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训是新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大学新生们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走进大学校园,接受军事训练,心情既高兴又兴奋,并夹杂着少许不安。在紧张而又艰苦的军训里,他们的心路历程从兴奋到疲劳转而适应并奋进,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冲击。通过军训,完成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初步心理适应并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大学新生多年来为挤进大学校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外缺乏锻炼,在家不能独立,心理素质普遍较脆弱。一进入大学校园,投入到艰苦的军训生活中,便产生种种不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理上的不适。
许多新生是带着新的奋斗目标和较高的人生期望值走进校园的。一接触到实际的校园生活,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心理产生一些失落感。在严格的军训中,自己较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一般的组织工作能力一下就显露出来了,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和自卑感,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
2.思想上的不适。
大学新生往往对陌生的军训生活充满着浪漫的想象和较高的期望。不久,单调的军营色彩,直线加方块的军训生活,打破了大学生对军训的神秘想象。
认为大学军训不过是“打打枪,走走步,抓紧时间整内务。”加之严格的作息制度和纪律养成使自由散漫惯了的他们一时不能理解。认为条条框框太多是呆板、单调的表现。
3.身体支出上的不适。
高强度的训练与学生体弱形成矛盾,尤其是对比较娇气的女生。相当一部分新生必须经过头疼脑热关、四肢酸痛关、皮肤过敏关、风雨日光关等的考验。这无疑增加了学生训练中的心理压力和体能训练的困难程度。
4.生活环境的不适。
在军训生活中既要独立照顾自己又要独立处理许多大小事情和人际关系。这对于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新生们提出了挑战。他们极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思想情绪不稳,情感起伏波动较大,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失重感。
以上这些不适使得新生最初的喜悦心理和向往心理消失殆尽。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产生了厌倦心理和逆反心理。表现为个别学生闹情绪,甚至装病来逃避训练。有的心情烦躁,故意和教官作对,顶撞教官。这个时期一般持续不长,但为避免因小事诱发突然事件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随着军训生活的进一步开展,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熟悉了解,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学生对军训生活开始适应,对军训生活和自身价值有了再认识和再定位。从而进入了适应期对军训持积极乐观态度和求胜心理。
进入军训后期,新生对军队和现代军人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训练中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决心空前高涨,开始对军训体会进行反思,思考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并对军训生活产生留恋,从而更加奋进。
总之,大学生是以热烈向往夹杂少许不安的心情参与军事训练的,并伴随着不同心理发展历程来完成军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逐步适应,带动了心理上的适应。成功地完成了从心理脆弱、依赖性强、娇、懒、散、纪律性差到独立性增强,吃苦耐劳,组织纪律性强的转变。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综合起来,军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适应产生影响:
首先是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军训中的思想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军训过程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形成的。这样利于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适应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自觉地锻炼,提高自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进行纪律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军训中对生活作息及训练都做了严格的纪律规定,这些规定从训练到生活,方方面面都有顾及。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都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军训生活中完成心理适应过程,我们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指导。特别在厌倦期,对心理压力大、思想高度紧张、生活特别不适的学生要做好心理指导工作。此外还应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尽可能地为大学生们提供住宿、饮水、卫生、伙食、医疗等方面的高效服务,以减少他们军训中的生活的不适。
二、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心理素质主要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人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属非智力因素。智力属认识性素质,非智力属动力性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心理素质,特别是非智力的动力性素质是关系到某一个人今后能否成就其事业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以往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和备受照顾,使他们形成过分依赖和过分争强好胜心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制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低,心理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军事训练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在四方面:1.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班级。这一点在第一部分已做了阐述。2.激发学生潜能和积极性,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这是由军训的强烈的激励性决定的,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只有“激”才能“发”出来。军训中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士气,向上的精神状态,常运用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军旅歌曲,开展歌咏比赛;开展班排连之间的训练及文体竞赛;组织观看革命题材影片;军训后期进行优秀学员和班级评比等等。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荣誉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保持旺盛的热情、乐观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行动、持之以恒的努力。3.提高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是由军事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军事教育对受教育对象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另一方面又要依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因此,军事训练十分艰苦,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4.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不仅学会生活自理、独立生活。还增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这在第一部分也有阐述。这也是军事训练的“强制性”特点决定的。学生集中军训的第一要旨,是从条令学习入手,从正规化养成抓起。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的学习和严格的队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受训对象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从而提高组织纪律观念。
除了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军事训练还是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首先,它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指个人或组织努力发掘自身潜力超越他人或其他组织。而合作是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与他人共同协作。在军训中经常遇到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在艰苦的训练中,为了激发同学的斗志往往采取竞争的方法,比内务、比军姿、比队列等等。甚至休息唱歌都要比谁唱的好。但军训更讲求同学之间的合作,整齐划一是军训中的重要要求,队列训练最能表现这一点,大家必须同心协力才能走好队列。
在军训过程中学生必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的人与集体,有选择的灵活运用竞争与合作两种方式来提高训练效果,增强组织凝聚力。
其次,它能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如亲疏、友好、敌对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个人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军训是一个大熔炉,来自不同地方的新生们在这里互相熟识,学会社会交往,开始大学的第一课。在军训初期,尽管所有参训学生都编成了班、排、连。但他们彼此之间还不熟悉,且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对于军训中要遵守的规范与纪律只是了解并没有具体地体会过。确切地说,这时期军训所面对的还是一个群体而不是组织。这一群体中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有的是与军训要求一致的;而有的则是消极的。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官之间的人际冲突。而作为一场有组织的活动,军训有其特定的组织规范。它能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组织动力,使群体迅速转变成严密有序的组织。这对增强组织团结,培养集体意识,提高训练效果,提高学生交往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军事训练不仅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对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就拿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制约着大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与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法并对创造力所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作用。而军事训练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此外军训本身对创造力所需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起重要作用。军事训练所培养的克服困难毅力和挫折容忍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直接联系。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劳动。学生往往在创造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百折不挠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军事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在军训过程中,教官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分体现了当代军人的美。他们严整的军容、威武的军姿、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以及内务卫生的统一和方块形的叠被子方法,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都使同学们耳目一新,摒弃了他们过去的一些低级、庸俗的审美观。同时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对大学生怎样生活,怎样美化人生树立了典范。通过集中训练中与教官们的朝夕相处,加深了他们对当代军人的了解,增加了对美的认识,扩大了美的内涵。矫正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观,促进了审美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军政训练不仅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起良好的过渡作用,还通过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作为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不仅是必要的,还应认真对待,给学生上好精彩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