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军人心理应激的预防

来源: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作者:杨长君
发布于:2019-01-02 共5303字

  摘要: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是新形势下我军履行使命的基本实践活动, 也是对官兵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的检验。参与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官兵属于高心理应激人群, 严重者会影响部队战斗力。通过注重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官兵心理训练、完善心理防护体系等措施, 形成有效的心理应激预防机制, 从而切实提高官兵心理素质。

  关键词多样化军事任务; 心理预防; 心理训练;

军事心理学论文

  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是新形势下我军履行使命的基本实践活动, 是对官兵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的检验, 要求官兵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更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心理应激是指一个人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刺激所处于的紧急应对状态, 通常可以通过人的生理变化、情绪反应、行为动作、认知变化等表现出来。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突发性、残酷性、复杂性等特点, 极易引起官兵出现急躁、恐惧、厌倦、抑郁等心理问题。参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官兵属于高心理应激人群, 在巨大心理压力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 严重的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因此, 在日常的军事训练和教育活动中, 要注重加强军人心理稳定性训练, 加强心理应激的预防工作, 以提高官兵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心理应激能力和水平。

  1 注重相关知识培训, 夯实预防机制的基础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加强对军事应激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把握, 才能够打牢预防机制的基础。

  1.1 军事学相关知识的把握

  首先, 我军当前面临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 官兵不仅要有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 而且要练就过硬的本领, 科学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广大官兵要通过学习, 了解军事科学相关知识, 特别是了解信息化战争。对于可能遭遇强敌的战争形态、作战方式、战场环境、高新武器装备要有基本的了解, 重点是增强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和决心, 激发战斗热情和战斗意志[1]。其次, 我军在和平时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更加复杂多样。纵观近年来国际维和、抢险救灾、处突维稳、远洋护航等, 部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不断增多, 其频率也越来越高。广大官兵对执行任务的性质、任务环境、各种装备等要有充分的了解。如在维和官兵出国前, 使他们掌握任务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气候、宗教和风俗等方面情况, 使他们熟悉维和任务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刺激因素, 做好适应维和行动的心理准备。当然, 根据任务的不同, 虽然没有统一要求, 但是各部队要根据自己所担负的主要任务, 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1.2 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把握

  学习并掌握心理科学知识, 了解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是保持健康心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前提, 也是做好心理应激预防工作的基础。要组织广大官兵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学习。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基础性心理科学是学习心理科学的“理论之根”;军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应用性心理科学是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方法之源”;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管理性心理科学是提高官兵心理教育疏导能力的“秘密武器”。对心理科学, 不仅要熟悉内容, 而且要准确掌握, 并能灵活地运用。学习教育要从部队实际出发, 从未来战争中的实际出发, 针对官兵遂行任务中环境的恶劣、任务的艰巨进行探索和研究;围绕易引起大家争论的心理问题, 为官兵提供生动、形象的自我教育材料 (包括一些声像资料) , 以有趣的故事、事件的分析、心理的测试等来激发官兵的学习兴趣。

  1.3 心理战专业知识的把握

  “攻心为上”历来为兵家所推崇。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伊双方不时发布真真假假的情报, 给参战官兵带来很大的迷惑性, 对心理造成极大影响。所以, 要在广大官兵中普及心理战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特别要了解信息战条件下心理战的新特点和新规律, 了解心理防御和心理进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为心理应激预防打下基础。

  我军2003年底颁发的《政治工作条例》, 第一次写进了“三战”的内容。之后, 军队专门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纲要》等“三战”纲要, 使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部门也广泛开展了相关教育, 有的院校还为学员开设了相关课程。要在广大官兵中普及心理战知识, 让大家了解敌心理攻击的方式、方法, 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例如, 通过教育, 使广大官兵了解到遇敌反动宣传或投置心战物品时, 要及时控制和揭露敌反动谣言, 消除对官兵的不良心理影响, 及时收缴和销毁敌宣传品, 并认真组织“消毒”;对接收敌广播宣传、藏匿敌宣传品、传播不良消息者, 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 情节严重的应及时进行纪律处理, 严肃战场纪律等。使官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心理防御技能。

  1.4 心理疏导知识的把握

  战时心理应激的处置原则是就近和及时, 这就要求广大官兵尽可能多地了解并掌握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以免贻误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是加强官兵心理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 要从战时出发、从平时入手, 重点是使广大官兵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 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 官兵心理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这一状态会使全身肌肉变得紧张, 如果不及时缓解, 就可能引发诸如疲乏、头痛、身体协调性差等问题。如果长期处于此种应激状态, 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 要充分利用行动中的空闲时间, 引导官兵通过想象放松法、注意转移法、肌肉放松法、呼吸放松法等进行自我放松。当官兵身处某种灾难情景或脑海危情重现无法控制自己时, 可引导他们采用尽情哭诉、尽情呐喊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2 强化官兵心理训练, 突出预防机制的针对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反复的社会实践锻炼可以不断提高适应应激的能力。同一应激事件, 不同的人反应不同, 其区别之一就是个人素质与经验, 而素质与经验通过锻炼可得到加强。外军特别重视对官兵的心理强化训练, 把官兵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战斗力。西方一位军事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一个部队猝然碰到某种情势, 风云骤变, 若曾训练, 则不致发生恐惧;但即使是纪律严明的部队, 遇到某种情势, 如果没有经过相关的训练, 也可能溃散为恐慌的军队。我军广大官兵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过程中, 应对心理应激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实景性的心理训练, 从严要求, 真抓实训, 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 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1 抓好实战情境模拟训练

