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视觉生理特点与视觉心理学
视觉是人们用来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可见光线作用于人眼后,经过视觉神经系统处理后产生的。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有 80%来源于视觉,它是我们感知信息的重要条件,所以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视觉思维可以延伸到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视觉原理是研究视觉成像的基础。视觉心理学在版式设计领域中,主要研究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由此研究如何通过版式设计作品使设计师与审美者在情感意识上交流和沟通。在这里对视觉器官进行阐述,进而结合视觉心理学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视觉生理特点。
在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中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的眼睛本身,第二部分就是客体也就是真实在空间中存在的物质,第三个部分就是把两个事物建立起联系的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源。对于我们观察事物的位置来看那这三个部分就有一些变化,以自身为出发点,我们能够感知和了解外界并且处理感知信息,就是眼睛的观察和大脑的数据分析,然后再加以光对眼睛和大闹的刺激来感受外界事物。这样我们就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数据,就是我们的视觉是由四个部分有机的合作后所形成感知能力。总结下就是光、大脑,眼睛,物体本身。
(一)视觉感知器官的构造。
在个体本身的感知器官中眼睛是一种更为特殊和更为多用途的感知器官。视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得到"正是眼睛在感知器官中的学名。所以在五感当中眼睛代表着视觉。
生活中以仿生学的技术来模仿我们的视觉的最好的机器就应该算是相机了,前在眼睛的构造中是由角膜、晶状体、前房、后房、玻璃体所构成的,相比之下这些构造就是起到了镜头的作用,由这个构造来捕捉外界的事物的光影。但在照相机中有了能够捕捉事物的镜头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接受这些事物的东西就是底片,如果说我们的眼睛就是个镜头的话那我们眼睛的底片就是视网膜了。当我们去检查视力时看到眼睛的剖面图和眼球的结构图时我们会很直接的把眼球理解为几何形状中的球形体。在眼睛的三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它们都是以透明的状态所存在的,并且都是从年内到外的排列开来。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个部分。最内侧的的就是我么上面说过的起到底片作痛的视网膜,这张透明的"底片"就是就是我们所捕捉到物体成像传达给我们大脑之前的最前沿的站点。这张在人们眼中的"底片"可不像照相机中真实的底片,这张在我们眼睛肿的"底片"可是有着最复杂的处理系统、最精妙的解构形式,并且这张透明的薄膜是有着强大的自我清洁能力的。
(二)视觉心理学中的色彩联想和色彩错觉。
颜色通过光作用于人眼被人的大脑所感知,当我们看到到各种各样的颜色时,会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科学证明:色彩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神经,还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影响着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例如,红色可以让神经系统比较兴奋,加速血液循环。看到红色,给人带来一种快乐、热情、饱满激昂的感觉。绿色刺激消化系统,同时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可以让人们放松情绪缓解压力,减少消极情绪;紫色对维持身体钾平衡有一定的效果,它给人带来一种安静,神秘的感觉。蓝色可以舒缓紧张情绪,给人凉爽轻松的感觉;橙色诱发食欲,帮助恢复健康和钙质的吸收;黑色给人精神压抑的感觉,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等等。人类生活在彩色的世界中,并深受色彩环境影响。人从出生就被动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例如:历史差异、宗教、民族、家庭背景等。
由于所处大背景的不同,人们对颜色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颜色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有所区别。
色彩的错觉是当我们主观看到的颜色与物体实际的颜色不同的现象。当我们观察一个版面的时候,我们不会只看到其中某一种颜色,每个单独的颜色都是在版面中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当版面中大于等于两种颜色时,就可能会互相影响从而造成这种色彩错觉。当某一种颜色与周围颜色的对比时,会给人带来色感的改变。
二、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视觉心理学是基于生物学、心理学之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的有关人的视觉怎样能动的影响思维的规律。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人眼为主体形成的视知觉规律。研究内容包括:视觉系统的构成、空间感以及色彩知觉、秩序知觉等的形成机制,和以上各类知觉中出现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从外到内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受众看到不同的图像,相同的受众看到不同的图像和不同的受众看到相同的图像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都是不同的。
