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的心理准备及调适方案,以提高军人从温区急进寒区后的心理适应性,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创伤。方法:通过对常见心理问题的阐释,以及心理健康干预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出部队急进寒区的心理调整方案。结果:开展前期适应性训练,做好心理健康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提高军人从温区急进寒区后的心理适应能力。结论: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应及时加强心理力量建设,通过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对官兵进行分类收治,提高诊疗效率,减少非战斗减员。
关键词: 寒区; 部队; 心理适应; 心理应激; 应对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for the combat troops rapidly ascending to cold area from warm area and reduce the trauma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action.Methods: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methods,we put forward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plan for the army to enter the cold area rapidly.Results:Early adaptation training and dynamic management of mental health could improve soldiers′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after moving from warm to cold areas.Conclusion:When combat troops rapidly ascending to cold area from warm area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ngth in a timely manner.Through the three-level psychological service system,officers and soldiers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treated,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reduce the non-combat attrition.
Keyword: cold area; combat troops;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coping style;
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和投送能力的进步使军队执行任务的时空跨度越来越大。寒区自然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交通不便,导致军人心理疲劳的发生率增高。提高军人心理适应性,减少心理损伤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对常驻温区部队紧急进入寒区作战的心理适应性、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
1 、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环境变换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驻温区部队领受紧急任务迅速集结至寒区,由于时间的突然性、任务的紧急性、环境变化的差异性等因素会导致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应激反应和情绪突然起伏,产生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1.1、 环境变化极易诱发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心理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心理创伤,一般在事后1个月内发病,且病程很少超过4周[1,2]。多数患者发病在时间、症状表现、病程和预后等方面与心理刺激直接关联。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这种打击通常都是威胁自己或他人生命,或者是会严重致人损伤的事件,如环境突然变化、气候骤变、重大灾害事件、激烈的战斗、与敌人近距离搏斗、受伤或被俘虏等[3,4]。急性应激障碍在青年军人中较为常见,在新入伍士兵中高发,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5]。有研究表明,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6]。常驻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面对寒冷艰苦的作战环境、危险紧张的战斗情境以及直面自己和战友的死伤,强大的冲击和刺激让官兵们容易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增加军队非战斗减员的可能性。
1.2 、气候骤变导致的心因性疾病减员:
寒区气温低,环境多潮湿、风力大,官兵各项身体机能适应了温区的气候条件,进驻到寒区以后,特别是需长时间驻扎于此,易出现身体局部体温迅速下降的情况,尤其是暴露于外界寒冷环境中的部位,如手、足、耳、鼻等,且位于身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极易发生局部冷伤害[7]。此外,低温环境下作战官兵需负重较多时,易导致人员行动力下降、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灵敏度降低,甚至出现故障。在此艰苦条件下易使官兵出现心理乏力、挫折感等,致使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受到负面影响。官兵在寒冷状态中体力恢复减慢,加上较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中,对官兵的神经、心血管或呼吸系统均有生理性影响,且可能出现淡漠、易激惹、注意力分散、记忆下降等各类心理状态问题,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救治效率,导致心因性减员[8]。
1.3 、急进寒区作战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
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睡眠障碍等。
1.3.1 、焦虑情绪:
温区部队进入寒区作战,环境的极大差异可能使官兵适应不良,且长时间驻守于高寒低氧之地,封闭单调艰苦的作战环境以及训练或执行任务的巨大压力都会使官兵产生焦虑问题。此外,跨地域转移使部分官兵远离家乡和亲属,孤独和思乡之情强烈,此时更易产生焦虑、烦闷、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
1.3.2 、紧张恐惧:
恐惧心理是指人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一种担惊受怕的情绪体验。恐惧心理有3个主要特点:(1)隐蔽性,平时较难显现;(2)突发性,遇突发情况或在关键时刻会突然发生;(3)复杂性,恐惧心理的产生是受许多复杂因素共同影响的,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任务客观因素,还有周围环境因素[9]。寒区恶劣的环境,对官兵的身体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如若个体从未进入过寒区,可能会因缺少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导致在进驻寒区以后,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出现过分紧张、异常恐惧甚至躯体化症状,缺乏足够的内心安全感。
1.3.3 、抑郁情绪: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身处其中,个人情绪会处于低落状态。影响官兵抑郁情绪的因素包括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个性因素及情绪稳定性、对生活和训练的满意度、人际关系问题、参军动机和对荣誉的态度等[5],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的评价方式和认知状态。部队进入寒区后,环境由熟悉变为陌生且相对封闭,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生活和危险紧张的作战任务,一旦缺乏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压抑感倍增,可能导致官兵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1.4 、战场压力:
军事心理学研究和战争实践都表明,在心理稳定性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人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完成的动作上,失去正确判断情况的能力,反应速度降低,严重者可能会丧失对自我的控制[10]。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战场环境寒冷恶劣、作战节奏激烈残酷,如果需要长时间作战,需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官兵的心理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压力过大甚至超过了可承受范围时,官兵的心理状态起伏明显,波动较大,情绪稳定性变差,心理调节能力降低,这都可能成为作战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造成战场自残或者是战场攻击,直接威胁军人自身和战友的生命安全。
2 、温区部队急进寒区作战心理调适及应对方法
2.1、 增加前期适应性训练
2.1.1 、虚拟训练模拟寒区环境和自然条件:
