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刘华清海洋战略观念探析
【绪论】刘华清海军建设思想研究绪论
【第一章】刘华清海洋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海军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措施
【第三章】中国海上力量建设思想
【第四章】刘华清“近海防御”战略思想
【结语/参考文献】刘华清海洋军事发展战略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海上力量建设思想
刘华清亲身见证了中国海军装备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从技术落后到具备较为先进技术,从实力弱小到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历程。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刘华清直接努力下,中国海上力量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创建了专门进行舰艇研发的第七研究院,诸如国产导弹驱逐舰研发项目、常规动力潜艇研发、核潜艇工程等科目项目纷纷取得成功,建立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海军舰船科研体系,为中国海上武装力量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以保卫中国的海疆安全。为实现海军现代化,建设强大海军,刘华清开始了海军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中国海军舰船科研体系的建立
近代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的研发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从晚清海军到国民党时期,海军舰艇大部分都是国外建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海防,从苏联“转让制造”了一批急需的舰艇和装备,这些舰艇与国民党起义舰艇构成了新中国的海上武装。但建国初期中国海军实力十分弱小远远落后于世界一流海军,难以很好的完成护卫中国海防安全的任务。随着,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撤退专家、中断了成套设备材料的供应,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一个沉重的打击。国际形势的恶化与国内经济的困难,促使党中央决定,中国海军装备研发要走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发展道路,建立中国自己的海上力量。
一、创建第七研究院,奠定舰船研发基础
1961 年 6 月 7 日,中共军委下达了组建舰艇研究院的命令,番号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刘华清任院长。②第七研究院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船研发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但是在建院开始,却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七研究院作为一个现代科研机构,首先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才。但新中国初立,百废待兴,科研人才极其匮乏,懂海军武器装备研发的更是寥寥无几。第七研究院的院、所领导和机关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陆军和工业部门,多数都不懂海军武器装备。
科研人员,多是从有关工业部门和海军所属科研单位调来的,大部分是解放后毕业的大专学生和一些留苏的年轻科技人员,缺乏舰船设计实践。
其次,在建立科研基地时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七研究院组建时,正处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在三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次序中,海军排在最后一名,这使得在建院之始就面临经费紧张问题,同时由于第七研究院刚刚组建,绝大数的下属研究所、研究院没有落实驻地,很多科研人员在废旧工厂办公,有的甚至住在报废火车厢里,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为保证第七研究院的舰艇研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刘华清开始着手逐步解决各项问题。对于管理和科研人才的缺失问题,刘华清提出采取“边干边学边提高”、“创业育人”的做法,颁布了《研究设计工作程序暂行规定》。
在院内注意排除“左”的干扰和影响,恢复了很多老专家和科研人员的名誉,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归国专家和技术骨干,给予信任敢于使用。在工作中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提出了很多培训和学习要求。
最后,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这一系列举措下,管理和研发人才的问题得到缓解,研发工作得以进行下去。对于科研基地建设,刘华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跑遍全国进行勘测选址,后在聂荣臻元帅和地方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在 1963 年将第七研究院的 15 个研究所全部建立起来。
科研人员和研究基地问题的解决,保证了第七研究院的研发工作可以继续进行。但随着研发工作的进行,建立中国海军舰船研发体系的最大问题出现了,因为受“大跃进”影响,导致研发工作背离了中央军委的任务命令,使研发工作几乎停滞。为此,刘华清确立了“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的方针,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的方针也成为了中国舰船科研体系的早期指导思想。
二、确立“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方针
1961 年 5 月 5 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第七研究院研究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批复。第七研究院的任务是:以核潜艇工程为重点,实现造船规划所规定的各项舰艇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定型工作,直接为海军建设服务。同时,根据军民兼顾、军民结合的原则,以一定的力量担负民用船舶的研究设计工作。工作方针是:集中一切力量,首先完成“二四协定”
①转让产品的仿制任务,并通过仿制,掌握和消化苏联转让的技术资料,培养和锻炼技术力量,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造船科学研究体系,为自行研究设计新型舰艇打下基础。
