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特种兵论文第七篇:美军“蟒蛇行动”中特种部队的应用特点
2002年3月2日拂晓, 驻阿富汗联军在阿东部加尔代斯山区打响了代号“蟒蛇行动”的联合作战行动, 目的是歼灭潜藏在夏西科特山谷中的“基地”组织残余武装。根据美军官方报告, “蟒蛇行动”共毙敌800多名, 美军阵亡8人、伤80余人, 被宣传成一次辉煌的胜利。但不容忽视的是, 由于计划和情报工作的失误、人员和武器分配不合理以及严重的指挥问题等, 美军在交战之初一度陷入被动并遭受了较大伤亡。
序幕
2002年初, 美国军队和情报机构驻阿富汗各单位的代表在喀布尔一处戒备森严的建筑召开会议。当时的情况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已被击溃, 北方联盟进入首都喀布尔。从理论上讲, 整个国家已处于美国与北方联盟各路军阀的控制下, 但“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及其追随者仍然逍遥法外。此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商讨下一步行动。
中情局驻喀布尔的情报人员向与会者介绍, 根据获取的情报, “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正在阿富汗东部加尔代斯附近地区重新集结。一位来自“三角洲”特种部队的中校军官问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情报人员答道:“夏西科特山谷。”
在中央总部的统一指挥下, 汲取之前托拉博拉战役失败的教训, 美军改变了“单纯依靠空中力量、特种部队和阿富汗当地武装”的战法, 行动中综合采用特种部队渗透、特种部队配合当地武装进入目标区清剿、地面部队引导空中力量打击, 常规作战部队实施空中突击并封控周边等手段, 展开了“蟒蛇行动”。
先天不足的战前准备
托拉博拉战役失败之后, 美军指挥官开始思考是否仍然全程使用非传统作战模式。塔利班政权已经被击溃, 现在的主要对手变成了“基地”组织, 其成员大多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车臣和沙特的宗教狂热分子, 作战极为顽强。面对新情况, 美军指挥官开始思考采用与传统作战模式相结合的联合特种作战模式。
2002年1月, 美军组建了一支由美国人和阿富汗人混编组成的部队, 命名为“铁锤”特遣队。美国部队是由第5特种大队第3营的“阿尔法”小队人员和中情局特工组成的“得克萨斯14”小分队。
与此同时, 在位于阿中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 有许多身穿阿富汗当地服装的美军人员, 他们来自一个秘密单位——第11特遣部队,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 即猎杀美国最危险的敌人。该部队主力是“三角洲”部队人员组成的绿色特遣部队, 以及“海豹”6队人员组成的蓝色特遣部队。
在巴格拉姆忙碌着的还有一个情报整合小组——“猎刀”特遣部队, 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涉及阿富汗的所有情报并进行分析。下辖的“先遣作战部队”侦察分队, 主要任务是深入敌占区进行高风险的侦察任务。该部队既可以在传统战场上深入敌后进行战术侦察, 也可以渗透进敌国首都, 为执行直接行动任务做准备, 必要时还可引导空军战机打击目标或执行狙击等直接行动任务。
依据俘虏的口供和已掌握的“基地”组织招募情况, 美军判断认为, “基地”组织成员试图在山谷中过冬, 然后发起春季攻势, 山谷中大约有150~250名武装分子。他们很可能和平民混杂在一起集中在谷底的村庄中。通过对相关情报进行综合研判, 美军指挥官普遍认为山谷中的敌人不大可能顽抗, 大都会望风而逃, 而且很有可能选择位于东面山脊的一条小路。因此, 美军决定, 在美军特种部队的协助下, 由“铁锤”特遣队作为主要作战力量, 从西面进攻夏西科特山谷, 由“瑞克卡森”部队, 即享有盛名的美陆军101空中突击师第3步兵旅负责封锁向东与向南的各条道路, 封堵敌人可能的逃跑路线。这样做, 一是易于找出混杂在平民中的“基地”分子, 二是避免让美军成为占领军。这与美军方高层尽量减少使用常规作战部队的想法不谋而合。美军中央总部批准了这次综合运用阿富汗部队、特种部队和常规作战部队的作战任务, 将之命名为“蟒蛇行动”。
