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各种因素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失调,引起关节区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区弹响等的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且易于反复.好发于 20 ~ 40 岁青壮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整脊法为主配合烧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取的 58 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30 例,女 28 例;年龄 14 ~ 62 岁;病程 1 d ~ 2年;单侧发病 42 例,双侧发病 16 例.
1.2 分组
将 58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8 例,对照组 2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标准
①颞颌部周围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头颈部疼痛.②患处关节部压痛明显.③颈部触诊有病理性棘突偏歪.④X 线片可示颞颌关节间[1]隙前后宽窄不一致 .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患者取端坐位,术者结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后用指触摸棘突两侧,以确定发病的部位,以右侧颞颌关节紊乱为例,术者站在患者身后,以一手拇指触摸偏移棘突或压痛点处固定之,肘部抵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牵引,同时让患者低头并向患侧旋转并控制好爆发力,此时常可听到"喀"的一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②颈部整脊结束后,医者用右手拇指在患侧颞颌关节外测韧带上来回弹拨(方向与颞颌韧带走向垂直),时间 1 ~ 2 min,再拇指揉按下关、翳风 2 min.治疗结束.隔日 1次.5 次为 1 疗程.③针刺 取穴:压痛点、合谷.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先刺压痛点,选用 30 号1 寸针垂直刺入,略有阻力感后,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用泻法;点燃酒精灯用外焰轮流烧灼阿是穴上2 针的针柄约 20 min,直至针柄通红,病人自觉疼痛点有温热感为度,待冷却后拔针.隔日 1 次,5次 l 疗程.对照组:口服消炎痛,每次 25 mg,每日 3次.10 日为 1 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局部热敷,避免大张口、咬硬物或频繁开闭口运动.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无明显不适.好转:张口或咀嚼运动时关节或周围疼痛伴关节弹响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张口或咀嚼较硬食物时症状加[2]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t 检验及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Ridit 分析.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3 讨 论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因该关节力学平衡破坏所引起,是以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肌分布区酸困、疼痛、张口受限、下颌运动轨迹异常和关节弹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又称"弹响颌".由于罹患关节咬合运动频繁,故病期较长,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如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发展为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紊乱和器质性损害.
现代整脊理论认为: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它是一混合神经,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脑桥核、脊髓束核、中脑核 3 个感觉核.当颈椎受到外力、劳损、退变、炎症等因素而发生病理变化时,颈椎小关节错位,直接刺激或压迫上颈段的脊神经,使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髓束核受影响,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使其下颌神经支配的咀嚼肌发生痉挛而出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中医学把本病归为"痹证"范畴,认为寒湿痹阻经脉或局部外伤、关节劳损致瘀血阻络而发病.结合以上理论,笔者认为本病治疗当以舒筋整复,活血止痛为法.因此,通过整脊矫正错位的颈椎,消除或减轻对上颈段的脊神经的压迫,即可缓解病情.另外,结合点按病变局部穴位,可解除损伤组织血管的压迫和阻塞,改善微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解痉镇静,消肿止痛,滑利关节.
大量的实验证明,针刺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根据"输穴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理,笔者以阿是穴为主,采用强刺激,可以增加局部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从而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面口合谷收",取合谷穴以增强疗效.
另外,烧针可通过针体热传导,加速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加快静脉回流,促进炎性代谢产物或渗出物吸收和消除;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以消肿、止痛.整脊配合烧针,诸法合用,极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结果表明:中医整脊法中医整脊法为主配合烧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肯定,且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
要指出的是烧针过程中,病人要自觉痛点深层有温热感及舒适感,若仅是皮肤有温灼感,则疗效较差.只能烧针柄,勿烧针身,否则,容易使针变软、变弯,影响治疗甚至可能会烫到皮肤.同时,可在痛点周围捈抹活络油,再辅以红外线照射,则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吕明. 中医整脊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239-240
〔2〕丁学强. 口腔疾病〔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