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在抗战时期的许光达军事思想的分析探讨

来源:理论观察 作者:袁雪萍;张锐璞
发布于:2018-10-18 共4869字

  摘要: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创建装甲兵兵种,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但他在抗战时期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却鲜有研究者。许光达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军队建设思想、军事教育思想、战略战术思想、军事统战思想几个方面。他的军事思想具有创见性,是中共军事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政人才,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 许光达;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目前学界有关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建国后的装甲兵建设、让大将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卫清萍《许光达与彭德怀在西北战场》[1]、杨飞《许光达与廖昂:由黄埔同学到战场对手》[2]等文章对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功绩进行了论述;张冬梅与唐文超《论许光达装甲兵建设思想》[3]、郭洪祥《许光达大将关于装甲兵部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等文章对许光达创立中国装甲兵兵种的过程及理论进行了分析;项东民与安熠辉《高风亮节许光达》[5]一文,则对许光达让大将衔之事进行了阐述。许光达之所以被授予大将衔,和他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及贡献是分不开的,但目前学界除何立波《许光达与军事教育的不解之缘》[6]一文外,尚无专著对其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与贡献进行研究。为了更全面地认识许光达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从许光达在抗战时期发表的系列文章及其抗战事迹出发,探讨他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及贡献。

  一、军事思想形成的背景

  许光达抗战时期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其成长、求学及革命经历有着密切联系。许光达1908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23年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历了日本军舰水兵行凶开枪,打死二人,打伤数十人的长沙“六一惨案”,长沙市民数万人举行集会,抬尸游行,并罢工罢课表示抗议,遭到军阀赵恒替的镇压。这一事件之后,许光达开始将目光转向革命。

  1926年,许光达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6月,进入上海中共中央开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1930年2月5日,洪湖地区两支游击队会师,成立红六军,许光达出任参谋长。1932年3月,在湖北京山瓦庙集战斗中受重伤,被送往上海治疗,5月,转至苏联治伤学习,后进入国际列宁学院学习。在苏联期间,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1934年秋,转入苏联东方大学高级干部军事训练班,学习部队攻防战术,研究各国战争战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许光达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他在黄埔军校受到的军事训练、上海军事训练班学习的军事技术、苏联养伤时阅读的马列经典著作、在东方大学学习的攻防战术以及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著作的研读是其军事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又有创建湘鄂西红六军、晋绥二分区抗日斗争及对国民党军统战工作等实践经验,加上其热爱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许光达军事思想体系。

  二、军队建设思想

  许光达的军队建设思想主要有为坚持长期抗战将游击队正规军化,为适应战争形势尽早建立现代化兵团,以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组建抗日军队,提高部队的运动性和灵活性等内容。

  1938年11月,许光达在给延安集训的高级干部班的讲稿《军队的组织问题》中,对抗日军队的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见解,认为抗日军队的组织原则主要是:“第一,抗日战争是正义的,目的是完成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因此可以进行抗日总动员,能够组织庞大的抗日军队。第二,根据当时中国城乡分离、领土广大、人口众多的特点,可以组织庞大的游击队,同时利用正规军进行阵地战。第三,和敌人的对抗必定是持久的,必须使游击队逐渐正规化,成长为正规军,同时要建立一批现代化兵团,用新技术进行训练和武装。第四,要求部队有高度的运动性和灵活性。”[]这些军队建设思想是建立在当时敌强我弱现实基础上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许光达没有放松对军事理论的研究,他在1941年12月给《军政杂志》所写的《加强军事学习》一文中,强调了部队加强军事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在过去比较顺利的环境中,我们依靠了那些优越条件,能够对付敌人,并且胜利了,可是在目前及今后的斗争中,仅是依靠那些条件就不够了……必须提高军事理论水平,掌握军事技术,有熟练的战斗运用,否则,就再不能得到胜利而要遭受失败。”[7]145他认为客观形势总是处在变动中,那么军队建设就必须跟上客观形势。为了战争需要,作为领导者的军队干部应该积极地学习军事知识,用先进的军事思想武装头脑,指挥建设强大的军队,才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三、军事教育思想

  许光达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教育者。他的军事教育思想主要有依据战争需要进行分工学习、将抗大军事教育与抗日实际结合起来以及建立集体交流学习的教育制度等等。

  抗战时期,中共亟需培养具有新思想、掌握新技术并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军政干部,因此在延安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于中共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广大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延安,延安成了全国最具生机的政治中心之一。[8]111939年7月,抗大总校迁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延安留下的人员组成抗大三分校,许光达为校长。许光达在领导学校建设之余,还参加教学工作,讲授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

  许光达为抗日军政大学制定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确定抗大的建校基础,是不分党派不分阶层的全民族统一战线。其次,他主张在抗大实行新的教育方法,建立集体相互学习的制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抗大短期内培养高素质军政干部的目标。最后,让抗大学生根据战争需要进行分工学习。抗大制定的学习期限为八个月,同时分军事、政治两科培养军队干部。[]正是有了许光达的正确领导,抗大在短时间内就为抗日前线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

  1939年底,许光达向中央汇报了三分校取得的成绩:“第一,学生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观点,为了抗战而来学习。第二,在学习中能把握问题的中心和实质,能以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第三,从组织上保证了有顺利学习的环境,使教育深入成为可能……”[]不久,许光达在为抗大写的新年贺词中对抗大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寄望,由于抗大教育制度实用、便捷的特点,他认为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成为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四、战略战术思想