虚拟模拟VR(virtual reality,VR)训练通过设定寒区的项目情境,让官兵置身其中,并通过心理专家的现场指导,让其感受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其在整个过程中反应的观察,在心理干预人员的帮助下调整其认知及情绪状态[11]。通过VR训练,作出环境变化的预判,进行前瞻性训练,使官兵在进入寒区之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2.1.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心理测量常规化,定期对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官兵心理状态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服务策略。二是集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通过集中授课、班级团体行为训练、个人访谈等方式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12],使官兵了解急进寒区作战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卫生基本常识,教授自我放松、自我调适的基本技能,消除官兵对寒区环境的恐惧心理,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率[13]。
2.2 、做好心理健康动态管理方面的工作:
通过使用心理卫生训练系统,运用心理健康三级干预模式,对官兵心理健康进行动态管理。
2.2.1 、心理健康筛查、建档以及及时的心理健康访谈:
心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贯穿部队工作始终,不仅要关注心理问题产生后的处理,更应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将精神卫生服务纳入军人初级保健,建立常规心理健康筛查制度,实时完善更新官兵心理健康档案,实现对每一个官兵心理现状的分析和动态跟踪,对筛查出来显示心理健康阳性症状的官兵及时进行心理访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日常心理工作内容准备充分,官兵心理档案建立完善,资料收集翔实,可以更好地了解官兵心理状态的变化特征[14],有针对性地对官兵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这将大大提高应对突发性作战任务和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能力。
2.2.2 、心理骨干培训:
心理骨干包括班排长、班集体或宿舍心理联络员,是基层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主要在日常工作中担当好四方面角色:调查掌握情况的信息员、普及心理知识的辅导员、发现心理症状的观察员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助理员。通过对心理骨干进行培训,增强心理骨干的人际沟通能力、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和在官兵中进行朋辈辅导的能力[15,16]。通过发挥心理骨干力量的积极效能,可以从总体上强化官兵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部队从温区进入寒区,基层心理骨干应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技术,如肌肉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等。作战期间,一线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由心理骨干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减少后送,当心理骨干无法处理时,再转由心理医生处理。
2.2.3、心理医生跟队指导:
急进寒区作战,应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保障,对无法一线作战的官兵进行心理治疗,严重者转由精神专科医师药物治疗。专业的心理医生需要具有相当的工作履历并接受相应培训的人员担任,最好是有参加过演习演练实践经验的心理工作人员。在部队执行任务中能够快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地指导心理卫生训练,及时发现和处置官兵特殊情况下的心理问题,具备综合调阅官兵心理健康档案,选择性实施心理测量,指导现地开展心理骨干培训等工作的综合能力[17]。
2.2.4、 生理关照专家团队力量保障:
因部队急进寒区作战,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军事任务随时发生,防寒生理关照必不可少,可有效降低心因性减员[18]。生理关照专家团队的工作主要在后方保障医院进行,可以及时提供作战期间的心理、生理、中医、药学、营养及疾病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和健康监护,并及时负责对前线后送官兵的心理治疗和疾病治疗[19]。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完成部队急进寒区作战心理保障工作,除了要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保证心理工作的有力贯彻,提高官兵个体应对能力,更应及时加强心理力量建设,通过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对官兵进行分类收治,提高诊疗效率,减少非战斗减员。另外适当的生理关照可减少官兵的焦虑,增强官兵心理安全感[20]。
参考文献
[1]张俐,徐晓晓,靳灿灿,等.军校学员心理疲劳对心率变异性和皮温的影响及其预警指标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40(3):164-168.
[2]刘红平,杨国愉,张晶轩,等.急进高原驻训军人躯体-脑力疲劳追踪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9):565-569.
[3]薛越,郭建强,陈大仓.新兵冬训期间幸福感指数、心理应激和疲劳程度调查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1):64-65.
[4]魏松林,王玉萍,王勇,等.武警新兵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40(1):51-55.
[5]张康莉,高伟,文凤华.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卫生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
[6] 王焕林,苗丹民,甘景梨,等.部队心理医生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7]Soreide K.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spects of hypothermia in major trauma patients:from pathophysiology to prevertion,prognosis and potential preservation[J].Injury,2014,45(4):647-654.
[8]Cobas M A,Veraarroyo A.Hypothermia update on risks and therapeutic and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s[J].Adv Anesth,2017,35(1):25-45.
[9]张康莉,于明亮,邵荣姿.基层部队心理医生培训教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5.
[10]常祺,许鹏飞.前沿虚拟现实技术在军队科学化训练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3):193-196.
[11]唐金凡,罗芳,袁健,等.某高原寒区驻训部队卫生防疫保障的做法和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64-765.
[12]陈中东,李生轶,陈亚平,等.某战区陆军加强心理预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对策建议[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11):1130-1132.
[13]辛阔林,王云贵,张康莉,等.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11):968-970.
[14]田竞,金海,祁兴顺,等.寒冷环境对寒区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0,41(6):331-334.
[15]Hossien M A,Serrano R M,Moghadam Z A,et al.A feasibility study of application and potential effects of a single sess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on competitive anxiety,mood state,salivary levels of cortisol and alpha amylase in elite athletes under a real-world competition[J].Physiol Behav,2020,227:113173.
[16]Jayaraj R,Kumarasamy C,Sameep S,et al.Clinical and conceptual comments on"risk factors of critical mortal COVID-19case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Infect,2020,81(4):647-679.
[17]Fischer I C,Shanahan M L,Hirsh A T,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in lif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US military personnel:a Meta-analysis[J].J Affect Disorders,2020,277:658-670
[18]Tamburrino D,Belfiori G,Crippa S,et al.Statin use improves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DAC:a Meta-analysis[J].Digest Liver Dise,2020,52:392-399.
[19]Lu L L,Zhong W Y,Bian Z W,et al.A comparison of mortality-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OVID-19,SARS,and M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Infect,2020,81(4):18-25.
[20]廖友国,何伟,吴真真.EPQ人格维度与中国人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2):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