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院校门诊部以教学训练卫勤保障为中心,教学训练多以实战化和野外训练为主,而卫勤保障力量的薄弱和装备的老旧无法适应新形式下教学训练的需要。文章研究现行教学训练卫勤保障特点是:教学训练保障任务较为繁重;全方位、立体化的伤员后送体系对卫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卫勤保障装备的机动作用明显提升。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是:卫勤保障人才缺乏;业务技能培训要求不高;老旧的卫勤装备不适应教学训练保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卫勤保障提供能力储备;加强卫勤人员野外实战化培训,提升打赢能力;改善卫生装备条件,配齐装备维护人员。为院校教学训练卫勤保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院校教学训练; 卫勤保障; 挑战与困境; 对策; 人才队伍; 卫生装备;
院校门诊部的中心任务是完成以教学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卫勤保障任务,是军队卫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教学训练伤救治工作的主力军,是军队基层医疗保健工作的骨干队伍,院校卫勤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学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要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训练对卫勤保障的广泛需求,就必须加强野外实战化训练,提高教学训练保障能力。我们旨在提高院校教学训练保障能力,分析院校卫勤队伍现状,探索院校卫勤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1、 院校教学训练卫勤保障的特点
1.1、 教学训练保障任务较为繁重
由于一些高科技、高性能武器的应用,使现代战争的形式和战场形态都发生变化,武器的杀伤性明显提高[1]。伤病员的伤情从单途径、单因素、单处伤向多途径、多因素、复合伤发展。作战范围大且地点变化快,伤情发生地域广泛、时间集中、人员突增,卫勤救治和保障十分困难。教学训练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贴近实战训练,卫勤保障也必须贴近实战,保障任务十分繁重。
1.2 、全方位、立体化的伤员后送体系对卫勤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高性能、高技术武器使现代战争呈现立体化、大纵深的战场形态,战场范围较大。卫勤保障特别是后送体系呈现立体化的特征,卫勤人员要对战场前沿的伤病员实施救护,还要对部队集结、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等全纵深的伤病员负责。要提高伤病员的搜救效率,使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后送,就必须建立立方体化的医疗后送体系,充分发挥体系效能,为伤病员的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2]。教学训练虽不是真的把伤病员送达后方医院,但模拟的后送体系必须建立。
1.3 、卫勤保障装备的机动作用明显提升
多种战斗样式复合或不断交替进行是现代战争的方式和特点,突然性、复合性和快速性特别明显[3]。伤病员伤情时空分布变化大、突然性增加和流向不确定是卫勤保障最突出的困难。战场形态的不断变化和伤病员流向的不确定,使卫勤保障向立体、机动、多向、越级的保障模式发展,这就要求卫勤装备的机动性和先进性成为机动应急卫勤保障的必然,特别是运输装备的机动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在教学训练中伤病员均为模拟伤情,对装备的先进性要求不高,主要强调机动性。
2、 院校教学训练卫勤保障的困境
2.1、 卫勤保障人才缺乏
院校门诊部作为军队医疗体系的基层单位,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历练少的现状。随着近几年部队后勤力量的调整改革,现役人员逐步退役,文职人员编配跟不上,而基层门诊部平台小,聘用人员不愿来,门诊部能招聘到的多为学历低、职称低和历练少的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经验少、业务技能薄弱,门诊部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断档,部分辅助科室只能由护士兼任,他们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存在自身学历低、专业技术弱、实践经验少和动手能力差等实际情况,无法保证医疗质量[4]。改革进入尾声,门诊部需要的人才留不下,留下的是门诊部不需要的,尤其是医生严重缺乏,一些小科已无法正常开展诊疗工作,无法在门诊部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为使门诊部工作能正常运转,只能实施集中就医。
2.2、 业务技能培训要求不高
