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开题报告

历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蒋老师
发布于:2017-05-02 共7610字
  3、参考文献。

  [1]艾米尔·路德维希着,杨成绪、潘琪译:《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2](法)安托万·基扬着,黄艳红译:《近代德国及其历史学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巴拉拉·W塔奇曼着,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组译:《八月炮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4](美)彼得·帕雷特主编,(美)戈登:}A.克雷格,费利克斯·吉尔伯特编:《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5]卞谦:《理性与狂迷:二十世纪德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6]丁建弘,李霞着:《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7]费里茨·费舍尔着,何江、李世隆等译:《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美)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着,彭刚、顾杭译:《德国的历史观》,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9]韩耀成:《德国文学史》第四卷,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10]黄燎宇:《托马斯·曼》,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2](德)卡尔·洛维特着,李秋零,田薇译:《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科佩尔。}S}平森着范德一、林瑞武、何FH译:《德国近现代史-它的历史和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4](德)克劳斯·费舍尔着钱坤译,《德国反犹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版。
  [15]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岩,高明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画》,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年版。
  [17]刘国柱:《希特勒与知识分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8]吕一民,朱晓罕:《良知与担当: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9](美)马克·里拉着,邓晓氰王笑红译:《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0](德)玛丽安妮·韦伯着,阎克文译:《马克斯·韦伯传》,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1](英)尼尔·弗格森着,董莹译:《战争的悲悯》,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22]斯蒂芬·茨威格着,舒畅善、孙龙生、刘春华、戴奎生译:《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王英杰刘宝存:《德国高等学校的兴衰与等级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
  [24](美)威廉·夏伊勒着,李天爵、李家儒、陈传昌等译:《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
  [25](爱尔兰)约翰·霍恩着,卢周来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政府、社会和动员》,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张顺洪,赵文洪,姜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第7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中文论文:
  [1]陈占彪:《何谓知识分子》,天府新论2007年第2期。
  [2]崔文龙:《论极端民族主义与德意志帝国的世界扩张》,社科纵横,2011年10月,第10期。
  [3]邓白桦:《试论德国“1914年思想,‘)),同济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21卷第4期。
  [4]格奥尔格·C}伊格尔斯着张旭鹏译《历史学家面对战争》,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5]何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及其经济、思想深渊》,江汉论坛,1999年1月。
  [6]黄正柏:《德意志民族思想文化与纳粹主义的兴起》,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第5期。
  [7]李工真:《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反犹主义》,武汉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8]李义中《民族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9]李云霞,张献:《从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特点看纳粹独裁统治的必然性》,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0]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11]任合生:《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一一论西欧作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4卷第5期。
  [12]宋严萍:《民族主义与战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28卷第2期。
  [13]孙晓红《论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反犹运动》,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4]张国臣:《论花德怠志民族主义分,许昌帅专字报,1999年弟4期。
  [15]周培佩:《知识分子与近代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8月第23卷第4期。
  英文书目:
  [1] David Welch, Germany, Propaganda And Total War 1914-1918, Rutgers UniversityPress, 2000.
  [2] Elizabeth A. Marsland, The Nation's Cause: French, English and German Poetry勿、The First World War, Routledge, Chapman&Hall, New York, 1991.
  [3] Francis Ludwig Carsten, War Against War: British And German Radical MovementsIn The First World Wa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
  [4] Fred Bridgham, The First World War as a Clash of Cultures, Camden House, 2006.
  [5] Fritz K. Ringer, The Decline of the German Mandarins: The German AcademicCommunity, 1890-1933,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6] Jeffrey Verhey, The Spirit of 1914: Militarism, Myth and Mobilization in Germany,Studi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Warfare, vol. 10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2000.
  [7] Mary Hammond, Shafquat Towheed, Publishing in the First World War, PalgarveMacmillan, 2007.
  [8] Matthew Stibbe, German Anglophobia And The Great War, 1914-1918,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1.
  [9] Mildred S. Wertheimer, The Pan-German League, 1890-1914, New York: Longmans,Green and Co., 1924.
  [10] Panl Fussel, 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1]1]Peter Vansittart, Voices From The Great War, Jonathan Cape, 1981.
  [12] Reinhold Grimm and Jost Hermand,1914/1939 German Reflections of the TwoWorld Wars,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
  [13] Roger Chickering, We Men Who Feel Most German: A Cultural Study of thePan-German League 1886-1944, Boston: George Allen&Unwin, 1983.
  [14] Roland N. Stromberg, Redemption by War: The Intellectuals and 1914, Lawrence:
  Regents Press of Kansas. 1982.
  [15] Wolfgang J. Mommsen, Imperial Germany 1867-1918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translated by Richard Deveson. Arnold,1995.
  英文论文:
  [1] Alex Hall, The War of Words: Anti-Socialist Offensives and Counter-Propaganda inWilhelmine Germany, 1890-1914,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Vol. 11,No.  2/3,Special Issue: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Socialists and Socialism in theTwentieth Century (Jul., 1976), pp. 11-42.
  [2] Belinda Davis, Experience, Identity, and Memory: The Legacy of World War I, TheJournal ofModern History, Vol. 75, No. 1 (March 2003), pp. 111一131.
  [3] Eberhard Demm, Propaganda and Caricature in the First World War, Journal ofContemporary History, 1993, 28: 163.
  [4]   Hans  Peter  Herrtnann,German  Professors  and  the  Two  World  Wars,选自1914/1939German Reflections of the Two World Wars, Edited by Reinhold Grimmand Jost Hermand,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 P 154.
  [5] Karl-Heinz Schoeps ”Und als der Krieg im vierten Lenz…“:Brecht and the TwoWorld Wars,选自1914/1939German Reflections of the Two World Wars, Edited byReinhold Grimm and Jost Hermand,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pp.3 7-3 8.
  [6] Konrad H. Jarausch, German Student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Central EuropeanHistory, Vol. 17, No. 4 (Dec.1984), pp.310-329.
  [7] Micael BjOrk, A plea for detached involvement: Norbert Elias on intellectuals andpolitical imagination in inter-war Germany, History of the Human Sciences, 2005 18:43.
  [8] Roland N. Stromberg, 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Coming of War in 1914,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1973)3,109-122.
  [9]   Theodore S. Hamerow, Guilt, Redemption, and Writing German History, The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8, No. 1 (Feb., 1983), pp. 53-72.
  [10] W D. Irvine Book Review:  We Men Who Feel Most German: A Cultural Study ofthe Pan-German League, 1886-1914 New German Critique, No. 38, Special Issueon the German-JewishControversy (Spring -Summer, 1986),p.193.
  [11]Wolfgang J. Mommsen, German artists, writer s and intellectuals and the meaning ofwar, 1914-1918, in John Horne, ed., State, Socie今and Mobilization in Europe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Studi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Warfare, vol. 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