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长春市高价早教现象的成因与影响探析
【第一章】长春市高价早教现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高价早教现象描述--以长春市为例
【第三章】高价早教现象形成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第四章】完善中国早教机制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我国高价早教机制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蓬勃向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们渐渐开始关注并重视幼儿早期教育。1998 年,北京市第一家早教机构正式成立,建立了科学育儿服务的经营模式,也开启了早期教育机构的萌芽。十多年来,各个城市纷纷涌现各类相关早教机构,慢慢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进行学习。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早教机构的数量约有百家,在长春市这样的二线城市,也能达到几十家。
幼儿早期教育主要以私营模式存在,首先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收费偏高。现今中国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众星捧月的情况下,从小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是所有家庭愿意去选择的。各大早教机构都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纷纷推出高价课程。
有数据显示,幼儿早教机构的平均收费标准大概是每节课 100 至 200 元,一般情况下并不单节收费,家长都是一次性支付一套课程体系,价格至少为 3000 至 5000 元,城市里知名品牌的早教机构,则一套课程体系万元以上。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这显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相对于这些高价早教课程,其教育质量是否能够真的物有所值,恐怕答案并不乐观。事实上,早教课程的质量良莠不齐,师资力量与配套设施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商业包装下,很多课程打着华丽的宣传语言,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却让很多家长直呼看不清楚。于此同时,家长们对于孩子是否应该上早教?如何选择早教?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早教究竟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接受早教终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等问题也并不十分了解。然而,即便面对早教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家长们仍然心甘情愿的拿出辛苦得来的血汗钱对高价早教趋之若鹜,早教机构依然门庭若市。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将其称为"高价早教现象".
在社会学视角上不难看出,中国高价早教现象其实是一种社会失范现象。与表面上看到的红红火火不同,这种高价现象其实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正常情况下适龄儿童应该都可以接受到早期教育,然而高价的早教,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即便有些家庭为了孩子的成长,选择了早教,高额的费用,模糊的教育质量,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和不幸福指数。
高价早教现象不利于早教产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可能影响整体社会经济的平衡。
目前,政府部门也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重视起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试图以正规的管理体系将早教行业纳入进来。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尚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长春市为调研对象,调查高价早教现象的现状,运用社会失范理论深入分析我国高价早教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社会影响,并尝试提出完善我国早教机制的路径选择。希望可以补充社会学在早教这一领域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早教行业、家庭及相关管理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1.2 研究的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早教收费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展开,而对于本文论及的 "高价早教"现象,也多是来自于新闻记者,以新闻视角投射现象引发全社会深思,更深层次的剖析以及解决办法的探讨研究较少。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研究、探讨中国高价早教现象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国家相关机构制定和完善早教机制提供有利的参考;为早教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早教机构提供有利建议;为早教消费群体正确认识高价早教现象,理性消费提供理论依据;拓展社会学理论的应用领域,丰富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1.2.2 现实意义。
幼儿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国早期教育行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模仿国外的热门理念,缺乏深入探讨。这些使得国内早教机构的经营、管理和教育模式,都存在着很多漏洞。加上目前早教还不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1],所以在管理和规范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以至于没有相关政策的监督和引导。很多早教机构完全受利益驱使,没有专业的理论支持,没有合格的师资力量,只是单纯利用家长的消费心理来赚钱,违背了早期教育的实质。因此,早教行业急需一个严密完整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从社会学理论出发,深入调查高价早教现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分析早教机构出现行业乱象的社会根源,以及社会影响,探讨如何完善早教机制。对于规范早教市场,杜绝盲目、不正当高价早教现象,完善早教机制具有普遍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研究。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的角度都有关于早教的重要性和早教的效果的研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学者林崇德论证了幼儿大脑开发的关键是 0~3 岁。他认为心理的发生是先天生理条件和后天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2]
王惠蔚、潘黎明、 唐剑波、华爱华等人从医学的角度纷纷证明接受过早教指导的孩子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方面都优于未接受早教的孩子。得出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智能的发育, 有助于普及和宣传育儿知识的结论。其中华爱华认为在幼儿期,感知觉系统发展迅速。早期的学习经验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这样的发现为早教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找到了依据。[3]
学者高佳、白艳霞从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高佳认为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潜能发挥,有利于儿童气质和适应行为的发展。[4]
