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起着决定作用,而人才的高素质正是快速提升军队综合战斗力的关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比较我军军事院校与外军院校在教育训练理念上的异同,目的在于引起重视、认清不足,以便更好地借鉴外军院校转型的成功经验,使我军的院校教育训练水平真正达到实战化要求[1-6].
1 外军军事院校教育训练理念简述
20 世纪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军事革命已展开,军事院校教育训练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纵观世界各国军事院校改革的情况,大致可概括如下:
美军将军事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相分离,走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发展道路,坚持教训一体化训练模式。外军如美军一般按初、中、高级 3 个层次设置培训模式,初级院校主要以培养“通才”为目标而进行基础性教育;中级院校则主要以“提高指挥能力”为目标而进行领导艺术和指挥诸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培养;高级院校一般以“培养军事专家”为目标而使军官和文职官员能具有履行指挥、管理和参谋职责的能力。可见,美军院校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满足军官职业教育需要,教育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人才。美军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仅有物质上的优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而俄罗斯院校改革虽然起步晚一点,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采取科学技术教育与多层次的军事职业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完成基础教育以及军官的进修与轮训,并且非常重视模拟训练系统的建设以及在校学员参与实战演练、演习等;而法国则采取“2+3+1”模式,将文化课程、军事基础和军事专业培训分开进行;印度则将军官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认知教育分段实施,细化专业分工。总之,着眼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挑战,重塑军校办学理念,锻造驾驭高技术战争的精兵良将,全面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训练体制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顺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加速军事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首要任务,院校军事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实战能力或实战化水平的人才,而“人才是治军之本,人才是兴军之要”已成为各国战略家之共识。
2 我军军事院校教育训练理念现状分析
军事院校是培养适应军队建设与未来战争所需的人才,即培养具备高素质的“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员与指挥员,而不是培养普通的技术员或科研人才。我们只要认清楚这个大前提,办学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办学理念就不会走入误区。我军军校教育训练理念与外军院校相比较,主要存在如下差异。
1)部分院校过分注重高学历或高学位教育
实现跨越式发展,打赢未来局部高技术战争,关键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打得赢”人才, 而“打得赢”人才应该是具备指/技合一式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具备高学历/学位式的人。外军院校大部分不开展高学历、高学位教育,其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主要由地方高校来完成。如美国共有各类正规军事院校 120 多所 ,其中只有 3 所院校提供从硕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当然,还有为数很少的几所院校享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从我军军校过去几十年的建设经历可看出,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一些误区。
如军校过分重视学历教育而忽略了实战能力的培养,教育训练脱离了实战化要求。一些军校被办成了普通高等院校,有的军校甚至学习或完全模仿地方高校模式,失去了军校特色。特别是一些技术性院校为了争得生存空间,争相申报基础学科或通用技术类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也不管其教育训练是否脱离部队岗位需要。如此办学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高学历、高学位毕业生甚至不具备第一任职能力,因而不受部队的欢迎。
2)部分院校的教育训练研究定位在技术层面上
打赢未来局部战争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而培养这些复合型人才靠的是教官,因而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实战化教学及其研究。教官应该是高技术装备的教学者以及装备的技/战术使用的研究者。我军军校对于教官的业绩考核标准中过分强调科研成果而淡化了教官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因而导致大多数教官的精力没有集中在实战化教学与军事理论研究上,使得大多数教官欠缺应有的战争素养。
