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德国因素在晚清军事装备发展中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29 共4273字
摘要

  19 世纪中叶,接连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痛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彻底推翻了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统治阶层。部分开明官僚主张"中体西用",试图进行"洋务运动"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大力操办之下,兴办兵工厂、购买西方武器,甚至还创立了一支排水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强大舰队-北洋舰队。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打败了当时的欧洲陆军霸主法国,经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分裂的诸邦,使其综合国力一跃成为世界主要强国。其军事力量战力之强,炮火之精令世界叹为观止,更不要说对于当时还处于及其愚昧和封闭的中国人眼里。当时负责操办军务的李鸿章称其"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中最为著名利器" .此时的德国由于刚刚统一,主要的矛盾焦点依然集中在欧洲大陆,因此与清政府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加之德国为君主制二元帝国与清朝政体相似,而且当时也并无类似今日"对华武器出口限制"一样的武器出口禁令,因此可以向晚清政府输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德国强大的军事工业及其凭借军事力量崛起的历史过程与晚清推动军事近代化以强兵自卫的愿望初衷相符合。这一切都使得当时的清政府向德国寻求帮助,从此德国因素开始大量进入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之中。

  一、以淮军为代表的陆军装备

  淮军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新式陆军所取代,因此淮军就成为晚清陆军的典型代表。它作为近代中国首先西化,并且比较彻底的一直军队,在晚清陆军军事近代化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甲午战争前淮军装备之所以能在清军中居于领先地位,关键在于李鸿章对德国枪炮的积极引进。

  建成初期的淮军,因为借用洋枪队对抗太平军屡屡获胜。

  1864 年奕忻等人评价李鸿章的淮军"购求洋匠,设局派人学制,源源济用。各营得此利器,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 .淮军改用先进武器所取得的显著战果,使得清政府对洋枪洋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于是决定大量购买洋枪洋炮,从而迈出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1871 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制造的枪炮在西洋各国名声大噪,尤其是克虏伯在晚清军事贸易的大宗产品中,李鸿章为淮军装备了不少的克虏伯炮。1873年,淮军又购买15厘米35倍身长炮4尊、12 厘米 25 倍口径炮 8 尊,同时又与克虏伯厂商订购了几十尊四磅后门钢炮。1877 年淮军仿德国炮兵营的建制,淮军铭、盛各营及亲兵炮队陆续购买装备了克虏伯炮 114 尊,组建了新式的炮队19 营,每营克虏伯炮 6 尊,每炮配马 7 匹,创办了克虏伯炮车队,聘请德国教习按德军章程操练。李鸿章对此颇为得意,并吹嘘说:"此项炮队,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中最为著名利器".

  李鸿章购买德制武器大多数是通过德商洋行斯米特公司。1883 年总理衙门令李鸿章"多够精利火器如毛瑟、哈奇开斯各枪、克虏伯炮,限三月来华" .李鸿章与德商议定购克虏伯山炮一百门,配齐器具炮弹,限七月交运。1884 年李鸿章要求与德商斯米德公司,"今年购置新式后膛枪炮,皆令大清驻德大臣李凤苞及德商斯米德订造,颇能精坚适用".此次向德商订购的德制军火就有:

  克虏伯 7.5 厘米过山钢炮一百尊、毛瑟枪五千支,并配有大量的枪弹和炮弹 .后期,在李凤苞劝说下李鸿章,舍弃枪质较优价格昂贵的英制马蒂尼枪,而是选购价格较为便宜且质量也较好的德国毛瑟枪,连续两次订购两万杆。这些德制装备大大增强了淮军的战斗力,成为晚清国内的一支陆军精锐。

  1884年,徐景澄接替李凤苞出任驻德国大臣并长达10年之久。他思想开放,善于向西方学习,曾经多次前往克虏伯厂考察,并将克虏伯炮与西方其他炮做过比较研究,所以他的建议对清政府陆军装备近代化颇有影响。1885 年他在"致总理衙门函"中称:"克虏伯钢炮名冠欧洲,非英阿姆斯特朗厂所能及也".后来他又致函清廷说"克虏伯炮钢坚击猛,实出阿姆斯特朗之上" .在徐景澄的大力推崇和具体操作下,以淮军为代表的晚清陆军大量购置了克虏伯炮。

  在以淮军为代表的晚清陆军装备上,后期大量采用德国的制式武器装备,影响了晚清军事近代化中的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崇尚德国军制和德国制式武器装备成为晚清陆军的普遍状况。促成了晚清陆军武器装备由冷兵器为主向热兵器为主的近代化过渡,使得晚清陆军武器装备逐渐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二、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海军装备

  另一方面,德制武器装备对晚清军事近代化影响比较集中体现在北洋舰队的建设中。北洋舰队组建起步阶段李鸿章主要向英国订购军舰,自 80 年代起逐渐转向德国购买。几番曲折,终于在 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组建成军。其共用大小舰船 20 余艘(不包括鱼雷艇及其他辅助船只),海军一支,规模初成。从而开创了晚清海军近代化,代表着古老中国第一波军事近代化的主要成绩。

  北洋舰队筹办之初,经历了从英国购买"阿思本舰队",因英国人诸多挟制,清政府又将此舰队退回变卖,以及后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介绍购买落后过时的"蚊子炮舰"的惨痛经历。之后筹办北洋舰队军务的李鸿章,意识到创建独立且先进舰队的重要性,因此李鸿章也开始逐渐改变最初完全依赖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购买舰船的做法,李鸿章说:"德国陆军枪炮操法,最为擅长,近来水师铁甲兵船亦日新月异" .转而委派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实地考察并且直接向德国船厂和兵工厂订购舰艇及枪炮。