白艳霞在《0-3 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用各类专家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此种观点。[5]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立认为:三岁决定一生。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也认为:教育应该从人一出生开始。著名心理学专家巴甫洛夫也认为:幼儿从生下来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了两天,中国幼教之父,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语言,技能,习惯,智能都要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要受影响了。通过梳理关于早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效果研究,我们更加能够明确幼儿早期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高价早教现象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中的乱象,不利于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展,必须给予关注和解决。这也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高价早教现象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早教机构数量激增,社会各界对于高价早教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经过笔者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新闻媒体记者的视角反映现状,或是从教育学、管理学的视角研究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探寻解决办法。但是整体来看描述高价早教现象和问题的文章较多,分析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较少,且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高价早教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方面。南京日报等对早教的高价收费现象进行了描述。指出早教价格昂贵,较同类幼儿园要高不少。同时表示家长对于早教的关注是件好事,早教机构的出现顺应了这一需求。但是早教的好坏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不是越贵越好,而是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贴心细致的服务实现的。[6]
黑龙江日报、深圳商报、学者高佳及 姜新新、蔡淑兰等对早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问题集中在收费高、夸大宣传、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师资力量存在质疑、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消费维权难、监督缺失、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其中黑龙江日报认为昂贵的早教并不是货真价实,课程效果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师资力量夸大其词。[7]
深圳商报总结出目前早教市场存在过度宣传忽悠没商量,特色"多"效果看不清,早教合同霸王条款多,课程设计功利性太强,教师资质标准缺失,预付消费维权困难,加盟经营风险大,监管缺失埋隐患等八大问题。[8]
高佳认为提到目前早教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缺乏相关部门质量监管,教师缺乏早教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等现实问题。姜新新、蔡淑兰指出我国早教机构管理存在市场不规范、经营管理过于商业化,片面追逐商业利润、与相关部门协调不利等问题。[9]
在研究早教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面。银川晚报、大庆日报等对高价早教早教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银川晚报认为高价早教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家长们迷信和依赖早教,盲目跟风造成的。因为不了解挑选的标准,又渴望让孩子接受好的早教,他们不得不认可"越贵越好"的道理。[10]
大庆日报认为家长的追捧,使得近几年早教机构日益红火。以大庆市为例,目前品牌早教机构林立,会员数量都能达到百余人到千余人,但是目前正在接受早期教育的只占早期教育适龄儿童的 1/20,早教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另外 80 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生育主角,80 后的父母们观念新,又舍得投入,正是他们推动了近几年早教市场的快速膨胀。[11]
学者高佳、姜新新、蔡淑兰等人针对早教存在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高佳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早教机构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早教机构要切实承担起培养"根的事业"的重任;高校要承担起研究早教理论的重任。 姜新新、蔡淑兰提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对早教机构的经费投入。早教机构在获得利益的同时要兼顾教育性。早教机构要与各部门协调, 规范化管理早教市场。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管理早教机构。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认为,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身心以及智力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对幼儿开展早期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早教机构数量随着家长和社会的热捧,数量逐年攀升,但是此行业也由于诸多社会因素及市场因素的影响存在收费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混乱等诸多行业乱象,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新闻媒体记者的视角反映现状,因为角度不同,记者往往倾向于投射现象,引发全社会深思。但是更深层次的剖析,以及解决办法的探讨,便显得薄弱。另外现有的研究多是从教育学、管理学的视角研究早教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高价早教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影响也只是有所提及,却并不系统。出于这种情形,如果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探讨中国高价早教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的研究势在必行。基于此,笔者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问题。
1.3 概念的界定。
1.3.1 早教。
早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早教是指幼儿在 0-6 岁的教育,狭义的早教是指幼儿在 0-3 岁的教育。早教是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内容以宝宝的运动、言语、认知、思维、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手操作、逻辑思维等为最基础的知识,通过游戏、玩具等操作来完成。早期教育的成果不是要求宝宝认识多少字、会计算多么复杂的题来衡量的,衡量标准是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也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及对于自身来说的创新能力。[12]
总结以上,早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由于目前早教市场所服务的大多是 0-6 岁的幼儿,因此本文所指早教界定为广义的概念,即为 0-6 岁婴幼儿在早教机构进行的早期教育行为。
1.3.2 早教机构本文所指的早教机构是指以 0~6 岁婴幼儿及其家长为服务指导对象,对其提供教育服务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本文针对长春市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仅从市场上占主流的民办早教机构进行深入考察,文中提到的早教机构特指由专业教师指导 0~6 岁婴幼儿与家长开展幼儿早期教育机构。[13]
1.3.3 高价早教。
本文所指的高价早教是指早教机构所提供的早教课程及相关服务价格高昂,超过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根据城镇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家庭教育负担率的平均水平,本文界定每节课 80 元以上的早教为高价早教。
