想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分析能力包括将问题系统地组织起来,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进行系统地比较,认识到事物或问题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面临多项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每项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以及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的能力。
(5)专业技能,指企业员工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技能学习所具备的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掌握和运用其从事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对专业技能的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从事工作的能力、专业领域与职业方面初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
(6)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性、应变性和灵活性。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外部因素影响与变化过程中调整行为策略求得就业和职业生涯成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自身职业期望、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
(7)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一方面,自我管理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练习养成的。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性是自我管理的保障,指的是员工要主动通过自我学习、培训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是一味被动地让企业来敦促自己提高就业能力,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就业能力,就算失业了也会很快重新就业。
(8)承受能力主要包括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承受能力。
(9)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技能,是指员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和基本信息处理的能力,它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
(10)协调沟通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妥善处理好上级、同级、下级等各种关系,从而减少摩擦、愉快工作的能力。
(11)信息处理技能力,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不但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而且也对员工个体的职业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2)自知能力,简要来说就是自己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只有那些能够正确认识、敢于面对自己真正能力的人才能意识到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不足,进而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作为中小企业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临激烈的竞争,而能力的不足就会成为其被解雇的关键因素。
三、就业能力的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没有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然而,大学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但近年来,大学没有快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目标不明确
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虽然当前各高校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纸上谈兵,对个人未来就业不起作用因此,即使勉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也是东拼西凑,也不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爱好兴趣特长能力经历和不足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结合时代特点自身倾向,确定自己的中长期职业奋斗目标这也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挫的原因之一。
(2)专业基础不扎实
就业难的今天,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本末倒置,在校期间不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急于打工锻炼。刚入学期间,不好好上课而是加入到练地摊、推销员、饭店服务员的行列。我们自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现在既然已经上了,学习好坏就不重要了,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找一份好工作上,恰恰忽视了企业要的是专业基础过硬前提下的实践经验。因此,这种学习态度造成了:我有的,企业并不想要;企业要的,我恰恰没有。
(3)实践动手能力差
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苛刻,不但要求高学历,还需要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他们希望我们大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就能独当一面。但现在的我们不注重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成人,我们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这种状况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严重地制约着我们的顺利就业。
(4)再学习能力不强
现在的大学生习惯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不善于主动学习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企业发展壮大需要新知识新科技,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不学习新知识就很难胜任现有工作,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5)品德养成欠缺
每个企业都想拥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一个人专业技术再过硬,但品德差,企业照常不会录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学生经不住物质的诱惑,追逐向钱看的时潮,在应聘过程中,不讲职业道德,脚踏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单方毁约,骗取企业佣金等这种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及社会责任的做法,在用人单位中形成了极不好的影响。
四、自我就业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日趋凸显。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每名大学毕业生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做好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才会根据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其次,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内容,从而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所在。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能力。大学生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要具备从事本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在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毕业前更加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适者生存,大学生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主动的,而不能存在消极和害怕的思想。因此学生应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缩短自己适应社会的时间。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在企业看来,毕业生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学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毕业生中往往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这种思想,学生在当今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就业已经成为求职者与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必须是在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成功地将自己推销给心仪企业。其次,要打破原有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学会理性地面对现实,转变择业观念,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三,毕业生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合理地在就业类型与区域上避免扎堆现象,才能使自己更加顺利地就业。
(四)、培养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要沉着、冷静,用积极的心态去笑对人生路上出现的各种障碍,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总结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学习、就业能力,素质等。但是大家都面对着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总多人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就要在大学四年间好好地抓紧机会锻炼自己。在新形势下,提高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
[2]杨超瑜,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14期
[3]亓俊,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科技信息,专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