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web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9-30 共8784字
Java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web包括:web服务器和web客户端两部分。Java技术对Web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以下是我们整理的javaweb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基于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西南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多以山区、丘陵等为主,经常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仅从2008年到2014年,西部地区就发生过几次较大的地震。其中包括2008年5月21日在四川的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3月10目的云南盈江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以及2013年7月22日的甘肃定西地震,共计造成7万多人死亡、38万人受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巨大。除此之外我国西南部地区还经常受到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这三种典型地质灾害的威胁,仅从2008年到2012年,云南省境内彝良、保山、威信和楚雄就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造成88人遇难。而贵州省在2013年也发生过地质灾害73次,其中大部分为滑坡,造成31人死亡,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多达5000多万元。
2010年四川省雅安市境内二蛮山发生严重的山体滑坡,滑坡长1.6公里,高度600多米,垮塌土石方量约120万立方米,造成20人失踪,91户房屋倒塌。地质灾害不仅在中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而且在世界很多国家都频频发生,2014年4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荷波巴利克村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由于道路不便使得救援不够及时,并且救援难度很大,造成500人死亡,2000人失踪。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已经对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害和伤害,因此需要详细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地理运动机理,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是指完全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就是典型的自然灾害,因为客观因素太多而且非常复杂,地震一直很难做到提前精准预报。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某种人为动作(如施工等),从而造成一些隐患,地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累积从而引发地质灾害,比较典型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例如在修建高速公路时,两旁会形成一些类似小山丘的边坡,而这些边坡随着时间其地质会不断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坍塌等地质灾害,本文所介绍的专业监测也是以贵州某地区的边坡作为监测预警的示范区。与此同时,我国西南部地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形地貌异常复杂,高原与盆地相互作用,地势平衡打破使得高原周边发育出大量断裂区,而断裂区随着时间会慢慢形成断裂带从而形成极具威胁性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加之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域,一旦到了盛夏季节则会暴雨不断,这些断裂区受到 雨水冲击更容易造成局部岩体滑落或断裂从而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由于大部分类型的地质灾害都具备预报难度大、发生迅速、危害巨大等特征,因此如何减少或者避免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无疑成为了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性问题。
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手段,大体上分为两种:
1、专业监测,2、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是指监测人员队伍由专门从事地质灾害的相关人员组成,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获取地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该手段由于属于专业监测,因此监测的指标通常都会进行量化并且精度较高,监测判据也相对科学合理,但是专业监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国西南部地区地质灾害点非常多,并且灾害面分部广泛,交通不便,在许多偏远山区丘陵地带要进行大规模的监测和预警几乎不可能,因此该手段虽然效率高,但是成本大。群测群防即发动当地百姓共同监测共同防止地质灾害,是一种低成本、实用性强的监测手段。该手段由于是一些普通百姓参与数据上报工作,他们属于地质灾害非专业人士,因此监测的指标很多都不能够量化,只能是定性描述,但是由于成本低,因此适合大面积大范围的监测。群测群防手段最初提出时,曾受到质疑,认为该手段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难度大且监测数据不可靠,但是随着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群测群防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3年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其中第15条明确提出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可见该手段已经被普遍认可并且也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构成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两种手段如果能够结合运行,取长补短,必将为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本文中关于专业监测预警示范区位于贵州省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简称毕威高速公路)ZK93+437~ZK93+988左侧高边坡(工点地理位置: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乌木铺村),该边坡全长551m,原设计最大开挖高度为125m(每级高度为15m,坡比为1:0.3,平台宽2m),边坡绿化防护。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开挖,随开挖进行,临空面增大,坡体坡面破碎,节理裂隙、溶洞、溶槽发育,边坡稳定性差,局部坡面出现拉裂变形、坍方掉块等现象。因此急需要对该边坡进行监测,设计并实现一套专业监测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保证实时了解边坡的最新动向,并及时作出应急措施。
本文中关于群测群防测预警示范区位于贵州贵阳市开阳县,人口达到43万,该地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其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包含山地、丘陵和盆地等,由于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和溶蚀,引发了许多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其中夏季降雨量有时到达红色预警等级,造成地表裂缝较大,地下水动态处于浸水甚至冒水状态,因此需要根据以上特点,设计并实现一套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系统用于保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综上所示,本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我国西南部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
二、研究现状
地质灾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其意义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前,地质灾害发生较少,造成损失较小,因此对其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灾害机理分析和灾害理论预测两个方面,着重研究灾害形成原因和过程。至70年代后,由于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急剧增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得人们逐渐将地质灾害研究重点由原来的“分析灾害原因”转换为“减少损失”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大量推广和应用,大大推进了地质监测预警工作,如法国利用SPOT卫星三维测量立体成图技术进行大范围的灾害监控,不仅能够将防灾面积大大扩张,而且数据实时性很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利用干涉雷达技术和差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同时,国外在地质灾害模型建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