  延安时期,许光达在长期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经典军事著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主要有:从日军那里要补给,以战养战;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在敌后开展大生产运动;利用人多地广优势,发动群众,发展军事技术;特别强调要反对唯武器论与唯人力论等等。许光达在给抗大学员上课时讲道:“一个军事家同时应该是个政治家,否则就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即战术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将领只有具备政治家的眼光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战术,战胜敌人。关于战术与人的问题,许光达认为,人在战略战术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基本的因素,日军在中国的进攻只能占领点和线,就是因为它兵力不够。总的来说,就是“人与技术是决定战术的基本因素,而能否充分地运用战术的原则,并发挥它应有的力量,就决定于政治……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观点。第一种是只要人不要技术的保守观念,以为只要有人,技术可以不要。第二种观点是只要技术而轻视人的唯武器论者。”[]

  许光达在理论上提出了重视人力与依靠群众的战略战术思想,并将其落实在实际抗战中,“1942年10月31日,毛泽东对晋西北发出‘挤敌人’的指示,许光达随即召开晋绥二分区干部会议,制定了一套具体方案。首先,包围、孤立敌人的据点,造成敌人的困难,迫其撤走;其次,伺机攻占之;再者,必要时策动伪军反正,里应外合占领之;最后,形势需要,条件可能时,集中兵力攻占之。”[9]最终,在许光达的领导下,晋绥二分区圆满完成了“挤敌人”任务,击破了日伪军的“扫荡”与“蚕食”阴谋,巩固和扩大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五、军事统战思想

  许光达任晋绥二分区司令员时,为在夹缝中求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出了建立军事统一战线的思想,主要是区别对待嫡系与非嫡系国民党军及伪军,争取杂牌军,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日军频繁的“扫荡”与“蚕食”,最终打开晋绥抗日新局面。

  许光达认为,在战场上,敌我势力强弱的根据是由三个方面来判断的:(1)敌人各部分之间进行比较:当前态势上比较(孤立或集中,分散或靠拢);装备上比较;有否被歼历史比较;嫡系非嫡系比较;有无战斗经历;宗主军还是仆从军;敌人有无准备;敌军士气比较;敌军指挥员情况比较等。(2)敌我之间比较。(3)将敌与一定天候、地形、外界条件联系比较。[10]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许光达在晋绥二分区进行统战工作时,特别注意区别对待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与非嫡系部队,并争取达成团结抗日共识。

  1942年春,许光达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时,晋二分区管辖的几个县中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敌人占领。面对来自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双方面的威胁,要想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十分困难。当时,许光达部队所在的保德县位于黄河以东,黄河以西驻扎着国民党第22军第86师第258团,团长是高致国。“许光达与保德地方领导商定,派第二分区政委李三楼与晋绥边区第二中学校长范若愚二人,到河西做高致国的政治工作。”[11]一次,“258团派一名副官到河东联系购买军粮,一些人认为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吃饱肚子了反过来会和共产党部队搞摩擦,不同意给他们粮食,许光达权衡利弊,认为86师是杂牌军,和蒋介石嫡系部队不同,他们之间有矛盾,连粮食都弄不到,并且日本人正在对这个部队进行诱降,我军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做思想工作,争取他们。”[12]因此,“许光达亲自接见了这位副官,并让他转告高致国,只要肯共同抗日就应当给予帮助,并在几天后派人代购了450石粮食送到河西。258团团长高致国在困难中得到接济,十分感激,立即给八路军运送了一批急需物资。到了春节,高致国邀请许光达到河西赴宴,尽管有人担心有危险,许光达仍然决定前往赴宴,许光达返回河东后也邀请高致国到河东赴宴,双方就团结抗战、打击汉奸及扩大贸易等达成了一致意见。”[12]由于许光达坚持统一战线思想,保德县的统战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晋绥二分区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与扩大,我军取得了抗战主动权。

  许光达在其文章中指出,“我军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在于,我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朱副主席、周副主席等一大批久经考验的军事家,使我军不仅运用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科学,而且还大大地发展了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科学。”[13]许光达的军事统战理论和朱德、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思想一样,不仅是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科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结语

  许光达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十分系统,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军队建设思想方面,游击队正规军化,建立现代化兵团;二是军事教育思想方面,分工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集体互助教育制度;三是在战略战术思想上,以战养战,依靠群众,反对唯武器论与唯人力论;四是对于军事统战工作,区别对待嫡系与非嫡系,争取杂牌军,团结抗日。这几方面搭建了许光达抗日军事思想体系。

  许光达的军事思想来源于抗战,最终服务于抗战,为中共抗日军政干部的培养提供了思想养料,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从国情与军情出发,充分重视人力在战争中的作用,故而是唯物的;它不断根据战争形势进行调整和补充,故而又是发展的。作为中共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光达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值得去研究、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卫清萍.许光达与彭德怀在西北战场[J].文史月刊,2007,(09):10-13.
  [2]杨飞.许光达与廖昂:由黄埔同学到战场对手[J].党史纵览,2010,(12):22-26.
  [3]张冬梅,唐文超.论许光达装甲兵建设思想[J].军事历史研究,2010,(04):23-29.
  [4]郭洪祥.许光达大将关于装甲兵部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军事历史,2009,(04):66-68.
  [5]项东民,安熠辉.高风亮节许光达[J].文史精华,2004,(01):04-13.
  [6]何立波.许光达与军事教育的不解之缘[J].湘潮,2009,(10):22-25.
  [7]许光达.许光达军事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8.
  [8]由晶.抗战时期延安新干部的培养[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
  [9]秦雁亭.许光达将军在忻州[J].文史月刊,2005,(09):25-31.
  [10]许光达.毛主席军事思想中的辩证法-学习笔记[J].哲学研究,1978,(09):17.
  [11]张广明.许光达在保德搞统战[J].党史文汇,2001,(02):28-29.
  [1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2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3]许光达.我军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科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0,(03):250.

原文出处:袁雪萍,张锐璞.抗战时期许光达军事思想探析[J].理论观察,2017(04):102-1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