教学训练要贴近实战,要求标准校高,基层门诊部野战卫勤装备和训练教材缺乏,卫勤人员因门诊、值班和各种卫勤保障,无法保证参训率,甚至无法组织野外卫勤训练。卫勤训练,尤其是野外教学卫勤保障训练科目校多,在实际训练中经常顾此失彼,难以保证训练科目的全面落实,经常练的就是一些简单的科目,对于训练难度大的和复杂的科目练的少或不练。卫勤技能训练创新意识不强、有效途径较少、方法因循守旧,面对教学训练卫勤保障标准施训措施少,办法和培训技能不足,训练只是走形式,难以完成训练计划[5]。
2.3 、老旧的卫勤装备不适应教学训练保障
院校门诊部的卫勤保障装备总体缺乏,多数装备老旧,一代装备的比例较高、坏损率高、带病工作的装备多,有的门诊部甚至无法做一些常规检查,只能凭医生经验开方治疗。教学训练伴随保障也是只配备一些简单的药材,只能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处理,一有伤情只能及时后送,无法满足现代卫勤应急保障的需要,现有老旧的越野救护车也与教学训练的新要求不匹配[6]。对于配备的少量新装备,缺乏专业操作培训,对其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不够,无法熟练操作,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训练卫勤保障。
3 、对策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卫勤保障提供能力储备
为适应教学训练保障任务的要求,门诊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进行在岗业务技能培训并选送立志扎根基层医疗工作的同志脱产进修学习,打牢理论基础、提升操作技能,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全科型人才队伍。加大门诊部与体系医院的交流和代职力度,把送出去学和派人来教相结合,真正为门诊部培养一支教学保障卫勤骨干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对新进人员先进行集中培训再上岗,把培训成绩和业务考核与绩效挂钩,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7]。在新学员中择选有卫生基础知识或热爱卫生保障工作的同志,作为学员队卫生员进行培训,锻炼其实战救护能力,在实际教学训练中可协助卫勤人员做好现场救护和搬运后送工作。
3.2 、加强卫勤人员野外实战化培训,提升打赢能力
门诊部要协调好教学训练保障和业务培训工作,解决好工训矛盾,严格按野战卫勤保障大纲要求训够科目、训全人员、训足时间、训出实战、训实效果,不断提升卫勤人员的野外保障技能,确保形成一支野战卫勤保障战斗队。野外实战化训练要科目全面,要突出一个“实”字,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计划安排,严格遵循实战化训练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向实用化、任务化、多元化靠拢,聚焦实战打赢。门诊部要时刻以教学训练需求为校准,以提高教学训练卫勤保障能力为核心,加强实战化训练,确保卫勤队伍“拉得出、打得赢”。
3.3 、改善卫生装备条件,配齐装备维护人员
要积极协调体系医院和上级领导加大对院校门诊部卫生装备的投入,尤其是野外保障装备的投入,增加新型设备,更新老旧设备;增加信息化救护设备,适应科学的教学训练任务。保障野战医疗后送的老的救护车辆与现代战场也不相适应,应加快新型野战越野救护车辆的研制和配发,把基层医疗救护从帐篷搬入方舱,提高后送的机动性[8]。加强医疗装备维护人才的培养和编配,建立医疗装备全寿命的使用保养机制,使医疗装备得到规范的使用、合理的维修和妥善的保养,确保医疗装备科学、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阮宏鹏,郑乃山,王显于.基层部队战伤救治练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人民军医,2018,61(12):1105-1107.
[2]赵昀波,赵汝庭,王健,等.基层部队核应急医学救援演练的做法与体会[J].人民军医,2018,61(12):1108-1110.
[3]张维金,王艳玲,马骅.某院校门诊部医疗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9):89-90.
[4]许雅,罗益滨,郭志伟,等.卫生队改编建制连队后对基层卫勤保障的影响及对策[J].人民军医,2018,61(12):699-701,711.
[5]张维金,付连仲,贺虹.某军校综合演练卫勤物资保障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校医,2016,30(3):235,237.
[6]王红军.高校医院实施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6,30(12):943-944.
[7]汪瑞祺.分级诊疗体系中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平台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9):1037-1040.
[8]第五秀芳.职业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分层教学法研究[J].中国校医,2018,32(9):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