具体的说,幼儿早教机构的平均收费标准大概是每节课 100 至 200 元,一般情况下并不单节收费,家长都是一次性支付一套课程体系,价格至少为 3000 至 5000 元,城市里知名品牌的早教机构,则一套课程体系万元以上。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幼儿早期教育支出费用已经远远超出该有的范畴。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的最新版本(2014 年 1月发布),以 2013 年全年来看,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为 29547 元,如果再细化这个数据,其中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56389 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32415 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18 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18483 元,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11434 元。由此可见,动辄上万元的早教机构收费标准偏高,甚至已经让一半以上的城镇居民,拿出了全年一半的收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各个教育阶段平均每年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 35.1%,这样的家庭教育负担率也已经让很多人感觉负担过重,然而,按照目前早期教育的收费水平计算,家庭投入到孩子早期教育上的费用比率已经远远的超出家庭教育负担率的平均水平。
1.4 理论依据。
1.4.1 社会失范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失范"概念, 他认为"失范"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失范"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病态",一种非正常现象;其次,这种"病态"社会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在运行的过程中缺少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体系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最后,若任由这种"病态"发展下去,那将严重威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13]
依据这一理论,中国高价早教现象符合涂尔干所说的"失范"的概念,首先中国高价早教现象是我国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病态",一种非正常现象;其次高价早教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缺少社会规范体系来约束早教机构以及早教消费群体的行为;最后,若任由高价早教现象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威胁早教行业以及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展,从而威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中国高价早教现象确实是社会失范现象,需要社会学角度的关注和研究。
自涂尔干之后, 社会失范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被社会学家广泛接受, 但是被赋予它的内涵及表达方式不尽相同。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继承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社会失范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社会失范分为宏观的社会失范和微观的社会失范。宏观的社会失范是指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秩序问题,它表达一种社会规范缺失、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即社会规范体系瓦解的状态。微观层面的社会失范是指社会成员或者社会团体的社会失范行为,即在社会规范、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的情况下,社会成员或团体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前者是规范本身的失范,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14]
中国高价早教现象既属于微观层面的社会失范行为,又隶属于宏观层面的社会失范现象。因此依据莫顿的观点,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社会失范角度来分析中国高价早教现象的成因。
1.4.2 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既是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或者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是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
社会控制主要有以下手段,包括国家政权、法律、纪律、习俗、道德、宗教、社会舆论等。其中,政权、法律、纪律都依赖控制力,属于外在控制范畴,是指社会依靠外在力量控制其成员就范;社会习俗、社会道德及舆论和信仰依赖于社会舆论、社会心理进行控制,属于内在控制范畴,指社会成员自觉地把社会规范内化,用以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
我们说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限制是要有个度的问题,适度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的运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则会激化矛盾,限制个人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运行。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社会井然有序,人们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标志,也是适度社会控制的表现。如果社会控制欠度,管理松懈,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不安,那么,将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13]
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出发,高价早教现象显然是社会的乱象,是社会控制欠度的表现。
笔者将从外在控制范畴和内在控制范畴两个方面探寻高价早教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法。
站在撰写本文之前,全面了解已有资料研究是必做的功课之一。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论文的完成提供数据来源和理论土壤。
1.5.2 文献研究法。
收集资料之后,笔者将所有文献进行了整合分析,并反复认真阅读。最后将文献分类划分,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取有用信息,纳入本文的理论体系中。
1.5.3 调查问卷分析法。
本研究以长春市的早教市场为例,长春市目前共有大小 40 多家早教品牌,经营规模、收费情况、管理运营情况及消费群体的基本情况也略有差别,为了能够更科学全面的反映长春市早教市场的真实状况,笔者按照经营规模的的大小从中选择了 5 家颇具代表性的早教机构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国际早教品牌 2 家,国内早教品牌 2 家,长春本土早教品牌1 家,利用家长调查问卷对选择报名参加早教机构学习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本问卷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共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情况、家长年龄及受教育情况、选择早教的动因和学习效果反馈情况。笔者设定 0-6 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 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8 份。
1.5.4 走访调查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长春市早教市场所进行的研究,要想让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数据更加具有真实化和详尽化的特点,就要求笔者亲自深入到早教机构去,了解真实的行业形态,笔者除了发放调查问卷外,还通过对早教机构的实地调查,了解长春市早教机构的收费情况、报名情况、相关管理和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早教机构销售人员、教师和管理者以及接受早教的家庭的访谈更深入的了解此行业的相关情况。
笔者的走访调查工作分为以下几项:
第一项,了解各大早教机构宣传模式,深入分析早教机构的宣传册、宣传页、宣传网站,接触早教机构的销售员,感受他们的销售模式,并了解他们的薪资结构和提成方式。
第二项,关注早教机构的组织机构图,弄清楚外部及内部管理的模式,以及人员构成。
第三项,分析各大早教机构的课程体系,分析广告宣传与实际教学的差距,了解实际教学效果。
第四项,分析早教机构的师资来源,关注师资培训,及人员稳定性和流动性。
第五项,收集各大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并调查其盈利情况,结合其教学水准,行业影响力,做出综合评价。
第六项,了解早教机构硬件设施的配备。
第七项,收集家长们的消费反馈,知晓他们的家庭基本状况,了解参与幼儿早教的目的、对教育投资的观念,以及对早教机构的切身体会和对早教作用的反馈及对高价早教现象的看法。
第八项,了解早教机构管理者对高价早教现象的看法及对于早教行业的期待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