②中央军委的批复明确了第七研究院的研发任务和长远目标,理应成为全院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受当时国内政治环境影响,部分科研人员和有些领导干部,在“大跃进”、“大搞尖端技术的热潮”,只想干新技术,干高科技武器装备,对于“仿制为主”的方针不认同,对于“二四协定”上急需解决的产品不上心。造成了尖端常规一起上,近的远的一把抓,战术武器与战略武器、仿制产品与新产品研制并驾齐驱,进度过急,指标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舰船科研体系的建立。
③刘华清在调查中发现,几型舰艇的研制、仿制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理论研究项目,共计有 9000 多项,而实际落实的仅有 30%;重点项目安排落实的仅为 47%.同时还有部分科研人员,把仿制与科研工作对立起来,在仿制工作中机械工作,忽视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有些仿制项目,有的有图纸有样机,有的有图无样,有的有设备无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简单的仿制制造,必须要在仿制中进行科研工作,吸收、消化原有产品设计立足于国内变成自己的产品。为了完成中央军委的任务,建立中国舰船科研体系,刘华清在第七研究院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时,明确提出“确立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的工作原则,统一了全院思想,为中国舰船科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第七研究院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上,刘华清作了题为《关于仿制为主的方针问题》报告,首先明确了工作方针,必须搞仿制。新中国作为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要在短时期内赶上世界同等水平,仿制是一个必然经过的历史阶段,是一条捷径。通过仿制不仅可以尽快地拿到装备,武装海军部队,同时可以提高工业水平和学习仿制产品的设计技术,更主要的是通过仿制可以促使舰艇科研设计和造船工业体系的形成,从而为自行研究设计和自主造船打下基础。
其次,对仿制工作的具体做法给出了说明,“仿制必须与科研相结合”.仿制产品在国外来说已是多年前的产品,只搞仿制,会永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所以仿制是桥梁,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③在仿制工作中,要学习、消化产品的技术资料,掌握其中的先进技术,结合仿制产品安排科研设计任务,这样有利于科研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国防科研工作的道路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在执行仿制任务时,必须安排科研任务,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
方针的确立,统一了全院的思想认识,给舰船研发工作带来巨大促进。随后,第七研究院集中 65%的科技力量,成功完成了“两艇一雷”和“两艇一弹”的仿制工作。④1964 年 3 月,完成了五种型号战斗舰艇的仿制任务,解决了海军舰艇武器装备缺乏的问题,为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圆满完成多种武器装备仿制任务的同时,舰船自行研发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继研制出港湾扫雷艇、小型登陆艇、反潜艇护卫艇和护卫舰等多种海军舰艇,实现了由仿制向自行设计的过渡。
第七研究院在刘华清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对于建立中国舰船科研体系的任务要求,为未来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华清所提出的“仿制为主,加强自行研发”的科研方针,为中国海军舰船科研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思想
得益于第七研究院舰船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功,新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海军舰船研发体系,为中国海防事业提供了基本武器装备保障。虽然海军装备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但由于文革影响,海军武器装备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几乎趋于停滞。1982 年刘华清上任海军司令后,留给他的是一支舰艇装备“小”字当头,单纯追求吨位,舰艇科技水平很低的海军部队。这些舰艇吨位小,续航能力低,使用寿命短,遇有稍大一点风浪就出不了海,只能围着近岸沿海打转转。①这样武器装备落后的海军部队是难以承担,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维护中国海洋利益的重任的。加快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成为了刘华清任职海军司令后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提出海军装备现代化理论
对于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海军装备、如何进行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刘华清对此一直有着明确的计划。文革全面爆发后,刘华清由于敢于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对抗而饱受打压,在聂荣臻等领导同志的保护下,刘华清没有被完全打倒,虽然工作几经调动,但仍在为海军装备建设而奋斗。文革期间,刘华清先后担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等职,在特殊时期一直坚持着对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探索,促成远洋测量船和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型常规动力潜艇的上马,组织展开核潜艇研制工作。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使刘华清始终能够清晰把握住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刘华清之所以能够在刚刚上任海军司令之后不久,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军装备现代化发展战略,正是得益于他此前对海军装备现代化理论的深刻探索。
