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广西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5 共4812字
论文摘要

  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以能力发展性资助为重点,增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其从 “受助”到 “自助”,并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深入探讨广西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的问题,广西大学课题组对广西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 300 份有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对象中,男生 162 人,占 54%; 女生 138 人,占 46%.理工科 150人,文科 150 人; 来自农村 226 人,乡镇 40 人,小城市 20人,中等城市 12 人,省会等大城市 2 人; 经济来源中,来自务农的 96 人,务农及打工的 92 人,打工的 68 人,工资收入的 24 人,小生意的 14 人,家族支持的 6 人。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的理论来源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提出 “能力贫困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可以用一个人所具有的可行能力,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视的生活能力,来判断其个人的处境。从这个视角出发,贫困是基于其基本的可行能力的缺失,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①.阿玛蒂亚·森从可行能力的缺失看待贫困,从贫困的根源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显然,经济困难只是贫困的一个方面,能力上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改变贫困者贫困状况的根本途径是关注和提升贫困者的自我能力发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能力资助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提得比较多的是 “资助与育人并举”.我们认为,可以借鉴阿玛蒂亚·森的 “能力贫困理论”,对 “能力资助”作如下定义: 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生活消费的前提下,对其资助以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打造提升技能培训的平台等方式,帮助其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而脱贫致富。

  我们明确提出 “能力资助”的概念,旨在找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资助模式,通过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其本人及家庭面临的困境。能力资助概念的提出,将对高校资助工作部门制订相应资助策略和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现状
  
  作为 “老、少、边、山、穷”地区,广西高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高达 35%②.生活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相对而言不强,但往往却更加自尊。在问卷调查中,54%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综合素质能力强或较强,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自尊、自强、自信的。有高达 92%的调查对象希望高校能创造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75. 3% 的调查对象希望经济资助与能力资助并重,这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强烈希望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调查中,认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 “强”的 15. 3%, “较强”的 52. 7%, “一般”的 29. 3%,差和很差的只有 2. 7%,比我们想象的比例小。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调查中回答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时, “好”和 “较好”的 25. 4%,“一般”的 63. 3%,认为 “较差”和 “很差”的 11. 3%.显然,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社会交往还很不适应。在对 “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的调查统计中,41. 3% 的调查对象选择 “社交能力”.在调查中,对回答 “你认为目前在哪些方面心理压力比较大”时,选择 “毕业后就业回报与父母的付出能否对等”、“大学教育与未来就业能否适应”、 “经济压力”、 “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的分别占54% 、32. 7% 、11. 3% 、2% .这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今后的就业能否回报父母的辛劳与期盼心中没底,这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其能量的发挥程度。在 “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的调查中,回答 “强”的仅有 2. 7%,“较强”的有 29. 3%,“一般”的有 58%,“差”和 “很差”的有 10%.这个数据表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进入大学前所受的教育主要侧重应试教育。因此,往往忽视或无法开展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调查中,回答 “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时,选择 “实践动手能力”的占 16. 7%.

  在 “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的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强”或 “较强”的占 17. 3%, “一般”的占 71. 3%,“差”或 “较差”的占 11. 4%.在调查中,回答 “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时,选择 “创新能力”的占 25. 3%.

  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理想工作和适应工作岗位。一份统计数据表明,某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率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大约 10 个百分点③.在调查中,回答 “影响你求职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 “就业通用能力”的占 75. 7%,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意识到环境适应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就业通用能力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时考察的重要内容,而这正是其 “软肋”.调查中,有 56. 2%的学生承认自己就业能力 “一般”或 “较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也不强,填报高考志愿时,42. 1% 的学生坦言比较盲目,只求能上大学; 进入大学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今后职业对能力的要求。调查中,有 23. 4% 的学生 “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选择“高薪国企、外企”,及 “机关事业单位”的占 76. 5%,而愿意选择 “西部、农村、基层”的有 18. 5%,选择 “创业”的只有 5%.

