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安全法论文(名师推荐10范文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2-07 共9931字

  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网络安全法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网络安全法论文名师推荐范文10篇之第一篇:论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网络安全法的立法、执法、规范网络安全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以及相关争议处理的基础性规范, 是体现网络安全法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 构成网络安全法体系的神经中枢。我国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网络空间主权原则、适度安全原则和公共治理原则等三个。

  关键词:基本原则; 网络空间主权原则; 适度安全原则; 公共治理原则;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ybersecurity law are to guide and regulate the legislation, the 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subjects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the basic norms for dealing with relevant disputes. They are the legal principles embodying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the cybersecurity law and constitute the nerve cen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hina's cybersecurity law include the principle of the sovereignty in cyberspace,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secur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governance.

  Keyword:

  basic principles; cyberspace sovereignty principle; moderate security principle; public governance principle;

网络安全法

  我国第一部规范网络安全活动的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是调整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性法律, 填补了我国网络安全立法的空白, 为网络安全法制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网络安全法》搭建的网络安全保障制度总体框架下, 又有如《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 (试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一系列配套规定相继出台, 另外还有大量配套法律法规正在紧锣密鼓的起草过程之中, 我国网络安全法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把握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准确理解网络安全法的根本精神、指引后续立法进程、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

  一、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一)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概念共同构成了法律规范的基本要素[1].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 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更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但是, 它是指导和协调着全部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2].法的基本原则贯穿法律规范的始终, 是其他规则的来源和依据, 具有不可动摇的根本地位, 对于立法、执法和司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网络安全法的立法、执法活动、规范网络安全法律关系以及相关争议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它贯穿于网络安全法的始终。

  (二)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根据法理学对于法律原则的概念和功能的总结,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在网络安全法制领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第一,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是网络安全法的"基础性规范", 网络安全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而不能与之相抵触。立法者在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受到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和约束, 网络安全法律、网络安全法规和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 它对网络安全法律关系进行整体宏观调整、规范。执法者和司法者在适用网络安全法具体规范调整特定法律关系时, 必须受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和约束。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也为网络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了一定的行为准则, 理解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他们理解和遵守网络安全法律规范具有指引作用。

  第三,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在一定情形下也直接规范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活动以及相关争议的处理。一般来说,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并不直接调整和规范网络安全法律关系。但是在相应问题缺少具体规则、或者法律给执法机关或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裁量空间时, 就需要接受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拘束, 即根据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做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二、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确定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于网络安全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 以下四个方面因素是确定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必须考量的因素。

  第一, 网络安全法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任务。网络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 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网络安全法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制定的, 维护国家网络环境安全是网络安全法的重要任务。网络空间主权已经成为我国处理网络事务的根本指针和制度基石, 也是网络安全立法、司法和执法必须遵循的原则。网络安全法应当以网络空间主权原则为核心和首要原则, 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的确立对于相关领域的国内事务、国际事务处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网络安全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法律规范, 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网络安全法并不是一部独立的部门法, 这部立法主要针对网络安全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规范了各方面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 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职责, 是相关领域的民商事活动、行政活动等的法律依据。

  因此, 问题的多元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的多元性, 网络安全法律规范涵盖了相关领域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规范。因此, 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确定需要结合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调整方式的不同, 合理的界定国家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

  第三, 网络安全法需要处理好信息技术发展与网络安全之间的关系。网络安全的实现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石,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维护网络安全而构建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制度无疑会增加相关行业的运行成本, 过于严苛的网络安全保障制度设置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通, 甚至会窒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空间。因此, 合理界定监管权力的范围、平衡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是网络安全法的重要任务[3].

  三、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在全面考察网络安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应当作为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即--网络空间主权原则、适度安全原则和公共治理原则。

  (一) 网络空间主权原则

  学者将网络空间提炼为"网络设施、网络主体和网络行为"三要素[4], 并在此基础之上借鉴主权的概念将网络空间主权界定为国家在其领域内对网络设施、网络主体和网络行为所拥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权和自卫权[5,6].