早在 1975 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副参谋长期间,他就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这篇汇报凝聚了刘华清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精华,全面而细致的论述了未来中国海军建设方向,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诞生于特殊年代,1975 年 6 月 18 日,海军会同六机部向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上报《关于海军舰艇 10 年发展规划的请示报告》。由于受到四人帮打压,作为主管海军装备科研生产长达 10 年之久的刘华清被排除在报告的研究制定之外。其后刘华清在阅读了这项报告之后,十分不认同。
在回忆录中他写道:8 月末,我看到了这份“规划”非常失望。①这份“规划”在刘华清看来有很大的问题,“规划”只强调产量,提出要达到 70 万吨以上规模,确不讲装备水平与质量,居然把早就落后的登陆舰和海上民兵装备,也列为了“五五”科研重点。②对于这份报告刘华清深感痛心,作为海军和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竟然作出一份这么不切合实际的“规划”.为了对国家负责,对海军负责,刘华清不顾个人得失,舍弃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将自己关于海军建设的意见写成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一文,毅然给上书中央。在汇报中刘华清详细阐明了自己对于未来十年海军装备建设的想法,他认为:“十年装备建设规划,应该是大大地改变目前海军技术装备的落后面貌,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更主要的应在战斗质量上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确保海军能够实现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来自海上的侵略,在粉碎敌人进攻之后,还要考虑到追击问题,能到中、远海去作战和较好地执行近海的作战任务,并满足对台作战任务。而现在制定的十年规划,我认为是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③接下来刘华清通过对”规划“中八个问题的逐一论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主张。《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在呈交给中央之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75 年 9 月 3 日刘华清将汇报上呈中央,9 月 4 日刘华清在将《汇报》稿抄送给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时,邓小平已经将他的汇报批给了苏振华:请你考虑一下,我看有些意见,值得重视。
随着《汇报》和邓小平的批示在海军的传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赞同支持的、也有怀疑和否定的。虽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刘华清《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但历史发展证明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的先进性。《汇报》中所提出关于未来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意见,为刘华清之后的海军装备现代化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新时期海军装备的发展战略
1982 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开启了海军装备现代化进程。在对当前形势反复的思考与对过去海军建设经验的总结中。刘华清得出一个结论:海军作为装备技术复杂的军种,全面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有一个过程,首先必须在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一个统筹全局的规划。①此后,随着刘华清海军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制定,最终确定了海军装备的现代化道路。
刘华清根据中央军委提出的”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的方针和海军提出的”近海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中的建议基础上,提出了要变”数量建军“为”质量建军“,实现由”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的转变,发展与近海作战相适应的中、大型舰艇,不再大量建造小型舰艇的海军装备发展战略。②中国海军建设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海军装备的发展有了指导思想。为贯彻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思想,1985 年刘华清开始实行了以”三步并一步走,15 年向前跨一大步“为核心的战略方针。
(一)”三步并一步走,15 年向前跨一大步“方针的提出
”三步并一步走,15 年向前跨一大步“是指,将 20 世纪末期海军三个五年计划建设连贯起来通盘考虑,使海军装备在 15 年左右时间跨一大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刘华清之所以提出这样战略方针,原因在于海军是一个多兵种构成的技术性战略军种,武器装备发展有着复杂的规定性和特殊的规律性。④海军装备,从研发到建造形成列装服役,有着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需要 10-20 年才能完成。将海军三个五年计划并为一个,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共同发展,这无疑是海军装备现代化的最佳途径。从 1985 年开始,刘华清组织编拟了《海军 2000 年前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划》、《2000 年的海军》和《海军 2000 年前装备发展规划》。三个文件,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刘华清领导下的海军集体决策的结晶。其中《海军 2000 年前装备发展规划》,是海军发展设想的具体贯彻与落实。
首先,是对海军装备进行调整整顿。为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发展符合未来海上作战的海军装备,刘华清提出调整整顿原则:清理和淘汰性能质量较差的舰艇、飞机及其他装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调整比例,均衡发展。①海军装备整顿,针对了过去海军装备质量差,老、旧、杂,辅助舰和一般飞机占的比例过高等问题,②为海军装备更新换代打下了基础。
其次,刘华清成立了专门的科研论证机构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保证。在当时百万大裁军的背景下,刘华清力排众议成立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是因为吸取了过去 30 多年武器装备建设的经验教训。刘华清说过:”我们武器装备建设过去多少年的教训,就是没有系统论证研究“.