  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多人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到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决策能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普遍偏低。在调查中,发现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或组织开展活动,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机会较少,仅有 21. 2% 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33. 4%的学生未参与组织过班级或院系的各种类型活动。在回答 “你认为目前自己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时,选择 “组织管理能力”和 “决策能力”的分别占21. 3% 和 13. 3% .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意识到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不足,也想尽快提升这方面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竞争。

  三、提升对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资助的策略
  
  目前,广西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资助政策主要有: 贫困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校奖助学金政策、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职教攻坚三项资助政策、高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等。无论是从国家的资助政策看,还是从广西具体落实政策的措施来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仍停留在以经济资助为主,以至于高校资助部门对此常有 “养懒汉”之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90. 7%的调查对象希望能获得能力资助。广西大学从2005 年开始实施 “PHE” 项目,即免费计算机技能培训,每年大约培训 1000 名贫困生,只占广西大学贫困生总数的10. 9% .因此,加大对能力资助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使我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实现由经济帮扶式到能力开发式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

  针对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校应从树立以能力发展为终极目的的资助理念、健全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资助政策机制、打造胜任 “能力资助”的辅导员队伍、提供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的资助平台等方面,提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资助。

  树立以能力发展为终极目的的资助理念。首先,正确认识 “贫困”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明确资助的终极目的。从调查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尊自强的心理需求、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更为急切。其次,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 “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经济资助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功能,资助工作也是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资助部门,甚至全社会,都应走出传统的资助误区,更新资助工作理念,由 “资金式资助”、“无偿式资助”,向 “能力式资助”、“回报式资助”转变; 从 “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向 “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成才”转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层次需求给予充分关注,使资助工作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健全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资助政策体系机制。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作目前主要涉及贫困生资格认定、奖贷助勤的评定与发放等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也负有对贫困生的关怀和培育的责任。首先,完善目前的经济资助机制,本着以能力资助为终极目的资助理念,除被认定为特殊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以确保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外,对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逐步减少补贴性资助,强化激励性资助,并将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获得的劳动报酬,作为未来经济资助的主要方式。

  其次,高校应成立独立建制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以能力资助为核心和重点的资助制度和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打造胜任 “能力资助”工作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国家和高校资助政策的直接宣传者,也是资助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身处资助工作的第一线,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职责包括担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的向导,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民主评议,作为助学贷款的见证人,以及从事推荐校内勤工助学上岗等具体性的资助事务。同时,也应肩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精神资助的重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直接关系到资助工作品质提升和能力资助是否能落实到位,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推手,而不是仅仅做好资助的事务性工作。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情况不尽如人意。在回答 “辅导员对自己的能力发展是否有帮助”中,回答 “很大”和 “大”的仅占 8. 7%,认为“一般”和 “帮助较小”的占 91. 3%,这说明辅导员在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还很小。因此,打造一支胜任 “能力资助”的辅导员队伍非常关键。

  我们认为,要配备资助工作专项辅导员; 要对专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使之成为专家型的资助工作辅导员; 学校人事部门要为专项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辅导员有晋升的路径和希望。

  提供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的资助平台。( 1) 打造心理发展的提升平台。在调查中,有 15%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需要帮助。因此,高校要建立心理辅助机构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网上咨询中心; 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励志成才报告、团体辅导等活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 打造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平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因经济的拮据而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容易封闭在自我的圈子之中。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年从学费中提取 10% 作为勤工助学岗位基金,设置助研、助管、助教等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广西大学每年设立劳务型、管理型、技术型、科研型等 1300 多个勤工助学岗位,92% 的学生认为这些助学岗位帮助他们提升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此外,高校还可积极打造家教、促销、代理等校外勤工俭学平台,帮助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设网店、实体店等来勤工俭学。( 3) 打造创业实践的平台。勤工助学岗位对增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他人或组织的交往有很大的帮助,但作用更大的是创业型的勤工助学基地。笔者曾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创建广西大学勤工助学报刊亭,将经营管理权全部下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创办过程中,首先面向全校公开招聘报刊亭总经理,然后由总经理负责筹备,成立策划部、宣传部、市场部等运营部门。从进货到销售,全部交给贫困学生,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习,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④.( 4) 打造各类技能发展的平台。调查表明,52% 的调查对象在 “最希望得到的能力资助”中选择了 “技能培训”,这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利用资助资金打造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拓展、计算机技能、会计从业资格、律师从业资格、教师技能等实用技能方面的平台,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信心走向社会,并用自己的技能创造财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