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与微课引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02 共5453字
摘要

  一、引言

  微课的兴起是教育教学信息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得到众多高校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参与比赛的学校超过1600所,参赛选手逾12000名。比赛充分利用平台进行网络互动,参赛作品的网络点击数较高,特别是获奖作品平均网络点击次数达到12730次,网络评论次数达到288次。在首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已于2014年3月启动。

  在此背景下,微课比赛活动也已推广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领域,例如,江苏省教育厅于2014年6月启动了首届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师微课教学竞赛。作为一种创新型赛事活动,首届竞赛引领全省普通高校掀起了军事课微课建设的热潮。微课在军事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的一项实践内容和时代课题。

  二、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军事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军事课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

  高校军事课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业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江苏省高校为例,已经历两轮省级军事课课程建设考评,以评促建,成绩显着。新形势下,***主席"强军目标"对高校国防教育及军事课课程建设提出了更丰富的时代要求。从2013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使学生毕业时间与征兵时间有机衔接,各级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在加大对大学生的征集力度。这都要求深入推进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为实现强军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强军目标的时代要求,同时与高校优势专业、重点专业相较而言,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目前仍处于低层次、滞后的状态,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一)军事课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

  专业是社会分工及职业分化的结果,也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基于专业社会学的角度,"专业化"是指一种普通职业经过不断发展,逐步达到专业标准,并取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1]

  高校军事课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专业化是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与国防教育水平的关键,也是军事课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高校军事课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并不高。首先表现在军事课师资来源多元化。军事课教师有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有毕业于军事院校的,也有军队转业的干部;从事军事课教学的,专职的少,兼职的多,以江苏为例,据统计,2011年全省44所本科院校632名军事课教师,其中,专职教师66人,兼职教师410人,外聘教师156人;[2]校内兼职教师中有"两课"教师,由辅导员承担军事课教学任务也是个普遍现象。其次,师资学缘结构多元化,这点和来源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具备国防教育方向教育学专业学习经历的少,来自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多。最后,军事课师资队伍在"入口处"即成了"杂牌军",必然造成军事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在教学设计、教学表达能力、教研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学生对军事课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虽说开设军事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学生对军事课的学习还停留在被动接受阶段。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军事课的认识不到位,凡看到新学期课表,对于高校开设军事课表示疑惑不解的为数不少。二是在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下,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单向传递信息,[3]忽视了"95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因此,少有学生表现出对军事课的特别关注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状况自然与军事课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也存在直接关系。

  (三)军事课课程改革相对滞后

  目前,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尚处于满足上级考评要求这样的低层次阶段,与高校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相较而言,课程改革严重落后。部分课程先行先试,已经与新型的教学模式或学习方式诸如翻转课堂、混合学习、MOOCs相结合。然而对军事课课程改革如何开展,很多军事课教师既无方向也无抓手,比较迷茫。有学者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军事课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采取开放式的专题教学等新思路,[4]

  但限于军事课教师现有专业水平以及军事课紧张的学时,实践效果不尽如意。

  (四)军事课课程在高校地位偏下

  在高校开设军事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军事课在高校教学工作中仍处于边缘地位。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学校领导对军事课的认识仍不到位,对军事课课程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二是高校开设的军事课尚无明确学科归属,对于军事课教师并没有设置独立的职称系列,军事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建设也就缺乏学理支撑。

  三、微课在军事课教学中的应用为课程建设带来的机遇

  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来。"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典型特征是主题突出,短小精趣,以教学视频为核心,构成多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根据首届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师微课教学竞赛的要求,参赛教师可自选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时长为15-20钟的教学视频,并提供与视频配套的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时代军事课发展的良好契机,成为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有效工具。

  (一)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

  以美国社会学家利伯曼(M.Liberman)的观点来看,"专业化"指标应满足"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不可替代性)、"理智性技术"(专门化的知识体系)、"长期的专业训练"以及"自治组织"(专业标准委员会)等基本条件。[5]微课可从专业训练着手,帮助军事课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形成系统的专门化知识体系,提高军事课师资培养的实效性。因此,微课固然不能解决军事课教师专业化现存的全部问题,但能够从现状出发,以实际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与在高校普遍的约40分钟一节课相较而言,微课只有15-20分钟,它作为精品学习资源和新型教学形式,对军事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他们在教学技能上的全面发展。以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参赛教师最重视的依次是微课的教学设计、确定主题、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制作课件等环节。[6]