  综合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将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界定为:国家对一国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主体和网络活动管辖具有最高的管辖权, 有权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维护网络秩序, 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有权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活动, 在遭遇他国政府或公民网络攻击时有权行使自卫权。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空间".理论上网络空间可以自由进入和开发, 但并不能就此认定网络空间属于"全球公域", 不受任何主权国家的管制。网络空间是受主权国家管辖的空间。这是因为:第一, 组成网络空间的物理设备设施是在主权国家管辖之下的。第二, 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自由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全球公域, 而是因为各国免除或放松了信息出入境管制。但是网络空间不是完全的虚拟空间, 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传统法律自然而然地延伸适用于网络空间;国家主权也自然而然地延伸适用于网络空间。第三, 网络空间具有社会性。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网民参与其中, 人们在网络空间中交流互动, 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区或社会, 构成现实社会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有海量国民参与的社会空间中, 网络主体在网络空间中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 网络的互联互通性或无国界性意味着各国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合作, 共同治理网络空间;意味着各国对打击其领域上的网络犯罪等违法行为负有一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7].

  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对于国家以及所有网络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 国家应当制定法律法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国内信息网络实施管理。在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的今天, 国家承担保护国内信息网络安全的义务, 应当积极履行职责, 针对个人网络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等建立有针对性的保护机制, 维护国内信息网络安全秩序。

  第二, 国家在处理涉外网络安全问题时坚持网络主权原则, 依法对于来自于境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采取措施, 进行监测、防御和处置, 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国家在处理国内网络安全问题时, 本着网络空间主权原则, 对境内的网络活动参与者、网络系统与数据行使最高管理权。

  第三, 网络服务提供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及网络用户均受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的约束, 应尊重国家主权, 保守国家秘密, 在从事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各项活动中自觉接受国家安全机关、保密机关以及国家网信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二) 适度安全原则

  所谓"适度安全原则"是指, 网络安全法需要平衡网络安全与信息自由之间的冲突, 将对网络安全的保护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不能为了绝对的网络安全而对于信息网络的使用者与运营者加诸过于严格的安全保护义务以至于扼杀了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于《网络安全法 (草案) 》的说明中明确了"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一方面, 如果过分强调个人的表达自由、通信自由以及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的需要而片面降低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 那么不受约束的网上谣言、诽谤、盗版传播甚至犯罪活动最终会瓦解公众对于互联网的信任、打压文学艺术以及科技创新, 将信息网络引向歧途。另一方面, 如果过于强调网络安全, 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或者中间平台等承担过于严格的网络安全保障义务, 那么中间平台无疑会动辄得咎, 疲于应付, 生存下去都会成为问题, 更何谈发展和创新[8].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安全保障义务过重会直接限制整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因此, 网络安全的保护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于网络使用的限制, 但是这一限制应当是"有限度"的, 要平衡网络安全与信息自由之间的冲突, 将对于网络安全的保护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适度安全原则主要体现在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认定上。早在上个世纪末, 美国、德国和欧盟的相关立法就系统地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中间平台的责任豁免制度。欧美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责任豁免的法律规定, 对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立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逐步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7].

  适度安全原则在《网络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等立法中均由体现。《网络安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 这是适度安全原则的重要体现。《侵权责任法》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认定问题上吸收了国际通行的"避风港规则"和"红旗规则".《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三款的规定也被称之为"通知与移除规则" (notice and take down) , "通知与移除规则"的确立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建立了一个"避风港", 使其免受来自指控他人侵权之人、网络服务对象的两头夹击, 有利于维护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的合理自由[9].但无疑这种"自由"必须是有限度的, 否则它将摧毁信息自由本身。

  适度安全原则的确立要求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必须正视网络安全与发展间的矛盾, 找到二者间的切合点。《电子商务法》立法过程中对于电商平台责任的争议以相应条款的五次修改体现了适度安全原则对于相关立法活动的影响。《电子商务法》一审稿规定了电商平台对于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注意义务。对于这一条款普遍意见认为:仅规范"明知"的情形过于宽松, 不利于电商平台履行注意义务。为此, 二审稿强化了电商平台的注意义务, 除了其明知侵权行为的情形之外, 另外规定了在其"应当知道"平台经营者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形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措施时与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对于二审稿的这一规定, 很多代表认为:电商平台不但应该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负责, 还应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衔接细化其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针对上述意见, 三审稿提出了"双连带责任"的规范模式, 增加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审核义务和相应的连带责任。三审稿公布之后, 电商平台等纷纷对于第二层次的连带责任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这一规定给平台经营者施加了过于严苛的注意义务, 不利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提出应当将第二层次的"连带责任"减弱为"补充责任".四审稿吸收了这一意见, 降低了平台经营者的注意义务, 草案一旦获得通过平台经营无疑将获得更大的自由, 却打破了电商与消费者权利相平衡的状态, 减弱了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最终在平衡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电商发展两方面的利益之后, 表决稿将"补充责任"修改为"相应责任"[10].虽然最终的立法结果并未彻底解决争议, 但是, 这一立法过程无疑是体现了适度安全原则指引下对于安全与自由二者的权衡。

  (三) 公共治理原则

  公共治理是指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两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治理模式[11].公共治理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第二, 治理工具上既包括强制性的法律, 也包括非强制性的软法及二者的混合;第三, 治理结构不再是垂直的"命令-服从", 而是网络状的、平行的协商模式[12].

