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精选(4)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12-07 共8891字
4.2.4“三贴近”原则
4.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4.3.1理论要建构
4.3.2民生要改善
4.3.3制度要安排
4.3.4语言要通俗
4.3.5传播要更新
4.3.6领导要示范
4.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创新
4.4.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的科学内涵
4.4.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创新分析
4.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价标准
4.5.1是否解决了问题,群众是否欢迎
4.5.2群众是口服还是心服
4.5.3影响的覆盖面和时间的长短
4.5.4社会和谐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方法
总的来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本论文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要求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文献研究,如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等方面的论着、资料、文件、文章或上网下载的材料等,全面掌握涉及本论文研究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加强实践活动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证研究,并且要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践活动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证研究,深入探索实践活动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规律。还要通过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证研究来丰富和发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概括新的理论成果,促进大众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达、艾思奇等理论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大众化的现实经验、大众文化的技术参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国外经验借鉴等等,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力求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为指导,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用研究,促进大众化机制的创新。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本文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知识时,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又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等等。其他学科则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笔者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从多个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举例来说,本文将采用精神需要以及精神转化为物质的理论。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而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是有意识的,有自觉能动性,从而逻辑地引伸出人对意识、精神的绝对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理所当然是人类追求的精神食粮。精神转化为物质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也就是论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这个中介,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系统科学的研究法。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其转换的角度,全面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它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基础条件、崭新形势、机制等各方面。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统视为更大的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或要素来看待,分析其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放到全球视野下来考量。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就是既要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又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历史做适当调整,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的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
六、创新点
选题切近实际。“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①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党中央要求“要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就是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及其创新与发展的研究作为核心和基点。在国内外局势、党情、民情发生广泛深刻变化,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最大挫折,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今天,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适应时代和实际的需要,是为我们党治党治国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