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训练论文

特警身体素质训练的影响因素与安全保障措施(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7 共9070字

  2. 7 训练时间保障

  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特警队的特警队员可以分成普通特警队员与突击队特警队员两个群体。两个特警队员群体任务分工不同,训练要求不同。突击队员是“处突、防暴、反恐”的精英,一年之中训练项目很多,主要有各种暴力、恐怖事件的紧急反应和现场处置、日常组织的各种反恐演练和比武赛事。突击队员训练任务很重,训练科目层出不穷,很多创新项目的训练完全实在摸索中进行,这样在时间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相对而言,普通特警由于在执法中主要负责事件处置的外围工作,训练科目相对较少,所以在训练时间显得相对充足。然而调查发现,多数特警队的普通特警在训练内容和时间要求上与普通警察没有太大差别; 多数特警队和公安院校特警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特警所需的超强身体素质在训练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

  调查发现,目前各个地方特警队的训练分为日常训练和比武前集训两种模式。日常训练以慢跑为主,也有一些单位同时训练少量的俯卧撑、单双杠项目; 集训期的训练内容以上级部门规定的比武内容为主,一般在比武前1 个月左右开始训练。集训以比武获奖为直接目标,因此强度高,训练内容分布密集。对于一个特警队而言,每年参与比武前集训大约为 1 至 3 次。因此,一年中大约 75% 至 80% 的时间是身体素质训练停滞状态,这样必然影响到特警 队员的身体素质水平,从而影响特警的实战水平。

  在学历教育中,我国公安院校学生体质总体较低,警察体育基础课课时少,训练内容和手段单一,导致警校毕业生基础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偏差。加之警察体育类课程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力度,相关配套政策、学员的独生子女背景、社会风气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学员的身体素质锻炼时间没有得到保障。特警实战所需的超强的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训练出来的,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做保障。在学历教育中,特警学员有系统的训练时间,同时该年龄阶段( 18 ~22 岁) 身体机能有一定的可塑性,是特警队员训练身体素质的黄金阶段。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在特警培养中,在必修课的 1 556 学时中,训练身体素质的课程总课时量为726 学时,占总课时的47% .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科学、有效的,所培养的学员得到各实战单位和同行的认可。

  2. 8 训练实践的科学理论指导

  特警队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遵循身体素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特警训练教官所要做的是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运动训练学知识,有选择地借鉴体育训练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在利用共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特警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规律和具体的训练方法。

  国外警察的身体素质训练研究显示,从参加训练的健康筛选到训练过程再到训练效果的考核,各个环节的进行都是以科学的实验为依据。而国内特警身体素质领域引入科学实验手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特警身体素质的标准实际所做的科学研究及其缺乏,仅检索到谈艳、陈文鹤等通过对特警队员进行两个月时间的训练实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基层特警参考的训练方案,初步建立了基层特警的基础体能训练标准。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训练效果显着 .目前,多数特警单位的特警的身体素质考核标准盲目参考公安部1999 年颁布的《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手册》,缺乏针对性。因此,特警训练标准的科学研究迫在眉睫,应当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开展特警训练的各个训练标准的研究。建立特警身体素质科学训练的标准,需要特警技战术专家、体育训练专家和运动人体科学专家及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及心理行为训练师的共同努力。

  3 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不可否认,身体素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健康。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运动( 所有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 亦不例外,运动训练的同时,健康收益和运动风险两者客观伴行而存在。

  运动风险是指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风险致因导致或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运动目标的缺失的风险过程。运动风险的要素有风险致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特警身体素质训练也不例外,也有风险成分存在。

  特警身体素质训练风险是特警队员在从事一切能够提高特警身体素质的训练中,由潜在的各种风险致因导致或引发风险事件发生,从而引起特警身体素质训练目标缺失的风险过程。促进特警训练安全,保障特警训练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就是研究特警训练的运动风险过程,后者是特警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特警训练的风险致因大致可分为医务监督落后或缺失、训练管理水平低、学生对运动风险认知水平低、场地设施条件差等几类。本研究主要从医务监督对特警安全训练的保障展开讨论。

  3. 1 进入特警训练前严格进行体质健康评估

  在健康状况筛查上,目前警校和部队采用医院常规体检进行入门时把关,地方特警队采用入门体检和年度体检进行健康筛查。由于经费、硬件和其它条件所限,健康体检项目有限。某些价格昂贵的项目比如心脑血管造影和耗费较大劳动力的项目,比如运动心电图在所有的特警体检中都是缺少的,实际上这些项目对于特警的特殊训练有重要意义。

  目前特警训练领域,将所有经过医院常规体检项目鉴定为健康的特警参训人员视为身体健康状况过关。近年来全国特警队伍中,发生过训练中猝死的事件,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专家分析了 214 名内地特警安静心电图,其年龄分布为20 ~ 54 岁,平均年龄 29. 1 岁。分析结果发现心电图异常率 41. 59% ( N =89) ,研究对象中出现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等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暂时不需治疗。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能够检索到的很少,因此对于特警猝死的风险事件的风险致因的研究有待深入开展。建议特警心电图异常的类型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将特警队伍中心电图异常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情况与普通人群的同类现象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应该在特警健康体检中开展运动心电图测试以发现安静状态下发现不了的心电图异常。这是及时发现隐性心脏病,避免特警训练中心源性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3. 2 对训练负荷量度进行科学监控