为加强各部队之间的协同, 以第10山地师师部作为前方司令部, 统一指挥特种作战部队与常规作战部队的作战行动。然而, 第10山地师不仅人员不足、兵力分散, 而且师部的参谋人员1/3都是缺乏经验的新手。此外, 由于情报工作不力, 前方司令部在制订作战计划时根本没有料到会遇到顽强抵抗, 因此并未强调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重要性。更为致命的是, 空中部队司令部作战中心的参谋人员并没有依据联合作战准则, 将指挥空中打击的权力移交给地面部队指挥官, 这一切都造成了“蟒蛇行动”在最初阶段, 地面部队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在行动开始前, 中情局的情报员得到线报, 夏西科特约有580~700名“基地”组织武装分子, 是原先估计的3倍多, 而且他们不在谷底的村庄中, 而是在环形山谷的高地上, 甚至已经抢占了多个制高点, 做好了充分的迎敌准备。所有这些情报, 美军前方司令部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尽管敌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均超出预期, 且已明显做好迎敌准备, 他们认为“单一消息来源”的情报不可靠, 没有及时对作战计划进行修订, 甚至未将此信息通报给参战部队。就像以往一样, 将领们的错误最后让前线官兵付出了代价。
描述美军“蟒蛇行动”的画作
美军在阿富汗山区搜索恐怖分子
一击即溃的接敌反应
军中有句名言:只要与敌遭遇, 一切计划都会发生改变。
3月1日夜11时33分, 担任主攻任务的“铁锤”部队乘坐30余辆卡车从加尔代斯出发, 这支以阿富汗人为主、极度缺乏战斗经验的部队在准备了2个月后, 终于等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但由于糟糕的路况, 车队一片混乱, 并且因为打开的车灯, 暴露了自己的行进路线。清晨, 他们终于费尽周折地抵达山谷, 准备发起进攻。在遭到“基地”武装分子的迫击炮轰击后, 阿富汗士兵乱作一团, 部队序列被打乱, 不得不全体撤退。
“瑞克卡森”部队在没有“铁锤”部队的夹击配合下, 按计划设立阻击阵地, 建立封锁区。在“瑞克卡森”部队着陆片刻之后, 敌军便开始发动猛攻, 其迫击炮火力令美军感到震惊。在枪林弹雨中, 美军仍成功建立了3个阻击阵地。按计划, 美军占领阻击阵地是为了对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敌军都在高地上, 他们显然不会选择从这些阻击阵地前逃跑。
先遣作战部队的3个侦察小组一直焦虑地关注着战况, 并多次呼叫空中打击, 但未能得到及时回应, 或者在呼叫一两个小时之后空中打击力量才姗姗来迟, 贻误了战机。侦察小组面临的问题是虽然他们比“瑞克卡森”部队更能清楚地观测敌军阵地的位置, 但后者却享有火力优先权, 战机会先响应“瑞克卡森”部队的呼叫。
随着时间的推移, 侦察小组逐渐克服了通联上的障碍, 引导战机端掉了许多“基地”组织的迫击炮阵地, 战绩突出。3月2日午后, 各部队指挥官对于战局的发展形成两种不同的看法。“铁锤”部队始终持消极态度, 且他们正在撤离夏西科特。“瑞克卡森”部队士气低落, 他们无法按计划建立阵地, 还遭受了伤亡。只有先遣作战部队, 认为敌人已受到很大杀伤, 对形势充满信心。就在此时, 在无伤亡的情况下, 第11特遣部队指挥官特雷邦准将不顾绿色特遣队指挥官布拉巴尔的反对, 毅然决定对先遣作战人员进行调整, 由对战场不熟悉的蓝色特遣部队接替大部分绿色特遣部队。
在“蟒蛇行动”中, 捕食者无人机曾解救美军士兵
损失惨重的塔寇喀尔之战
塔寇喀尔顶峰是山谷中最为理想的观察点, 可监控整个山谷。美军蓝色特遣部队指挥官海德少校违反侦察常规, 在观测点附近机降着陆, 遭到了武装分子的猛烈袭击, 直升机多处受损, 最终在塔寇喀尔顶峰以北1000米处迫降且无法起飞, 随时有被敌人发现并围攻的可能, 慌乱中坐在门边的突击队员罗伯茨掉出了机舱, 深陷敌人重围。
在了解到敌军已发现迫降的直升机, 并打算对其进行围攻的时候, 机组人员及队员无法对战友罗伯茨进行施救, 只能撤离。
特雷邦下令海德带队乘车驰援, 这样的延误使罗伯茨失去了最后的生存机会。前去营救的突击队员与武装分子发生激战, 在罗伯茨下落不明, 队员中1人阵亡、1人重伤的情况下, 突击小组决定徒步向山下撤离, 并紧急向前方司令部报告, 要求快速反应部队支援。
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时间出动, 由于事出紧急, 他们出发时并没有人明确告知目的地和具体任务, 而是直接被送往行动区, 并在错误的着陆区着陆, 快反部队人员重蹈覆辙, 再次陷入敌军包围圈, 快反部队与敌军展开了激斗。最终, 在无人机的火力支援下, 才得以撤离。