  在网络安全领域, 多元的治理主体、灵活的治理手段以及协商、合作的治理模式对于网络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于:第一, 网络安全的保障是一个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的问题, 网络安全的保障程度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应用密切相关。而掌握最新、最优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的往往是相关领域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研发出来的。因此, 网络安全的保障有赖于国家与这些企业、研发机构及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鼓励、推动和运用新技术而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的水平。第二, 网络用户与从事网络信息有关活动的组织往往是与网络安全问题距离最近的主体, 相比而言, 政府从知情到响应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并支付更高的成本。因此, 尽可能的调动广大网民、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社会主体参与到网络安全的公共治理之中, 能够更加及时、高效、便捷地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 往往通过其掌握的行业规律、常见争议及安全问题等事先制定网络规约、建立安全问题举报制度、信用评价制度等等制度, 已经在网络安全的保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将这些多元的治理机制吸纳到网络安全的保障与规制中来, 符合效率性的要求。第三, 相比行业组织、信息网络的运营者与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等主体而言, 政府机关的人员配备及专业能力都相对较弱。只有吸收多元主体、综合运用国家法律与行业规则、兼顾国家规制与行业自律的多元治理模式方能够胜任网络安全保障工作[12].

  作为网络安全法基本原则的公共治理原则体现在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的多个层次。首先, 公共治理原则要求国家、个人、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网络安全的治理活动中来。我国《网络安全法》第六条规定了国家倡导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的形成。其次, 公共治理原则要求在网络安全的保障上坚持国家规制与行业自律并重, 重视行业组织在网络安全保障上的重要作用, 借助行业自律的高效性、专业性提升整个国家网络安全保障的水平。我国《网络安全法》在强调国家的监管责任的同时, 亦重视行业自律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作用。《网络安全法》第十五条、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就是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再次, 公共治理原则要求对于网络安全的保障要采取强制性管理与柔性合作并举的治理手段, 不能片面强调强制性规则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柔性的行业与部门合作、协商、信息共享等手段的重要性。例如《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就强调了国家有关部门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等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与安全保障合作。这些都是公共治理原则的体现。

  当然, 除了网络空间主权原则、适度安全原则、公共治理原则之外, 在网络安全法的各个领域还需要遵循相应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例如, 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网络安全纠纷时, 应坚持民法上的平等原则;在处理网络安全的行政监管问题时, 应坚持行政法上的合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等原则;在追究涉及网络安全的刑事犯罪的过程中, 应当遵循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等原则。

  四、结语

  随着《网络安全法》的颁行, 《电子商务法》《互联网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等网络安全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也在制定过程之中。探讨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指导当前的立法活动意义尤为重大。同时, 随着网络安全法律规范相继实施, 实务在适用相关法规过程中也需要运用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指导执法与司法活动。从理论层面挖掘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对于推进网络安全立法和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13-114.
  [2] 张文显。规则·原则·概念--论法的模式[J].现代法学, 1989 (3) :27-30.
  [3] 刘品新, 张艺贞。《网络安全法》立法的三原则[J].中国信息安全, 2014 (9) :66-68.
  [4] 劳伦斯·莱斯格。思想的未来。网络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喻言[M].李旭,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23.
  [5] 王春晖。互联网治理四项原则基于国际法理应成全球准则--"领网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继承与延伸[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36 (1) :8-15.
  [6] 方滨兴, 邹鹏, 朱诗兵。网络空间主权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16, 18 (6) :1-7.
  [7] 谢永江。网络空间的法律属性[J].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32 (4) :34-39.
  [8] 周汉华。论互联网法[J].中国法学, 2015 (3) :20-37.
  [9] 程啸。侵权责任法[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449.
  [10] 王姝。电商法表决通过平台责任条款再修改[N].新京报。2018-09-01 (A05) .
  [11] 罗豪才, 宋功德, 姜明安, 等。软法与公共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4.
  [12] 沈岿, 付宇程, 刘权, 等。电子商务监管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98-99.