  首先,微课促进课堂精细化教学设计。军事课教学时数紧张,在本科院校为36学时,在高职高专院校仅为24学时。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科技等内容极为丰富的章节,教师手握有限的学时,不免捉襟见肘。而微课的时间更短,这对军事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微课制作、设计先行",这就需要军事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准的取舍力,在上微课前要更深入和广泛地收集教学素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综合考虑,系统化设计,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取小的切入点,就选定的知识点作出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案,把知识点讲清、讲透,实现"精确打击",同时满足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利用碎片时间的需求。其次,微课促进教师教学表达能力提升。因时间限制,微课必然要求微言大义,教学过程简练。所以,军事课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精炼规范,像一名军人在公开场合发言那么的干净利落,避免口头禅,逻辑清晰合理。再次,微课促进教师教研水平提升。微课播放时间短,传播范围广,使用便利,给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带来了变化。一方面,借助微课这一载体开展教研,可节约时间,避免了传统的观摩录像用时过多的问题,使得教研活动变得更加高效。这一点对于目前高校军事课师资队伍中为数众多的兼职教师尤为重要,他们或为教管人员或为辅导员,本身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教研时间有限,微课应用于教研活动对他们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微课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研内容,在微课这样真实而又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军事课教师如身临其境,更容易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及提升,[7]并重构、优化自己的教学。最后,微课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微课的内容虽精简,形式却是多媒体、立体化的,它对课件制作、视频拍摄及后期编辑都有一定要求。

  通过微课制作这一完整过程的历练,军事课教师更为纯熟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逐步提升信息素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功能定位的导向不仅是帮助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更应是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学生才是微课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在设计制作微课时,最主要的因素是要考虑新时代军事课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一是满足"95后"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微潮流"在网络上兴起,微博、微信、微视频已成为当前"碎片化"生活空间中人际交流、信息分享、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这是网络技术与现代生活方式调适的结果。学习方式也不能置身事外,微课潮可以看作是微视频潮流在网络课程建设的自然延伸。[8]

  二是凸显"95后"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适应其以我为主、为我所取的学习习惯。将微课应用于军事课网络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愈加突出,例如视频点击播放与否就由学生自己掌控。与此同时,军事课教师也将实现从主体到主导的角色转变。可预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必将让位,而师生互教互学渐盛,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深化军事课课程改革

  微课在军事课课程改革方面的作用之一是可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式就目前实践来看,主要有课内差异化教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翻转课堂等三种。结合军事课学时非常有限的现状,建议将微课作为基础性的支撑资源,以支持翻转课堂在军事课教与学的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军事课知识在课前进行信息传递,在课堂完成吸收内化,即学生通过互联网使用微课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9]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在此过程中,微课是学生课外自学的核心。微课在军事课课程改革方面的另一作用则是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导向。微课的用户即学生,如果某一节微课在网上收获广泛的浏览量和好评率,说明它是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并且学生在网上点评的自由度,显然比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要大得多,信息数据更为真实可信。我们理应充分利用学生在网上使用微课留下的宝贵信息,着力发现并研究学生的真正需求、真实想法,将学生评价置于重要地位,真正将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主转换为以"学"为主,这有利于军事课课程改革有的放矢。

  (四)提高军事课课程建设水平并提供展示舞台

  长期以来,军事课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不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军事课课程建设的前景,固然离不开上级政策和有关要求的落实到位,更需要军事课教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有为才有位。微课在技术难度上正逐步向着"零门槛"发展,普通的教师都可以基本掌握它的设计与制作,同时,微课具有在线传播的特质,因此,微课正在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师展现自我风采的一个舞台,这是开放的、宽广的"、草根"舞台。微课这一"舞台"将军事课和高校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平等地置身于网络大平台,前所未有的将高校军事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公平地处于同一起跑线。现在则需要军事课教师自身加倍努力,牢牢抓住微课契机,登上"草根"舞台,充分展现军事课教师的风采,展示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成果,扩大军事课在校内外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资源。

  军事课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在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不平衡,如在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将微课作为重要抓手,秉承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突破师资、时间、地域的限制,以网络为平台推进军事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低成本地推动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虚拟课堂的互动,实现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有利于军事课课程的总体提升与均衡发展。

  四、结语

  微课的出现契合了互联网"微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已在我国高教领域掀起一股建设微课、使用微课、推广微课的浪潮。[10]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课教学,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推动高校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引导大学生主动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微课不仅带来军事课课程建设新的契机,也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军事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应站在强军目标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以微课建设为抓手,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去深入开展高校国防教育与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2][4]胡勇胜。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军事课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0):140-142.
  [3]鲁伟。论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60-62.
  [5]梁卫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91-92.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罗刚淮。从"微课、微型课题、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0):47-49.
  [8]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9]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10]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