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发挥军事科技帅才的引领作用
军事大科学工程的发展既要重视技术研究、又要重视战略研究,要有一批懂科学、懂技术、同时也懂哲学、懂国际政治的战略研究人员,尤其要熟悉基础学科的动向和趋势提出技术创新的方向。军事大科学工程中随时随地都有创新活动,就更需要科技帅才。所谓的科技帅才就是指在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广博的学识,取得过重要科学发明成就,通晓有关科学领域的设计实验工作,并具有杰出的科学组织管理才干的优秀科学家。他们有能力组织和协调有众多科技人员参加的重大的研究、发展与试验项目。
将科技帅才引领作用结语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爱国和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来影响和指导团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和分析各种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科技帅才可以深刻的掌握其精华内涵,对团队中的科研人员可以加以开导,在面对困难时,也可以积极的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二是可以随时学习新知识,掌握团队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动态。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科技帅才必须要具体对新知识获取的强烈愿望,随时可以给自己的研发团队带去新思路、新观念、新学潮等等。三是要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又要拥有文艺气息。科技帅才要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军事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军事观点去管理自己的团队,让自己的团队人员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又要懂得生活的乐趣,可以时时处处的让团队感受到宽松的文化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到军事科研中去。
2 加强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的有机统一
军事大科学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科学工程,这就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工作机制,而每一个版块、领域的创新活动都是自主产权,这样协同起来就是自主创新。二者这样就可以在整个工程中有效的统一到一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谈到协同创新其实是一种人类为了同一目标的行为和过程,这就需要通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打破行业、地域、部门的界限,构建协同的创新平台,有效提高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活动组织能力。
在复杂的大工程中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就可以促进不同的自主创新主体间的充分合作,将不同领域的自主创新元素整合成一个系统的大的自主创新体。一个高水平的国家大科学工程要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军事工程的价值,起到自主创新链条中的引领作用,这些都需要国家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统一整体的文化素质和爱国意识密不可分。军事大科学工程要首先以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核心要点,根据军工产品的特点和创新问题的规律,形成国防目标与科学自由探索相结合,领域自主创新和不同领域的协同合作相结合、部门之间分工与协调相结合的国家军事科技政策的特殊体系,建立部门科研成果协调机制,着力形成领域间的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创新体系。中国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其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就必须提高国家军事大科学工程中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与整合能力,形成中国特色的以倡导、鼓励和支持协同创新的政策体制和体系,把由国家支配的科技资源着重用于提高国家军事的自主创新能力。
3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理解一直是很多唯物主义辩证者争论的焦点,其中就有美国布什的科学研究线性模式、弗拉斯卡蒂指南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维象限模式等理论对军事大科学工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实施大工程科学研究过程中要遵循有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结合,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应该是传统的线性模式,它们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的也有相互的关联性,这就引导了基础研究可以很快的过渡到应用研究上,很多领域的科技研究现在基本上都合二为一了,基础研究现在也向跨领域、跨文化、跨国家等等方面发展,这些就需要科研人员下大工夫去玩味,整合出一个为应用研究的好思路。因此,在重大科学项目的研究中,科研人员更应该注重应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导向性的基础研究,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出新的创新思路。
4 寓军于民的融合技术创新是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举国成立了“两弹一星”这样的军事大科学工程,当时我们没有任何的基础和科学实力,毛泽东主席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举全国之力来搞军事大科学工程。这样国家领导人也就很快的洞悉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是多么的重要,它涉及到了国家整个创新科技水平的体系怎么建立,国家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军事事业怎么有效的协调的大问题,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走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新路子”,这是强国之道,也是强军之路。
1982 年邓小平就提出十六字方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现在,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也不单单只搞军工产品,也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为了建设军队的现代化,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自主研发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建立一批寓军于民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面依托非国防科研单位建立的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已建成的重大科学工程、野外观测试验台站和各类分析测试中心等构成的 , 这些机构都能够为军工产品或者军事需要提供基础的研究成果和一些实验及相关的一线数据支撑,这些都是国家主导下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创新建设形成的,凡是每个非军用的科研单位的实验平台都是军用的备用平台,这样就彻底打破了军民分裂的机构,让非军用的科研单位为军事大科学工程提供基础性调研数据和科技创新成果,国防科技研究单位也就可以专心研究技术的开发和武器装备的研发改进上的应用研究中来,二者在统一协调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军队科研单位吸收一批爱国的民间科研人员,加强军队创新性研究团队建设。在军事大科学工程中的产能问题上,军队相关部门完全就可以把一些原件生产交到民用企业来进行生产,由相关部门来统一管理。
5 加强多领域多学科的合作是必要环节
军事科技领域是一个创造多于模仿的领域,而创新离不开宽厚的多专业融合基础,个性化的学科交叉共融。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使得未来战争形态呈现了新的变化,军事大科学工程的未来发展必须瞄准未来战争、瞄准实战化需求,加强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1)军事科技发展体现多领域多学科融合趋势。现代军事科技以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前沿成就为基础,涵盖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等众多专业领域,军事科技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渗透性。钱学森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整体结构,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了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网络体系。现代新兴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的创新就是在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汇之处,军事科技也成为了跨学科综合体,军事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多学科多领域的通盘考虑、有序使用,构建有机联系的科学网络,融合多领域多学科技术群,寻求相容性和综合运用的规律,构成了军事大科学工程创新发展的基础。
(2)军事大科学工程创新兼容并包的技术发展环境。军事大科学工程大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需要很多学科的交叉和不同程度的创新活动,加强科学领域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多学科综合性基础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在军事保密范围内,为了扩大合作范围,当今的国际上几个国家的联合大科学工程都比比皆是,比如俄罗斯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就联合在一起,进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这些就需要我们的科研人员打破国界、单位等束缚,全面的进行领域内创新科技知识的交流,促使新兴的交叉学科衍生,这也就极易催生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更好的为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国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温熙森 , 匡兴华 . 国防科学技术论 [M]. 长沙 :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2] 张正国 . 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8)。
[3] 兰锋 .?“军民融合”创新篇--加快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进程 [J]. 中国军转民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