网络安全法论文名师推荐范文10篇之第二篇:试论网络安全法的短板研究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 我国也迈向了一个新层次。改革开放以来, 各个法律条文颁布, 我国的法律也日趋完善, 就电子时代而言, 我国法律在规制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法律实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就当下手机扫码而言, 极易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尤其是打开某种链接, 会使得人们信息泄露, 这一现状成为了网络保护法新短板。本文从网络保护法存在的问题入手, 对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健全相关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促进网络发展。

  关键词:网络保护; 短板所在; 措施;

  一、引言

  在大数据方面,据有关调查显示,11.4%的学生有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行为,每日玩电子游戏时间在4小时以上,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网络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学生。有些不法分子懂得利用网络去实施犯罪,用些骗术让人们上当。随着大数据进程的加速,在网络治理上面临很大的压力。如何避免人们陷入网络困境迫在眉睫。

  当代社会的人为了谋取收益,不惜利用各种手段,尤其是网络传销,为了赚取利益,假扮相关国家机构人员进行诈骗,利用网络实施骗取钱财,如扫描二维码获取现金红包等,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在网络世界里危机重重。在这种模式下,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因此如何正确利用网络,保障人们生活,利用法律加强对网络监管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就当下网络发展的现状进行论述,从而完善法律机制,促进网络更好地发展。

网络安全法

  二、我国网络保护法的短板之所在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赚取收益的方式会变得多样化,如利用不合法手段盗取个人信息对群众进行诈骗,特别是老年人,对电子网络不了解,很容易中一些不法分子的圈套,种种不安全链接导致很多人轻信,致使微信里绑定的银行卡钱财大量流失,这一行为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担忧。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这也在网络立法上出现新的短板。

  (-) 立法体制的弊端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同时,网络时代的问题在立法上为立法人员带来了弊端,新时期法制下,要求立法进行各方面体制改革,国家在立法方面必须符合我们当下发展规律的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当下来进行立法。对于我国目前网络环境现状,网络对人们的威胁极其严重,在骗子行骗技术高端的时代里,没有加大对网络监管,使得网络安全和人们生活之间矛盾愈来愈激烈,人们每天担惊受怕。如若这样发展,法律震慑作用逐步减弱,人们会对法律失去信任。

  (二) 网络认知缺乏

  科技发展壮大起来,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安全隐患,但是在如何提防网络威胁方面,大多数人们对网络认知程度浅,尤其老年人大多对网络较为陌生,因而现在骗子抓住老年人这一弱点,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一现象极其严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只看到电子网络的好处,忽视了其中的弊端,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往往会使人们沉浸无法摆脱网络的魔爪,尤其是网络上教的负面东西,很多人想着不劳而获,利用这一工具从他人身上索取。这一现象使得人们相关网络方面信息不了解,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为此很多人因为轻信网络,轻信骗子高科技技术,而使自己上当,甚至也损失了大量资金。

  三、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法之短板的建议

  当今社会,科技变革离不开法律法规规制,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国家立法人员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制度,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文件。在这一方面国家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法是国之重器,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促进网络保护需要从以下二方面着手。

  (-) 完善相关法制机制

  在法制化国家,应让法律具有威严,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明确每个法律具体适用范围,合理出台法律法规,社会不能脱离法律而存在,如果脱离法律约束,人们生活会受到影响,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更加猖狂,社会变得非常混乱,这是可以想象的。不排除法律的制定会给立法人员带来挑战,但是每一个矛盾中都是当下存在的问题,如网络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安全隐患不断,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其它问题,每一个法律体系彼此间都是有联系的,在立法上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严密完善的法律体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确处理立法,不盲从,遵循法定程序、明确权限范围,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法律机制。

  (二) 加强人们网络安全意识

  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必须看清此前的现状,针对当下网络犯罪事件,由于不法分子手段多样,必须强化人们网络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网络,什么样的信息可靠度高,什么样的信息应该忽略,不应轻信,网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正确引导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实现网络安全和人的社会生活和谐发展。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相关人员应提高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同时警醒人们再利用网络为自己谋取收益时,更要有法律意识,在网络规制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四、结语

  法律在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网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护方面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应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有一个正确的网络意识观念,同时针对当下的问题,着眼当下,在完善网络法规同时,让网络威胁能够得以解决,希望网络隐患这一现状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周伟。立法项目制度研究[J].法理法史, 2017 (02)
  [2]王栋。金融机构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路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8, No. 438 (06) :87-89.

网络安全法论文推荐范文10篇
相关标签:网络安全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