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16 共3784字
论文摘要

  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以听党指挥为灵魂,把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作为首要任务。为有效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策反和拉拢腐蚀,近年来,各单位在加强和改进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本文试图对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进行粗浅的研究。

  一、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

  (一)心理测试技术为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心理测试技术是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电子学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心理刺激与生理反应的对应伴生关系”,即通过捕捉测试对象皮肤电、脉搏、血压等不受大脑意识控制的生理反应参数,进而判断其心理变化。现代心理测试技术诞生以来,首先在犯罪调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不断成熟,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人员安全审查和忠诚度测试的重要手段。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5个国家正在研究和使用这项技术。美、英、法和俄罗斯等国已将其作为审查情报部门工作人员是否忠诚可靠的必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公安、安全机关开始将心理测试技术引入案件侦办和人员审查,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测试体系和评判标准。这些成功实践为我们创新政治考核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并在技术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心理测试技术为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提供了辅助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加之官兵来源渠道增多,社会交往宽泛频繁,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思想行为越来越隐蔽。通过组织谈话、查阅档案和调查走访等传统考核方法,难以深入掌握官兵的心理问题、社会交往、情趣爱好、经济状况等深层次情况。心理测试技术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考核方法手段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具有客观性。

  以往考核主要依据考核对象的个人描述和考核人的主观判断,心理测试技术通过科学手段分析考核对象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具有灵活性。人的思想具有多样性,以往政治考核形式、内容相对固定,难以做到因人而异,心理测试采取一对一交流式的考核,考核人可以根据考核对象岗位、职级、性格等不同特点灵活设置考核内容,从而提高考核效率。具有预见性。以往考核主要针对考核对象个人历史得出考核结果,无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判,心理测试技术通过对考核对象心理特征的考察,能够及时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苗头,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心理测试技术为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提供了有力威慑

  政治考核既是了解掌握官兵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担负着排除隐患震慑犯罪的重要功能。心理测试技术能够有效发现一般手段难以发现的问题隐患和潜在危险。对于那些曾经有过犯罪行为或者犯罪动机的人员,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或者应付考核,存有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能逃避政治考核,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会被发现。在心理测试中,被测人佩戴上灵敏的传感仪器,整个人仿佛在医院接受体检一样,心理和生理的各项指标变化都会清晰呈现出来,使其无法逃避考核问题。比如,在进行心理测试时发现,当被问及“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等问题时,有过犯罪行为或者犯罪动机的人就会出现手心出汗、表情僵硬、反映迟钝等表现,心里就会发虚,并且随着测试的深入,这些反映都会被逐渐放大,彻底摧毁其心理防线,主动交代问题。

  二、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打造自主完备的专业平台

  一是引进成熟技术。心理测试技术含量高,涉及多种技术装备和参数体系。目前,在我国心理测试技术产品市场上,有多种型号的技术装备,侧重点各不相同,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甄别产品功能,选取可靠性准确率较高的具有国家专业资质的产品。二是培养专业人才。心理测试专业性很强,为确保测试队伍的高水准,一方面要选派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人员接受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规定参训人员在考取专业资质后,还要参与完成一定数量的测试案例,经过专家组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测试。同时加强深度培训和不定期考核,发现不合格的及时调整。三是优化测试环境。为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心理测试需要安静封闭的环境,要选取独立的测试场所,按照测试要求进行内部装修,严格进行隔音处理,分门别类建成谈话室、测试室和监控室。四是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推广宣传,详细介绍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原理、操作程序和实施原则,帮助官兵认识到心理测试不是组织对自己的不信任,,从而消除紧张抵触情绪。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审批机制。心理测试技术的运用较为敏感,如果管理不当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要严格规范心理测试审批机制,把心理测试纳入政治考核工作总体部署,按照事先通报、提出申请、呈报审批的程序,严密组织实施。二是建立监督机制。每次测试要从测试人员信息库中随机选派两名测试人员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监督,全程进行录音录像;测试人员和监控人员分别记录工作日志,及时进行内容复核,确保测试工作规范有序、测试结果公平公正。三是建立保密机制。测试双方签署保密协议,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测试过程和测试内容,测试的一切文档、影像资料均定为绝密级,由测试机构安排专人专柜保管,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调阅。四是建立评判机制。心理测试技术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测试结论只能作为辅助参考,不能当作考核是否合格的最终结论。当发现异常情况甚至是违纪违法行为时,要及时向考核单位报告反馈,由考核单位综合各方考核情况,多点交汇,进行科学评判。

  (三)探索实用有效的操作方法

  一是科学编制测试题目。测试人员在全面了解被测人基本情况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科学编制测试题目,确保能对被测人产生有效的心理刺激,切实做到因人因岗而异,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二是耐心做好心理疏导。测试前,测试人员要向被测人详细介绍测试原理、题目和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被测人消除紧张不安心理,尽快适应和进入测试状态。三是精心组织测试活动。测试人循序渐进地向被测人提问事先编好的问题,观察被测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行为表现以及测试仪检测的生理参数变化,记录使被测人反应异常的问题及举止动作细节,分析被测人的生理参数图谱,参照相应的指标体系比对分析图谱数据,采取人工和智能方式打分,最终评判通过、不通过或是无法得出结论。四是重视做好谈话核实。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跟进与被测人谈话,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未通过的,要进一步核实疑点问题,引导被测人说明反应异常的原因。

  三、运用心理测试技术提升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效能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官兵思想误区

  心理测试技术是新兴事物,官兵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了解得多接触得少,甚至产生了一些认知偏差。有的领导和部门把心理测试等同于测谎技术,认为对所属人员进行心理测试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有的人认为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在心理测试技术面前,自己变成了透明人,个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有的测试人情绪过于激动,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不但测试结果大打折扣,对个人心理也造成了一定负担。因此,要加大对心理测试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座谈讲座、编发《常识手册》、组织现场观摩、制作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官兵了解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认清其在纯洁巩固部队内部上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并自觉接受心理测试技术。

  (二)健全法规制度,明确心理测试的地位作用

  当前,对于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加强重要岗位人员政治考核尚未形成强制性的制度保证,相关工作只能由一些单位结合实际摸索开展。一方面,由于缺乏刚性制度约束,难以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经费投入、场地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缺少必要保障。另一方面,心理测试结果怎么运用没有政策支持,单位在处理问题时就缺少底气,难以令人信服,只能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甚至采取避而不答的方式,使测试结果的转化运用大打折扣。

  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文件法规,将心理测试纳入政治考核工作常规方法手段范畴,从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予以明确;同时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的心理测试体系,对系统选取、技术参数、评判标准、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心理测试尽快走上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轨道。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建设高素质心理测试人才队伍

  心理测试技术融合多种学科、综合多种技术,操作过程复杂繁琐,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才能完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心理测试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取得资质难,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和一定数量的实践操作,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心理测试专业资质,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队伍发展数量和规模受到制约。专业培训难,目前军内尚未形成针对心理测试技术的专门培训体系,只能依托地方院校和单位组织,在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上难以确保较高的质量。人员保留难,心理测试人员大多由其他岗位人员转岗而来,既要担负繁重的测试任务,还面临个人发展的困境,许多人不愿长期从事单一的测试工作。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政法系统要专门成立相应规模的测试队伍,定期举办心理骨干培训班,将心理测试纳入专业化培训内容;完善专业测试资质认证机制,拓宽人才培养交流渠道,探索建立一支忠诚可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测试队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