  无论是警校中学历教育的特警后备人才训练,还是一线公安特警的训练,训练对象的身体素质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追求训练效果首先应该遵循个体差异、人体机能变化一般规律来设计训练负荷量度,严格控制训练量度,保证以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相适应的负荷刺激,而且负荷量度变化要有一定的节奏。这样既实现了特警的训练目标,又将运动伤病控制在最低限度。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大量研究表明,心率是反映运动强度的理想指标,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对运动强度的变化是一致的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建议特警训练以心率指标代替血乳酸指标。考虑到心率的干扰因素很多,个别情况下或者定期以血乳酸指标监测辅助训练强度监测。

  采用心率进行训练负荷量度控制,指标采集简单,无创,便于采用。目前,从全国特警训练领域来看,教官主要凭借主观经验对身体素质课的训练强度进行控制,比如教官自己以往的训练体会,学生训练时的表现( 如呼吸急促、出汗等情况) ,只有少数地方训练特警时以客观指标监控训练强度,以测脉搏的方法去判断训练强度。而要提高心率在特警学员训练中的使用科学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特警参训人员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对运动负荷试验阳性者,确定其出现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心电图之前的最高心率,本研究称之为安全心率。目前以心电图 ST 段压低程度达到临床诊断心肌缺血为判断依据。安全起见,参与特警特种训练的人员推荐为运动负荷试验阴性者。此类特警队员训练强度不可高于或达到这个安全心率。

  其次,以检测出安全心率的 75% ~ 90% 进行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证明,要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运动时,心率要提高到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率范围内。如心率达不到最低心率,说明运动强度不够,需要加大; 如果超过最高心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需要降低。其推算公式常用: 最低心率 = 年龄心率*60% ; 最高心率 = 年龄心率* 90% ; 年龄心率 = 220 -年龄。对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和未参加运动负荷试验者按照谨慎使用此推算公式。实际监测心率时,摸脉搏测心率去判断训练强度对于训练强度高峰时计量 10秒脉搏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一个教官带领多个参训者,可执行的方法是请参训者自己测量。而在长期枯燥的训练中,经验表明,很多参训者都有惰性心率,因此会谎报心率。目前国际上,经济条件好的特警身体素质训练团体和国内的竞技体育项目训练队中通常采用心率遥测系统来监控特警的训练强度,它的特点是:

  可以给同时训练的多名特警队员带上心率发射芯片,由同一个心率接收器同时接收参训特警的即刻训练心率。教官可以随时掌握每个参训特警的训练强度,做到个性化指导训练,并且这个心率遥测系统可以事先存储各个参训特警的身体基本信息,设置好不同参训特警的安全有效的训练靶心率。在低于或者高于靶心率时报警。这样,可以从心脏负荷上保障训练的安全。

  最后,为了使特警训练强度进一步安全有效,建议进行次日晨的身体恢复指标的检测。并结合主观感觉量表综合评定前期训练负荷适宜度和训练的恢复情况。身体恢复指标常用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血红蛋白,这些指标都是竞技体育训练领域营养的比较成熟的指标,而且测试成本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指标测试结果分析时不能照搬竞技体育领域的既有成果,要充分考虑训练对象的特殊性。

  3. 3 日常训练及集训期的运动损伤防护

  特警身体素质训练过程既是训练效果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各种风险致因( 客观存在) 在量变中导致运动损伤风险事件的过程。因此,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成为特警训练的的核心内容之一,寻找身体素质训练有关健康的风险致因,分析这些风险致因是如何引发运动损伤风险事件的,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规避办法。对于已经发生的运动损伤,应通过保障体系将想损伤的影响降到最低。

  特警训练分为日常训练和集训期训练。在特警突击队,集训直接目的是为更好满足处突、防暴、反恐需要; 在警校,集训的直接目的是考试,间接目的是培养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经调查,日常训练损伤主要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皮肤擦伤以及长期错误动作或肌肉酸痛、轻微损伤后处理不当积累而成的劳损等。集训期训练强度大,参训人员心理紧张,休息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温度高、湿度大或者低温条件下的训练容易出现不同于日常训练中的损伤事件,比如中暑、晕厥、肌肉痉挛、出血、骨折等意外事件。

  因此,特警队员训练需要教官、队员掌握上述风险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处理方法。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实战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紧急自救、互救技能,在第一时间处置、把损伤降到最低,为进一步的医院内救护创造机会。这种能力已经成为国际警察最近几年提高实战能力的核心训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特警训练安全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结论

  4. 1 提高特警身体素质训练效果要抓好 9 大要素: 特警队员自身的条件、训练教官的能力、训练组织与训练管理、训练装备与场馆、训练的营养、恢复与心理干预情况、训练保障、训练实践的科学理论指导。

  4. 2 探索特警队员身体素质科学训练的标准是工作的重点。

  4. 3 特警训练管理部门建立“训练 - 考核 - 实战 -训练”的良性循环机制是提高训练的关键。发挥考核对训练的实际引导作用,才能使训练很好地贴近实战。

  4. 4 运动既能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也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健康隐患,应通过特警身体素质的运动风险测评机制、科学监控体系和运动损伤防护能力培养等建立特警身体素质训练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小华。 公安院校特警人才培养方法探究---以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 : 50 - 53.

  [2]席向阳,李建明。 谈警务实战训练的安全保障[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3) : 68 -70.

  [3]吴恺。 我国公安特警体能训练科学化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4) : 49 -53.

  [4]刘桦玮,詹建国。 对提高我国中距离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 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 2013: 1 -4.

  [5]郑荔。 特警心理训练内容及模式探讨[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 2) : 82 -84.

  [6]彭李,陈龙,等。 军校新训学员的训练疲劳与其心理弹性、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 5) :82 - 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