  就北洋舰队所主要装备的舰船来说,德国装备占了绝大部分。虽然德国并非老牌海军强国,但凭借其发达的造船工业基础和舰艇的优越性能,使得"德国制造"最终在大清海军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洋舰队两千吨以上的大型主力舰中,德国制造的八占其五,而七千吨级别的核心主力铁甲舰镇远和定远均是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综合考虑排水量、火炮、速度、装甲和马力等重要参数指标,镇远、定远、来远、经远更是位列各舰之首。尤其是在 1880、1881 年在德国伏尔铿船厂订购的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不但为中国从来所未有,即在外洋各国中、亦属数一数二之精品。有此利器,未始非中国之光也",被誉为"中国水师之长城" .办理军务的李鸿章也称赞二舰:"中国自办筹师船以来,实惟此为攻坚御敌之利器。"1885 年,李鸿章在英德两国船厂分别订购了靖远、致远和来远、经远四舰,这在引发了英德船厂的竞争。而在竞争中获胜的是德国战舰,不但得到了来自英国的北洋舰队副统领琅威理的赞许 ,且李鸿章亦认为:"来远、经远两快船,自以来远更为坚致,……德长之船实架英厂之上。" 至此,除枪械火炮外,德国的造船技术也给当时清政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894 年的《申报》称:"在泰西各国中独树一帜,……实高出泰西各国之上" .可见在当时,即便在海军及其造船方面,德国也俨然对晚清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19 世纪末的世界主流国家海军装备,主要是舰炮的装备和使用。当时的北洋海军中,舰艇的来源主要是英德两国,舰艇上装备的舰炮也是考量德国在晚清军事近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的主要体现。

  2. 此表只列出北洋舰队 2000 吨级别以上的主力舰

  表 3 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德制战舰还是英制战舰,都大量装备了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克虏伯火炮。在德国订购的火炮装备北洋舰队主力舰艇后,使北洋舰队真正意义上成当时亚洲海军之冠。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德制大口径火炮的购入,使得晚清海军在世界海军中的排名明显提高。1891 年被排位世界第 8 大舰队 .尤其是"定远"和"镇远"二舰的 305 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巨炮,在甲午海战中对日本联合联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纵观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晚清海军装备,德国因素始终贯穿其中。在 1894 年黄海海战时,十艘参战舰艇中,五艘主力舰是德国制造,其中还包括仅有的两艘核心铁甲舰"定远"和"镇远".

  德制舰船已成为北洋舰队的绝对主力。此外,德国工程师汉纳根还为北洋舰队的旅顺和威海卫海军基地设计并修建了全部岸上炮台,并且在炮台上悉数安装了德国克虏伯后膛装巨炮,极大地增强了北洋海军军港的防御能力。北洋舰队的成军是中国创建海军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晚清中国海军走向近代化的一次积极的探索。总的来说,晚清时期德国影响下的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虽然使得晚清的军事力量逐步摆脱了落后状态,步入近代化之路,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改变晚清军事落后的局面。究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西方世界的军事崛起及其军事近代化进程是建立在强大且稳定的近代工商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相比较以传统封建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晚清社会经济基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近代化是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推动军事装备的引进和交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在华利益,并非是一心一意的要帮助晚清政府实现军事近代化。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历史原因,我们在考量晚清军事近代化中德国因素时,要从中得到几点启示。首先,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要努力学习、积极模仿,并且要自力更生,尽量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当今时下的中国军事工业之所以能够生产出世界顶尖歼 -15 舰载战斗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正是努力学习、积极模仿和自力更生的结果。其次,对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要积极与制度、管理改革相互适应,并且注意结合本国国情。1894 年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对决,就深刻的体现出了指挥与管理的问题,从而使得本来被西方世界普遍看好的北洋舰队败于日本联合舰队。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军事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现代化。最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实力,提升国家科技水平,使得自身拥有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经济基础。运用自身的内在因素促进和发展,并打破军事变革主体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使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能走上自我更新、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长仁 .《李鸿章全集 ? 奏稿》。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版 , 第 29 卷 , 第 1277 页 .
  [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中华书局 ,2008 年版 , 第 25 卷 ,第 1 页 .
  [3] 李鸿章 .《论购新式火器》。《李文忠公全集》。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74 版 , 译署函稿卷 15, 第 23 页 .
  [4] 李鸿章 .《借款购备枪炮折》。《李文忠公全集》。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74 版 , 奏稿卷 49, 第 4-5 页 .
  [5]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第3 册 , 第 595 页 .
  [6] 徐景澄 .《许文肃公全集》第一卷 . 第 1、15 页 .
  [7] 表格引用乔伟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近代化》一文 .
  [8] 再论中国兵轮出洋保卫会说 . 申报 ,1885-10-09.
  [9]《中国武备读论》。 申报 ,1882-03-11.
  [10]《李鸿章全集》。 海南出版社 ,1997 版 , 第三册 , 第 1641-1642 页 .
  [11]《照录西字报详论新船》。 申报 ,1888-04-11.
  [12] 梵百川 .《清季的洋务新政》。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版 .
  [13]《论德国精于制造》。 申报 ,1894-04-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