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咀嚼是一种经常用单侧牙列进行咀嚼的的不良咀嚼习惯,是咬合紊乱的一种表现形式[1].长期偏侧咀嚼对咀嚼肌组织结构和颞下颌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简称TMD)的发病密切相关,甚至有的学者把非特异性TMD称作“习惯性咀嚼侧综合征”[3,4].
肌电图研究显示正常咀嚼时,两侧咀嚼肌位置对称,功能协调,长期的偏侧咀嚼引起两侧咀嚼肌功能的 失 调[5],本 研 究 拟 通 过 下 颌 运 动 轨 迹 描 记(Electrognathography,简称EGN)检测技术,记录偏侧咀嚼组和双侧咀嚼组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张闭口运动中的运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的运动控制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测试仪器与材料
JT-3D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1.2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受检者共263人,从筛查到的偏侧咀嚼者中选择30人为偏侧咀嚼组,平均年龄(19.57±1.36)岁。双侧咀嚼者中随机选择30人为双侧咀嚼组,平均年龄(20.17±1.32)岁。
1.3测试方法
连接并测试仪器,嘱受试者端坐,双眼平视正前方,精神放松,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双手置于两膝上,开始后记录下最大张闭口运动图,共重复5次,每次间隔3s,最终结果取平均值。
1.4评价指标
1)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形态的分析。
2)位于最大开口位置时:垂直向(Vetical)、前后向(A/P)、水平向(Lateral)、矢状向(Max.Slant),左侧方(Lateral to left)、右侧方(Lateral to right)位移。1.5统计分析用BioPak软件进行原始图形数字化测量、参数分析,结果以 表示,各对应参数计量资料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下颌运动轨迹形态分析
双侧咀嚼组最大开闭口运动时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见图1、图2,主要表现为较光滑的曲线,矢状面多数呈“香蕉”形,冠状面约呈“8”字形,开闭口曲线基本吻合,少数出现分离或弹跳。偏侧咀嚼组最大开闭口运动时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见图3、图4,主要表现开闭口曲线部分吻合,部分出现分离或弹跳,13例开闭口曲线不顺畅,见图2a,两组开闭口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可以认为偏侧咀嚼影响张闭口运动时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偏侧咀嚼组与双侧咀嚼组开闭口运动中开口方向的比较如下,见图3、图4,开口方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左侧咀嚼组与右侧咀嚼组开闭口运动中开口方向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1】
2.2下颌运动轨迹参数分析
偏侧咀嚼组与双侧咀嚼组最大张闭口运动中各向位移的比较分析(表4),结果显示:两组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2】
3 讨论
下颌运动是以神经 为主导,肌 肉为动 力,在TMJ和牙合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一种复杂的空间三维运动,若上述诸部分关系协调,则下颌运动正常;若上述任何一部分异常则下颌运动可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肌肉、TMJ、牙合保持良好的生理平衡关系,在功能上协调一致,口颌系统尤其是两侧同名咀嚼肌位置对称,功能协调,但错牙合畸形、长期偏侧咀嚼、TMD等原因可使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显着增加,认 为 偏 侧 咀 嚼 的 确 会 损 害 咀 嚼 肌 的 肌 功 能 状况[6~8].那么,偏侧咀嚼是否引起大张口运动轨迹的变化呢?【3】
本研究通过大张口运动时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参数分析,正常咀嚼组张口度为(43.07±5.92)mm,即37mm左右,与邓末宏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低于双侧咀嚼组,说明偏侧咀嚼影响了正常的下颌运动规律,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调节负担,因而可能容易导致肌肉的功能紊乱,造成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改变。
理想的开口方向为垂直开口,无偏斜,本研究统计分析发现双侧咀嚼组大张口运动时60%开口方向向左,与邓末宏的研究结果[9]大多数正常双侧咀嚼人群的下颌切点最大开口运动轨迹向左侧偏斜(比例为69%)接近,具体原因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偏侧咀嚼组大张口运动时开口方向向右(60%),向左(33.3%),与双侧咀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筛选的病例多数为右侧咀嚼习惯有关。左侧咀嚼组与右侧咀嚼组开口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于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有研究[9~12]发现开口运动时水平位移0.2~3.8mm,下颌切点的偏斜范围与开口度之偏斜角度约为6°左右;最大开口型时,下颌存在左右摆动,其幅度在-0.74~1.4mm,故本研究以轨迹间距离﹤3.8mm且左右摆动幅度﹤1.4mm为开闭口轨迹基本吻合,此范围以外的为开闭口轨迹分离。最大开闭口运动中,轨迹矢状面多数呈“香蕉”形,冠状面约呈“8”字形,正常双侧咀嚼组主要表现为较光滑的曲线,开闭口曲线基本吻合,少数出现分离或弹跳。
偏侧咀嚼组开闭口曲线部分出现分离或弹跳,约半数开闭口曲线不顺畅。研究者[9,10]认为开闭口过程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呈比较平滑的曲线,部分人群的可出现左右摇摆,开闭口运动曲线基本吻合,由于开口运动时水平位移0.2~3.8mm,下颌切点的偏斜范围与开口度之偏斜角度约为6°左右,这些摆动比较微弱缓和,在张闭口运动中也同样难以察觉,在临床检查时常被忽略;故临床检查中常认为正常双侧咀嚼人群的大张口运动轨迹为理想中的无偏斜,呈直线型。
综合以上说明,长期的单侧咀嚼会导致咀嚼肌对称性的改变,引起下颌运动位移的变化和致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形态的异常。
4 结论
较长时间的偏侧咀嚼造成了咀嚼肌功能的改变,影响参与下颌运动的各组织结构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下颌运动的功能潜力,导致下颌切点运动轨迹形态异常,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