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空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2)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9-29 共4427字
1.3 国内外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发展状况及研究
  1.3.1 国外的发展
  实现太阳能空调有两条途径: (1)太阳能光电转换,利用电力制冷(2)太阳能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前一种方法成本高,以目前太阳电池的价格来算,在相同的制冷功率情况下,造价约为后者的4 至5 倍。国际上太阳能空调的应用主要是后一种方法。
  以热能制冷也有多种方式,其中以吸收式制冷最为普遍。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目前的热水型(单级) 吸收式制冷机,要求的热源温度在88℃~90℃以上,这对太阳集热器的要求比较高。在高温下运行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一天当中只有太阳辐射很强的时候才能达到温度要求,同时太阳集热器的热效率也会降低。因此,虽然在较高的热源温度下运行,制冷机的COP 会高一些,但系统总的热效率并不高。
  由于现有制冷机的限制,国外太阳能空调系统普遍采用高温运行方式。有的甚至在120℃~130℃下运行,需要采用聚光式太阳集热器。总之是以特别设计的太阳集热器去适应和配合制冷机,与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太阳热水器不能很好地“接轨”.造价高以及太阳集热器的非一般性影响了太阳能空调的推广应用。
  目前,用来进行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计的软件和模拟工具欧洲和美国开发得比较多,较典型的是美国Wisconsin-Madison大学太阳能实验室开发的TRNSYS、德国ValentinEnergySofeware公司开发的T*SOL和PV*SOL、美国能源部DOE开发的DOE2和Energy-plus等。这些软件有的可以用来进行太阳能空调系统和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有的可以用来进行系统全年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寿命周期费用的模拟。
  1.3.2 我国太阳能空调的发展与现状。
  (1) 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太阳能制冷及空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5年在贵阳召开全国太阳能会议以后的七十年代后期。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发生以后,不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纷纷投入人力和物力研制太阳能制冷(空调)机,其中多数是小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样机。这期间先后有20多个单位开展过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坚持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
  由于当时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来得及解决,研究的队伍和规模大大缩小,仅存少数单位仍坚持基础性研究和样机试验。在这期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进行了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太阳能制冷机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3) 实用阶段(“九五”计划期间)
  成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把“太阳能空调”列为重点,启动氨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建成示范性系统,以促进太阳能空调的推广应用。太阳能空调的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3.3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发展方向
  (1) 采用多种制冷方式联合制冷。如采用吸收式和压缩式的复合制冷。
  (2) 传统的单效、双效、双级等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提高系统COP的方法。
  (3) 对吸收式制冷机新工质的研究。
  (4) 对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的优化与研究。
  (5) 对小型太阳能供水、采暖和制冷系统综合技术的研究。
  (6) 对高效传热管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智能化)及其优化。
  (7) 强化传质过程研究。
  
  2  本课题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及途径
  
  2.1 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包括两部分的选型和设计,即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吸收式制冷机的选型,制冷循环的设计和计算,工艺方案的确定,热力学计算,结构方案的设计,绘制设备结构图和编制有关技术文件。
  根据给定的制冷量、蒸发温度、热水温度、冷凝温度等参数的数据,通过热力学计算及相关的工艺计算,选取合适的设备类型,最终确定设备的型号及相关的附属设备的大小。
  
  2.2 研究手段和途径
  2.2.1 热力学计算
  (1) 已知参数:制冷量,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蒸发温度。
  (2) 参数的选定:设计地的气象资料,集热器热水出口温度,吸收器出口冷却水温度,冷凝器进口的冷却水温度,冷凝温度及冷凝压力,蒸发温度及蒸发压力,吸收器内稀溶液的最低温度,吸收器压力,发生器内溶液的最高温度,溶液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浓溶液出口温度,吸收器喷沐溶液状态等。
  (3) 设备热负荷计算:制冷机的冷却水的流量,发生器热负荷,冷凝器热负荷,吸收器热负荷,溶液交换热负荷。
  (4) 装置的热平衡式、热力系数和热力完善度。
  (5) 发生器的蒸汽的消耗量和各类泵的流量计算。
  2.2.2 传热计算
  (1) 选用的传热计算公式
  (2) 各种换热设备传热面积的计算和传热系数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