3)新装备没有首先装备院校
我军在院校训练装备的配备上与西方诸国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将最新武器装备配置到院校,这样使得院校学员能接触到最新装备,毕业生到部队能很快地形成战斗力。而在我军院校训练场里几乎看不到最新装备,我军的新装备首先装备到部队,部队淘汰下来的再到院校。因此,学员所学所训装备几乎全都落后于部队,毕业生到部队后面对新装备无从下手,要在部队学习或训练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胜任部队工作。
4)对模拟训练系统建设的重视度不够高
发达国家的军校训练不仅所配备的装备是最新最先进的,同时还要求生产部门配备相关的模拟系统或模型,以提高训练效果。如乌克兰军事工业部门在为军事院校提供最新装备时,还将各类装备的部件实物解剖模型提供给院校,从而使学员学习更直观,训练效果非常好。而我军在这方面做得差强人意。生产厂家对军方或同行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甚至有点过分,厂家只提供简易技术说明书,而几乎不提供配套的器材与模拟训练系统。各类装备的模拟训练器系统完全靠院校或部队自己解决。试想一下,靠院校或部队的摸索再研制出模拟训练系统将是什么样?首先,研制周期长,效费比过低;其次,模拟训练系统在技、战术功能和指标上可能存在偏差,因而所带来的训练效果也不一定完全真实可靠,因而与实战化要求也相去甚远。
5)没有真正开展实践性环节教学
“让学员像背台词那样看书本在未来战争中是不能制胜的”.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军事学院副院长巴佐金上将如是说。该学院每期学员都要进行 2-3 次实践性很强的战役演习,而且还要到野外进行实兵实弹演练。实兵演练之前,院方都要组织学员先在仿真作战实验室反复推演,然后在近似实战的演习中升华理论。再从 2005 年解放军理工大学所举办的首届国际学员交流周的情况可看出我们的不足,如实弹射击一项,尽管射击成绩与外军学员不相上下,但大学 4 年时间里,我军学员不仅实弹射击次数少,而且每次训练的力度也比较小,训练枪种也只限于半自动步枪。而德国空军军官学校的学员每学期至少消耗 2000 发子弹,受训枪种包括步枪、手枪、冲锋枪与机枪等,甚至还包括反坦克导弹等。由此可看出,我军学员在实战基本功的训练投入与外军还有较大差距。
6)对国防责任与敌情意识的教育不够
俄罗斯军校时刻不忘国防与军人使命感的教育,连教材封面右上角上都印刷着“祖国、责任、荣誉”这 6个字,将一个军人所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时刻展现在学员面前。当然,俄罗斯政府也非常重视军人,甚至连退伍军人也能继续享受到军人荣誉,他们可着军装、佩带荣誉勋章出席一些重大的庆典和节日活动,他们被视为国家的功臣、英雄而倍受年轻人的尊重。俄军在敌情意识上的教育也比较到位,认为“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拥有全球利益、地区利益和本国利益”,而美国和北约集团在这 3 个利益层次上都构成了对俄罗斯的实质性威胁。因此,在俄军院校教学和训练中有明显的“假想敌”,图书馆里有大量关于“假想敌”的资料,包括美军、北约诸国(德、英、法等)的部队编制、武器配备、作战思想以及武器性能的详细资料等,学员可以公开借阅。引用俄军官的一句话,“敌人的秘密不应是‘我们’的秘密”.中国也是一个大国,但我们相比俄罗斯军校而言,在国情与敌情意识上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军校应该加强对“假想敌”的研究,无论是战略或战术上的还是文化传统上的,都应该纳入我军院校的教育与研究范畴。
7)轻古重今显得校园文化底蕴不够厚实
美军院校,无论是初级院校还是中、高级院校,都十分注意记录历史、展示历史,用历史来熏陶人、激励人、教育人。院校几乎将所有的办公、教学场所的走廊和会议室都办成了展示厅,把军兵种发展的历史,把学校建设的历史,把与军队、院校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把培养出的着名人物等一一列出,图文并茂,材料丰富。如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等,校园里纪念碑和雕像比比皆是,建筑物和道路均以杰出毕业生的名字命名。学员在校园中行走,于无形中就有了学习先辈、追忆历史的机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就自然得到了增强。而我军院校的校园里很少看到这些,校园环境没有体现模范、榜样的弘扬,缺少了催人奋进的元素。
8)对国际事务的研究与教育缺少战略意识
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他们的军校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研究世界各国的军事形势与军事发展趋势,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习惯等。我国力图通过许多途径将中华文化融入世界,如在世界各地开设了好几百所孔子学院,我们试图打开自己的心扉以让世界各国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试图让我们的文化影响世界,但实际上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超出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对外输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了别国研究中国文化与传统的机会。而我军军校在对外军的研究上投入甚少,研究也不够深入。例如军校的外语教学情况,除了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外,对其他国语言特别是周边国家的语言如日语、韩语以及印度语等几乎没有开展教学,我们的指挥员将如何面对对手或情报,如何达到知彼知己,又如何打赢战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