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3 共3109字
论文摘要

  0 引言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困难,尤其是老家在农村,又是普通二本以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包括专科生),他(她)们的就业状况更令人担忧.跻身行政事业单位是在走独木桥,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笔试无优势;选择在城里打工,吃住也有困难;自己独创事业又缺乏资金.所以,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显得棘手,亟待解决.

  1 农村大学毕业生目前就业现状

  在 2001 到 2011 的 10 年里,随着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 年全国农村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国录取人数比例达到 59.1%,2013 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 699 万,创历史最高值,在人才需求只减不增的情况下,就业压力可见一斑.据数据显示,2013 年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 71.9%,家住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 50%.至 2014 年,仍有部分毕业生未能实现顺利就业,仍然像以往一样出现比较大的竞争,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

  严峻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困扰着政府,另一方面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对于失业问题,尽管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大学生就业,降低失业率而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可对于总体而言,这些政策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失业问题依然比较严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需之间的矛盾,这种结构性人才短缺,进一步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2 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多种因素制约着其就业,并且,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本文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来分析:

  2.1 自身层面原因分析 不论是户籍上的限本地户口、本地生源优先,还是"学历泡沫"导致的就业门槛虚高、本科生及专科生遭受学历"门槛",那些或明或暗的制度"壁垒"和人为的"藩篱",建构了一道又一道的隔离带,让家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望工作兴叹".农村大学生社会资源少,社会关系薄弱,使其就业处于劣势.

  2.2 社会层面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有关"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的调查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 相差 18.2 个百分点,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3505 元)比农村家庭出生的毕业生(2851 元)高 654 元.这就是说,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更困难.

  2.3 国家层面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村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制度还不健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建设新农村政策不到位.首先,创业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银行是不愿意将贷款给那些规模小、风险大的初创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及地方鼓励创业政策中提到的减税和免税大多程序繁琐,使农村大学生望而却步.因此,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首要障碍.其次,农村因为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法规、帮扶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不完善成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又一个不利因素.

  以上三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市场与人才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因此,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3 解决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就是以市场为核心,从各个方面做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3.1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要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在就业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为核心,不断更新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和判断,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对现在的就业形势进行客观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同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进一步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城市学生都到农村发展,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去.

  其次,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巩固和强化就业竞争力.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由于没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关注.

  在校期间,农村大学生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到学生会、社团中去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的交往,以弥补自身社会关系的不足.学会做人,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进一步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3.2 要加强技能培养,完善就业指导 虽然目前人才需求减少,毕业生供应剧增,形成人才供需失衡,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但事实上,有工作没人做,有人没工作的实际情况却屡见不鲜.这就表明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上,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首先,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高校专业设置应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积极开设相关专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辟新的教学领域,增设新的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设置,进一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巩固和强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大力兴办职业化高等教育就是明智之举.

  其次,全面提升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水平.高校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互匹配,在农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高校需要做好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农村大学生组织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开设农村大学生择业、就业面试等方面的选修课,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同时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大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对就业情况加强调查、统计和预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3.3 要改革户籍制度,规范就业市场 首先,用人单位应降低门槛.对应届毕业生不要过于强调学历、经验、家庭背景、性别等,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另外,用人单位可以对优秀的求职人才给予适当费用补助,然后再由政府对这些用人单位进行补贴、政策优惠等.

  其次,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目前,我国的户籍档案制度依然比较僵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比较滞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就业人员在市场之间的流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应当积极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最后,规范就业市场.淡化城乡背景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杜绝社会关系等不良风气.目前,用人方面欠缺平衡公平的竞争机制,人事方面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大动作,反腐力度正在加大.同时,用人单位在选拔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公开、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有必要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加强监督,尤其是对一些国有单位和垄断性高收入企业,让农村大学毕业生有机会凭自身的实力与良好素质争取到他们理想的工作单位.

  参考文献:

  [1]李清.农村大学生就业为何最难[J].河南教育·中旬刊,2014(1):28-35.

  [2]王新,江楠.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3(17).

  [3]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