3月4日晚, “瑞克卡森”部队指挥官将作为预备队的第187步兵团第1营投入战斗, 沿东面山脊向南对夏西科特山谷发动攻势。在接下来的作战中, 美军综合运用了各种火力。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 第1营一举攻占多个阵地, 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塔寇喀尔之战之后, 特雷邦不得不解除了海德的指挥权, 仍由布拉巴尔负责战区的侦察任务。不久之后, 在布拉巴尔等指挥官的带领下, 阿富汗部队终于攻占了夏西科特山谷, 夺取了当地的控制权。
战例点评
“蟒蛇行动”是美军近年来所实施的一次典型的大规模多兵种联合作战, 其中特种作战力量的运用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美军在组织和实施“蟒蛇行动”时的组织序列、指挥关系、兵力分配、接敌反应和方案调整等, 我们可以看出“蟒蛇行动”中特种部队运用的主要特点。
一是特种作战已成为美军地面联合作战的主要要素, 特种部队作用日益凸显。在此次行动中, 美军的特种作战行动覆盖战术、战役和战略各个层次, 任务类型包括特种侦察、特种突击、引导打击等多种样式。在参与“蟒蛇行动”的诸兵种中, 特种作战投入兵力最少, 但作用却十分突出。在特定的阶段, 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美军地面联合作战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二是联合作战已成为美军特种作战的常态。不仅有各军种特种部队的内部联合, 也有美军特种部队与盟国特种部队的联合, 特种部队与常规作战部队的联合, 同中情局等秘密情报机构的联合, 还有与战区当地武装的联合。这种联合不是作战力量的简单叠加, 而是指挥控制、情报信息、火力打击等方面的深度联合。
三是特种部队力量布局结构多元, 各特种部队战时实施统一调配, 混合编组, 分级控制。从能力类型看, 美军各军种依照各自的任务重点分别组建了特种部队。从使用方式看, 美军特种部队既有执行战役战术任务、相对公开透明的“白色特种部队”, 也有执行绝密战略任务、其行动不为美国官方所承认的“黑色特种部队”。在“蟒蛇行动”中, 分属于“三角洲”“海豹”、第5特种大队等各军种特种部队的人员根据任务需要进行混合编组, 加入分别由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中央总部特种作战司令部、阿富汗战场情报整合小组组建的特遣部队, 其任务各有侧重, 既有联合使用, 也有分级控制。
美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
但是, 从整个行动由计划到实施的过程来看, 美军在指挥体制、情报保障、火力支援和战场指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联合指挥体系的前置机关运转不畅, 使整合效果大打折扣。行动涉及众多单位, 仅参与的地面部队就包括5支特种部队和4个常规作战单位。美军为各参战单位规定了相应的作战指挥权、作战控制权、战术控制权和支援责任。然而, 处于这一庞大指挥和控制体系关键位置、负责协调一线作战力量的战术控制机构——前方司令部, 却是以最晚进入阿富汗的第10山地师师部为基础组建的, 其对联合特种作战和相关部队都缺乏了解。此外, 空中力量司令部没有依据联合作战准则, 将指挥空中打击的权力移交给地面指挥官。地面部队如需空中支援, 仍要向空军或海军提出申请, 导致贻误战机。
二是美军高层利用先进通信技术越级指挥, 严重干扰战场决策。美军在结构体制上虽趋于扁平化, 但指挥和管理方式却仍在走“集中化”的老路。军队高层忽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的特性, 习惯于借助于现代通信手段直接指挥战斗, 对一线作战部队管得太细太死, 令战场指挥官难以依据形势作出正确决策, 从而贻误了战机甚至导致战斗的失败造成较大人员伤亡。
三是过分依赖技术情报, 部队侦察和人力情报未受到应有重视。由于“基地”组织极善伪装, 且采取了严密的通信安全措施, 卫星与无人机侦照以及通信拦截几乎无法获得有用的情报。事实上, 担负战区侦察任务的先遣作战部队曾预先派侦察小组潜入夏西科特山谷, 并获得了有关敌军部署调整的重要情报。然而, 美军将领却因为过于相信高技术手段, 反而对部队侦察情报未予以重视, 没有据此对作战计划作出修改, 也没有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致使部队在交战之初即陷入被动挨打境地。
四是作战计划拘泥于特种部队支援常规部队的教条。常规部队在行动中享有火力优先使用权, 这使得处于最佳观察位置的特种部队无法及时引导空中火力打击, 多次错失战机, 给部队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
点击查看>>军事理论特种兵论文(精选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