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毕业班就业指导中微信公共平台的运用
【第一章】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就业指导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三章】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研究对象需求的调查
【第四章】微信公众平台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第五章】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就业指导中使用效果与反思
【第六章】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就业指导研究成果与不足
【参考文献】微信平台与高校就业指导的融合研究建议与参考文献
第七章 研究建议及展望
7.1 建议
由于选择对象和时间的问题,使得本研究在设计之初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提出的建议是,每一届学生都建立一个相应的平台,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相应的内容,虽然这样会使负责人面临管理几个账号的问题,但是单个账号不管发送的对象多少,每天都只能发送一条,而且发送时只能选择所有用户或某一个分组,目前不能同时添加多个分组。如果添加多个分组,就会减小接受者收到信息的频率,而由于移动学习就意味着不能一次占用学习者较长的时间,同时多图文消息最多也只能有 8 条,这 8 条中有时会被就业信息占用多条。而另一种账号类型服务号,虽然发送的信息到达个人客户端时不会被划分到订阅号这一文件夹内,而是直接在接收消息列表中展现出来,而且具有自定义菜单,但是服务号每月只能发送四条消息,所以服务号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1)微信功能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设计软件,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建议微信公众平台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对其功能进行改进,比如发送时可选多个分组;每个分组每天可接受一条消息;多图文消息可在此进行自由编辑而不是导出之后手动输入;分组可以新建和删除;消息管理中收到消息可以绑定个人微信号提醒,以便及时处理等,这样虽然有助与该实验的开展,但可能在可行性方面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所以以上仅为个人建议。
(2)对研究者有较高的要求
就业指导相关研究对参与的人员不仅在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能力方面有要求,还需要对目标用户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丰富的就业指导相关经验的积累,了解不同时期的具体时间段,更有针对性的发布信息,建议这项工作可以从参与就业指导的相关人员中抽取一位有经验(3-5 年)的人员,并保证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其中。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员,一方面可以是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学习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是,“微信熟练使用者+就业指导经验者”二人结合制。
7.2 研究展望
虽然本次研究在实践,平台功能以及研究者素质方面都有一些欠缺,未完成预期的全部研究内容,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创造性的提出把求职的阶段分为不同时期,在每个时期针对被研究者的需求发送相关的内容,解答对应的疑问。希望对前期设计时遗漏的因素的总结可以给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针对实施和评估阶段提出的问题也能对类似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CNNIC 发布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 黄宝丽。 浅谈如何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J].科技与企业, 2014, 4: 214.
[3] 王艳,何犇。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1(4): 163-165.
[4] Hopson B, Hayes J.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A selection of readings[M]. Elsevier, 2014.
[5] 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No.5(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 党昊祺。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东南传播, 2012 (7): 71-72.
[7] 杨斌。 当前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 2004.
[8] 李方。 论教育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3(1): 103-110.
[9] 高顺利。 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问题与对策[D]. 西南大学, 2010.
[10] 丁锐。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11] 微信公众平台向认证服务号开放模板消息。
[12] Rui D, Xiao-jun L. The Research of Ocupption Career Planning Impacting on the CollegeStudents' Employment Selection: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egeStudents' Employment in Jiangsu Province[J]. Value Engineering, 2013.
[13] 汪志平 .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探讨 [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2011,(2)。13-14
[14] 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2-19. 12-15
[15] 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现代教育技术,2006 ,(6) ; 13-15
[16] Dye A, K'Odingo J A, Solstad B. 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 [J]. RetrievedAugust, 2003, 5: 2004.
[17] 马颖峰。 陶力源。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16) :31-33.
[18] 蒋志辉。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建构与策略优化[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 (2)。 DOI:10.3969/j.issn.1009-458X.2013.02.009.
[19] 王保义。 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2004 (1):36-39.
[20] 杨娜。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8,2010.
[21] 赵立新。 国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启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22] 刘广明。 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1): 108-112.
[23] 徐幼文。 美国, 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析比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7, 24(1): 125-129.
[24] 池忠军。 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 5:390.
[25] 周智伟。 合理利用微博, 微信,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信息沟通模式[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006.
[26] 张海燕。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 26(10): 77-79.
致谢
本次研究的进行得到了学院辅导员蔡老师的大力支持,从本课题的提出到现状研究,以及整个过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得到了辅导员在平台建设与推广、资料的搜集、研究过程的指导,信息审核等多方面的支持,这对研究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感谢蔡老师的细心照顾,使我们的研究生生活过的愉快而充实。
而我的导师,何颖老师在整个研究过程的进行中,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她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出发,利用其明确的洞察力,在一开始就针对命题的不成熟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改进意见,使我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在实践环节,何老师对我遇到的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改进的建议,使我得到启发;在文章撰写时,对不合理之处,耐心的予以指正。导师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坦荡的待人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今后很多方面的努力方向,感谢何老师在学业上的指导,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学和师兄师姐们的支持,也因为有他们,这两年的研究生时光在一片欢声笑语和难以忘怀的共同努力中快速的流逝,希望大家今后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所长。
最后,谢谢在研究生期间各位老师们在专业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教导,你们的耐心付出,使我们收益良多,难忘和黎加厚老师集体出游,也记得张超老师的地铁公益广告的课题,也喜爱和鲍贤清老师一起参与的那些扩展游戏和那些有创意的授课方式,江西支教的记忆也会深深印刻在脑海中,这些都是我宝贵的回忆,谢谢这些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