  开展心理训练工作的首要和根本要求, 就是要营造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 抓好实战化训练。应按照实战要求构设训练环境, 运用实战环境锻炼部队, 坚持实战标准量化检验评估,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或减轻心理应激程度。通过训练, 增强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坚忍不拔、英勇顽强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训练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最大限度地设计和显示出近于实战的战场环境, 力求将未来战争的危险性、破坏性、残酷性、复杂性模拟出来, 使官兵全面体验到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困难, 把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因素变成预料之中、熟悉和习惯的事情。国内外实践证明, 战场模拟训练对提高官兵在意志、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有显著效果。例如, 通过模拟核爆炸、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发出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轰鸣声和呼啸声, 模拟电子呼叫器等发出的音调高、音域宽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声, 提高官兵的适应能力, 减少恐惧感[2]。

  2.2 组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是在团体情境中针对特定的心理特征, 创设相应的体验情境和训练课目, 借助多种刺激手段, 引导官兵完成一系列的行为动作, 调节、改善心理状态, 建立起积极稳定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应对模式, 进而提高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活动。心理行为训练通过专门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程, 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项目, 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考验, 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心理行为训练有其独特的课程设计, 这些课程设计总的思路是以活动为引导, 以心理挑战为重点, 全面扩展官兵的心理素质和战斗精神。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是通过极限训练、认知训练、情景训练、暗示训练等, 引导官兵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培养能力、训练智力以及体验集体力量等。具体包括适应军营、团队精神、提升自信、增强意志、拓展思维、抗挫折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单位, 可以购置已开发出的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器材 (包括组合式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器械、心理行为训练教具箱等) ;受经费限制的单位, 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如“信任背摔”“风中劲草”“齐心协力”“自信呐喊”等训练活动。

  心理行为训练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人员的心理过程和特点,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要有的放矢, 不能千篇一律, 特别应考虑新时期履行新使命的新要求, 努力拓展心理行为训练内容。要对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预想, 精心设置课题, 融入日常心理教育训练, 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训练场。

  2.3 重点把握心理放松训练

  心理应激一旦产生,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马上进行放松训练, 通过肢体的放松, 缓解紧张的情绪状态。放松训练是指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身体肌肉, 细心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 最终达到缓解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式。它可以消除因紧张、焦虑造成的精神压力, 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具体放松方法有深呼吸放松法、身心放松法、想象性放松法、活动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其中,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是应对心理应激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放松方法, 要求官兵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其中要注意的是, 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 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 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 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官兵可以利用体能训练之余和军事训练间隙进行放松训练, 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 降低机体的唤醒状态, 缓解心理紧张反应, 消除不良情绪, 提高适应能力。

  3 完善心理防护体系, 增强预防机制的科学性

  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客观要求表明, 有效预防心理应激, 还要具备一支专业力量, 构筑较为完善的官兵心理防护体系。

  3.1 建立三级心理防护体系

  我军正加紧3类人员的培养, 逐步建立专业的三级心理防护体系。

  一级是由心理骨干队伍组成的基层防护体系。心理骨干主要由基层政工干部和在战士中选拔出的部分骨干来担任, 他们担负着最直接、最基层的心理防护工作。因为他们身处各类人员中间, 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帮助战友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 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苗头, 防止事态扩大化, 从而大大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3]。

  二级是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防护体系。主要由部队心理医生来担任, 他们一般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培训, 能够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简单的心理救治工作, 同时在部队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等。

  三级是由军地力量结合组成的专家防护体系。主要是以军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家为主体, 同时聘请地方科研、院校、医疗等机构的心理专家, 组成专家防护体系, 其基本要求是心理学知识渊博、临床心理经验丰富、性别与年龄结构合理, 采取科学严谨的专业技术, 对于二级心理防护体系无法解决的重度心理异常官兵进行心理治疗, 并且为二级心理防护体系提供良好的专业支持。我军在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 就组织了专门的心理专家介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 我军在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 都活跃着心理专家的身影, 但是考虑到战争实际, 还是应该着重加强一、二级心理防护体系建设。

  3.2 注重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专业素质与能力是心理工作者履行其职责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集合, 是有效完成其心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也是作为心理专业人才的标志。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殊性, 需要大量精通心理学、能够从事心理应激干预工作的人才, 而当前部队这方面人才短缺, 必须立足于现实, 抓好心理骨干的能力建设, 使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心理应激的预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一要充实专业力量来源。例如, 在军队自身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 加大心理学专业国防生培养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增加招收地方大学心理专业毕业生入伍和特招地方心理专门人才工作力度。立足挖掘部队内部潜力, 解决心理骨干不足问题, 在本人有愿望并且具备基本素质与能力的情况下, 由一定级别的单位考核选拔。

  二要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心理工作是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 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 提高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素质与能力。要立足现有条件, 以基层干部和士官为重点, 有计划地培训基层心理骨干, 逐步形成心理专业人才网络;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加强心理专家与干部、骨干的交流互动, 共同提高素质与能力。

  三要科学使用人才。心理工作骨干主要是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宣传和安抚减压工作, 并积极配合心理专家, 协助做好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工作, 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心理专家主要是结合任务特点培训心理骨干, 传授心理调节知识与技能, 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 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官兵给予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徐书同, 李权超.军事应激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199.
  [2]王一军.强化官兵战时的心理防护能力[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 (4) :128.
  [3]罗显荣, 杨俊, 王真真, 等.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心理应激干预措施和建议[J].人民军医, 2009 (5) :281.

原文出处:杨长君.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军人心理应激的预防[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16(08):77-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