(一)视觉的心理特征。
人眼通过形状来感知物体的基本特征。人们可以透过少许突出的特征遇见出完整物体的能力。通过人眼把握物体追基本的要求就是形状。当我们看到某种特殊形状的物体时,意识的能动性会自觉的与过去曾经看到过相近的形状联系起来,给我们的视觉心理造成一些影响。比如去过海边以后,当我们看到蓝色的波浪线的时首先会想到蔚蓝的大海和洁白的浪花。当看到一些较为模糊的形状时,我们的心理感受可能会受到周围文字、颜色影响,从而干扰我们的视觉感知。当我们内心有较强的需求时,也会对我们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视觉心理学基本内容。
视觉心理不是对各个影像的简单整合,而是对完整效果的整体感知。它具有创造性、细腻的感知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视觉心理学是一门结合着客观规律与主观想象的学科。在视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中,平衡和简化是其两个核心内容,下面就针对这两点做一下列举分析:
人眼观察到影像时经过大脑的视觉信息处理,具有视觉判断的能力。比如下面的三张图片,我们无需工具就可以看出图 2.5、图 2.6 中的圆点都不在图片的正中心。图 2.5 中的圆点在图片的中上部,图 2.6 的圆点在图片右侧靠近边缘。
而图 2.7 中的圆点刚好在图片的正中心。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圆点所在区域,另一方面,前两张图片中的圆点给我们一种它正在运动的感觉:画面分别是在逐渐的偏离中心并向上方移动和向图片右方移动或被右边反弹回来。视觉心理学原理中曾提到:人眼看到的影像中存在着多种力,画面中一些元素会因为这种力产生各种虚拟的运动轨迹。当圆点在画面正中心时(如图 2.7),给人们的感觉最稳固,因为这个位置是四条轴线的交点,力的相互作用最强,也最稳固。图 2.7 的圆点虽然是稳定的,但是这不代表图 2.7 中没有力的存在,恰恰相反,图中的圆点是受到各种强大合力相互抵消后产生的稳定效果。当图中力的作用明确时,比如向上、向下,这时受众的视觉感觉是轻松的、愉快的,而当受众感觉不出画面中的作用力时,这时受众的视觉感觉也与之相反,给人一种很压抑,茫然的感觉。
设计者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利用人眼在观察影像时大脑产生的力的平衡感使受众产生放松精神,愉悦心理的过程。所谓的平衡是什么?在任何独立的、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能量交换的系统中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是运动的不可逆转的减少趋势而最终体现的状态。无论是客观或主观的平衡,都蕴含着相同的内容即:平衡是它的所有元素在某种静止状态下的一种能量的分布情况。一个优秀的、平衡的设计作品,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的大小、布局、形状等都是固定的,哪怕很小的改变都会影响它所带给受众的平衡感。平衡是宇宙中的一种运动趋势。平衡并不是我们在创作中的最终要求,平衡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这种能量的平衡效果所构成的整体版面给人们带来视觉心理的影响。重力和方向时影响平衡的两个因素,而重力又是由位置、色彩、大小、形状、左右等因素决定的。样式中所包含的事物所处位置距离中心越近,其重力越小;相反,则重力越大。在版面中,为了保证某元素与其它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感,可以通过对影响力量的其它因素来调整,比如位置、色彩和大小等等。
事物的形状会产生方向,在一个版面中,如果图案本身的样式就给人一个划分整体的感觉,那么沿着这个划分的线条就会产生与线条走向方向相同的力。同时,沿着这个线条会产生一种视觉的引力,把周围的其他元素相互联系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事物的形状会产生方向,那么这种方向所产生的能量将会打破我们视觉中的力的平衡关系,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添加其他的元素来与之匹配,从而使整体画面达到平衡。
人眼的结构类似照相机,而视觉原理跟照相又截然不同,照相时被动的消极接受,而视觉是能动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视觉过程中,除了人眼所看到的,我们的大脑还可以发挥它的思维活动来对眼睛所看到的影响进行联想和过滤,从而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形成了"视知觉的感念":当我们看到事物某种特殊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和记忆,确定对该事物的认知,并且可以通过我们大脑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由该特征联想到事物的整体。人的视觉可以抓住影像的明显特点和参照知觉理论,所以,人的视觉就是简化知觉的过程,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要制作一个简化的式样,这是在我们理解事物内在的基础上最合理的组织方式,例如伦勃朗和梵高的作品。这里的简化并非是去掉版面中的元素,而是版面中样式种类的减少,不是单个元素的简化,而是版面中各个元素的样式特征是否与整体保持一致,用简单统一的样式种类把较为复杂的事物简洁明了的表现出来。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和完型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较大的学派,是视觉心理学的先驱理论,它不同于构造主义的经验论和行为主义的客观预测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关于行为与意识的理论,该理论中,人眼看到某种影像时,并不是单纯的各个元素间的加和,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给人们的视觉感受要大于所有元素相加的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三位,分别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Wertheimer、Koffka 和 Kohler.