过去很多时候只凭随便讲一下就作出决定,走了许多弯路,造成了浪费。因此,要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专门的论证机构,做好装备发展的起始阶段。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在成立后,取得了诸多成绩。截止至 1993 年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发展成为具有近百个专业技术门类,论证课题覆盖海军装备建设所有领域的强大科研机构。④以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和航空母舰为代表的多种先进海军装备,都是在此论证中心进行论证、研发的。
最后,刘华清开始对海军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工作。由于海军经费有限,科研技术水平不足,使海军现有装备要想在短期内在很多技术领域有很大发展,更换下一代武器装备是不现实的。只能对一些重要技术领域的重点项目,进行研制建造,如舰载直升机、反潜系统、舰空导弹、新型导弹驱逐舰等工程项目。海军现有武器装备的更新,提高了海军部队的战斗力,标志着海军装备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二)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刘华清的领导下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水面舰艇方面,形成了以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为装备核心的水面舰队。成功完成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艇的研发和建造工作,1994 年第二代导弹驱逐舰正式在海军服役,1996 年国产新型导弹护卫艇成功建造并交付海军使用。在对新一代海军舰艇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海军科研人员攻克许多技术难关,使中国海军装备的技术水平接近世界一流水准。现在,许多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都是在第二代舰船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建造的。水下潜艇方面,新一代常规潜艇顺利完成研发建造工作,于 1998 年在经过严格试验后正式交付海军服役,新型常规潜艇研制成功,使中国潜艇装备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大大缩短了中国潜艇部队与世界强国的装备差距。为了完成”近海防御“的海军作战任务,海军加大了对海军航空兵的建设,在刘华清领导下成功完成了,中远型导弹轰炸机、”歼轰七“歼击轰炸机等多种机型的研发工作。进入 21 世纪,海军航空兵已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新型歼击机、导弹轰炸机、反潜直升机、空中加油机等多种机型在内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最后,在海军尖端武器建设方面,完成了第二代新型核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刘华清亲自组建研制的 093 级新型核潜艇于 2007 年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真正拥有了可靠性高,隐蔽性能好,打击威力大的攻击型核潜艇,改变了中国核潜艇过去性能落后的局面。2012 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使用,圆了刘华清的”航母梦“,老将军虽然不能亲眼看到中国的航母在大洋上航行,但是他为中国航空母舰工程的贡献将被世人铭记。
本章小结
海军武器装备水平是一个国家海上实力最直接的体现,刘华清为中国海上武装力量建设奋斗到了最后一刻。刘华清将军亲身见证了中国海军装备从无到有,从没有办法自己造船到自主建造航空母舰,从只有几艘老旧舰船到拥有三大海军主力舰队的全部历史进程。在刘华清的领导下,中国海军建立了自己的舰船科研、制造体系,实现了海军装备向现代化迈进。刘华清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思想,对当今中国海军装备的研发制造仍起着巨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