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业内推荐范文10篇之第八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常规规范探讨
摘要: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 也是幼儿正式进入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 必须学会遵守规则。
关键词:常规; 规范; 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于幼儿园来说, 班级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个班级常规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师幼共同建立班级常规
在常规建立的过程中, 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与孩子平等、合理讨论建立班级常规。
1. 师幼共同制定常规。
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幼儿午睡时脱衣的顺序, 是先脱上衣, 还是裤子, 脱好的衣服怎么放更方便起床时穿。因为是小朋友天天要做的事, 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 最后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 大家一起约定:应先脱裤子, 再脱衣服, 尤其是冬天, 可以先坐到被窝, 不会着凉, 并叠好, 衣服在上, 裤子放下面, 这样起床后坐在被窝里先穿衣服, 这样有利身心健康。孩子们商量好后, 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示范, 加强印象。幼儿参与制定规范, 自己出的主意比教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 更容易遵守。
2. 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遵守常规。
幼儿年龄小, 自制能力差, 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如组织幼儿做操时, 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做操, 要精神饱满, 动作到位;再如给幼儿分餐时,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同时提醒幼儿洗手, 这些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3. 要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一个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给孩子提供不断反复实践的机会。以洗手为例, 有的幼儿看似听从指挥了, 但洗手时, 只是把手湿了一下, 根本起不到清洁的作用, 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洗手, 怎么洗, 并提供多种的洗手液等吸引孩子们主动洗手, 增加练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将对幼儿的要求在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 让幼儿参照执行。当然这些都需我们保教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让幼儿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 切不可操之过急。
4. 树立幼儿榜样, 互相学习。
及时有效地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树立幼儿心中的榜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常规教育中, 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 幼儿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 他们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 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评价, 这会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二、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每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孤立的, 它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洗手、入厕、就餐, 睡眠等日常生活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活动。研究表明, 一个好的习惯需21天才能养成, 因此, 保教人员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目标一致, 分工合作, 配合默契, 坚持不懈地对幼儿提出要求, 直到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 家园合作, 养成幼儿良好习惯。
《纲要》中指出:"与家长配合, 根据幼儿的需求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 要做到有效家园沟通, 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 家园配合, 协调一致, 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直到新习惯在孩子们身上根深蒂固。如要养成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要给孩子提供幼儿用的牙刷、牙膏, 要自己主动与孩子一起刷牙, 直到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3. 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
孩子们离开家庭和亲人, 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 消除他们分离的焦虑, 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亲师才能信其道, 幼儿会心甘情愿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 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 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总之, 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 保教人员应站在尊重幼儿, 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宝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有效策略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 2017 (15) .
[2]古力加哈尼·吐尔洪。新时期有效提高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刍议[J].新课程 (小学) , 2015 (8) :167.
[3]王凤云。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10)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