(一)格式塔的基本理论。
格式塔 "Gestalt"在德文中有"模式、形式"的意思。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也把格式塔称为完形主义。如图所示:下面的图片由两种元素构成,并没有实际的三角形,但是人眼看到这个图片,经过大脑的能动反应,在我们的脑中补全了两个三角形,这种大脑的能动作用带来的整体视觉效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去关注里面的各个元素。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并不等同于各个元素的加和,我们的大脑能动性会自觉的将我们感受到的元素闭合。格式塔学学派任务,在同一个版面中,我们的视觉无法接受过多的毫无关联的元素。具体能接受的元素多少要取决于这些元素的关联度,比如说:形状、位置、大小、颜色等等。格式塔中一般存在四中视觉关系,分别是:和谐、变化、冲突和混乱。当所有的元素在版面中排列整齐,并且颜色、大、方向较为统一、趋近一致时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种或少量几种元素发生了某种改变,但没有影响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视觉关系被称为变化。当有一种或多种元素有了较大的改变,与其他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版面中形成了极其不和谐的感觉,这种情况被称为冲突。当版面中存在差异性非常大的多种元素时,我们视知觉已经无法归纳感知出整体的全貌,这种视觉关系被称为混乱。
(二)设计中的格式塔原理应用。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 Rudolf Arnheim 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阐述了对格式塔原理的理解。根据此书可以总结出五条在设计中常用的格式塔理论原则。
相似法则。设计者在创作中经常把有相同特征的元素划分在一起。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这种方式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也更加直接,迅速的把设计者想要展示的事物呈现给受众,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下图是变色龙工作室的网站首页,左侧的导航栏中各个功能的图标排列整齐,大小和颜色相同,无需过多的说明就可以简单明了的被用户了解,节约了空间的同时,简化了版面,相对于以往网页中复杂的文字图标,善用相似法则,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完美的视觉感受。
图形-背景关系法则。在受众者看来,页面中的元素有图形和背景之分。在设计中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图形-背景关系,如上图所示:左一为稳定型,可以明显的看出,圆形是图形,而灰色的空间是背景。右边的图片是可逆型,灰黑色的竖线与白色的竖线可以相互转换,都可以作为图形或背景,版面给人的感觉比较有动感。右边为模糊型,我们无法分清深色部分与白色部分到底哪个是背景、哪个是图形,与上一张不同,这种样式给人一种模糊不清感觉。下面以几个实际样式为例,左侧的网页图案与背景的关系非常明显。当网页弹出想要表现的重点内容时,自动弱化其他部分使其变成背景从而突出重点。右侧的网页在设计中稍微复杂一些,首先,设计者要突出的内容是左上角的 LOGO,设计者利用颜色和排版将其从整个版面中脱离出来,让人们在看到版面时第一眼就可以注意到设计者最想表达的:我们是谁、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第二要突出的是该网站的宣传广告,采用了弱化背景突出人物的方式,这样简洁的设计可以更便捷、迅速的满足设计者与用户的需求。
闭合法则。我们的大脑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残缺的影像来发挥我们的想象自觉的将画面补全。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去故意去制造一些不完整的图像,去激发受众丰富的联想。通过这种原则,还可以尽情创作出典雅的极简主义作品。如下图所示,版面中有三张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图片以及很多的文字信息,文字信息中还包含小标题和简单的概述,上方还有多个标签,整个版面中没有分割线,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丝毫不乱,井然有序。这就是闭合法则中人脑发挥能动性自觉形成某种划分方式的原因。
连续法则。如下图所示,当看到这张图片,我们首先会认为图片中存在着一条向上弯曲的曲线和一条垂直向下的直线。而不是左侧的黑线和右侧的红线。就向上弯曲的曲线而言,虽然它由两种颜色构成,但是它给了我们点运动向上的方向轨迹视觉感。这种轨迹对人的视觉影像远超于色彩。设计者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将同类的元素放在放在这样的方向运动轨迹上,可以让受众在潜意识中形成类别的划分,摒弃了以往使用线条划分区间的老旧设计方式,简化版面,方便受众对信息的识别。
四、艺术欣赏的视觉心理过程。
设计者设计的作品要被受众所欣赏才能使其作品获得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是欣赏的核心,设计者的作品是欣赏的对象。设计者通过视觉元素的编排来激发受众的潜在审美,使得其对内容做更深一步的探究,从而理解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并且有所感悟的过程就是视觉对艺术欣赏心理的过程。受众本身就有着丰富情感,在看到一件设计作品时,把作品所呈现出的形态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以往的经验相结合,使其由作品的外在转到自己内心世界,最终再回到作品中就赋予了其更多的情感,在作者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起受众与设计者共鸣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从作品到内心,再由内心到作品实现了自我感动的情感再创造的过程。
艺术欣赏就是读者和观众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可以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感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设计中的形象不仅仅是美好的,欢快的、充满希望的,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有特定含义和丰富内涵的、丑陋的样式也可以被称为设计。设计者可以选取不同的设计题材,形成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最后由欣赏者感受和解读设计作品,从中与设计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感情上的触动。
艺术欣赏的视觉心理包括看、感、想、情、思等要素,与普通的心理要素相比,艺术欣赏的视觉心理有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在里面。看是受众从作品中获得直观感受的前提,感是作品对受众的视觉感受,想是由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和整体想过联系以往记忆和经验所产生的联想,情是由联想所产生的情感陶冶和精神状态的调节,思是对以上感悟的深思和精神层面的升华。整个艺术欣赏的视觉心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设计者对作品情感的赋予,通过作品刺激受众内在审美的激发,使其对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情感倾向,进而有了之前提到的从作品到内心,再由内心到作品的一个产生共鸣和感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