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校地军事文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与驻地部队、武装部的联系与交流
高校应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到学校做军事理论讲座,将新的军事思想传授给学生和老师,将新的军事理论教学方法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传授给军事课教师,以弥补教材信息滞后的短板。驻地部队最好每年深入高校一次,了解学生预备役情况,可借鉴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做法,给每位学生安排部队编号,不仅一旦国家有事征召起来方便,而且能增加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8].部队可以为高校设置军营开放日,开放一定的非保密军事基地、设施供学生参观;地方武装部可以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到高校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素质拓展、国防教育讲座等主题国防教育活动;高校也可以成立大学生军事教育协会,聘请地方军官指导,组织大学生军事沙龙,开展座谈交流,如:如何当好连长、排长、班长和带兵技艺、交往技能、谈心技巧等,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历史使命担当,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2.加强拥军爱军优属工作
分解军事课学分,让高校学生把参加同城双拥模范城建设活动作为军事课教学的大课堂。鼓励在暑期里参加当地“八一建军节”活动,通过军歌竞唱,发放宣传单,走访军烈属,力所能及做些关爱和帮扶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和优抚安置对象的公益活动,营造拥军、爱军、优属的社会氛围,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作为军人及其家属在法律上、在社会中享受的特别权利和特殊尊敬,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荣誉是至上的、崇高的。
(五)着力强化军事课教育教学
军事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育人,怎样才能促使当代大学生将国防观念、国防知识、爱国主义精神学深悟透,继而变成行为,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呢?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国防知识的学习是主要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重要法宝,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军事课教师的职责优化是根本途径。
1.强化学习
首先,学习国防政策与法规。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坚持自卫型的国防,它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高校开展军事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重要行动,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政策与法规教育,使其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和技能训练,是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和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其次,学习军事高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理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大学生学习国防理论篇内容除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讲授外,还要学习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这不同于军事技能训练如擒拿格斗、轻武器射击等那样简便易学,那只能满足浅层次战事的需要,而现代战争是“全息战”、“科技战”,军事高技术群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师因知之不多,学生听讲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我们建议,国防部组织专家编着《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通俗专题小册子,找好切入点,突出重点,聚焦热点,解决难点,阐明当代处于科技前沿的军事高技术有哪些?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推动下,军事领域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革?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运用的案例点评等,给教师以指南,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使其敢战而不畏战。
第三,学习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动态。在传授基本的军事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着眼于时代要求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把学习新的军事科技信息、新的军事理论和大学生最关心的军事热点问题等内容结合起来,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在当代世界军事领域,无论是武器装备、军队组织体制,还是军事理论、战争样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代世界军事的范围和内容都得到了拓展,军事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联系更加紧密。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军事发展与世界军事发展的差距,激发他们关注国家兴亡和安危的责任感。
2.强化教育
首先,进行增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重大问题。历史上,由于忽视国防,忽视国防教育,导致国家衰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军事理论家张召忠在他所着的《下一场战争》的后记中警示人们:
20世纪世界上有过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一次是1918-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停歇的那20年间,另一次是1991年冷战结束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两次和平主义大泛滥的结果,最终都导致了战争,第一次导致的是第二次大战,第二次导致的是科索沃战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不可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关注国防、支持国防,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国防观念后,才可能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主动履行国防义务[9].这就要求我们在军事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尚武牺牲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树立他们居安思危意识,纠正“无仗可打”、“打仗不关我事”的思想;着力树立他们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崇高目标;着力树立他们随时准备为国家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的奉献情怀。
其次,进行大学生民族意识教育。梁启超先生曾说“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10]
因此,民族意识教育,不是指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而是要教育青年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许许多多忠贞不渝的爱国英烈、民族英雄长眠地下,至今连姓名都不为世人所知。从南昌起义至今,也正是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牺牲才铸就了今日我军的辉煌。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军事课教学任务,激发爱国热情,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军事课堂上,我们要大力宣扬对于自古以来维护中央领导、反对分裂的各族爱国志士;大力宣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以至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就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大力宣扬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挑衅,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辉历程。像创先争优教育实践活动那样,编辑群英谱,过去介绍不多或尚未介绍的爱国志士的名字,能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报刊上、银屏上、舞台上和书籍里,供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传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能使军事课教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确保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在青年一代薪火相传。
第三,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我国不同于西方有些国家,到部队服兵役是每个青年人必尽之义务,以致我国大学生对军人的了解只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而影视作品如一些所谓的“抗日神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军营、军事生活都做了戏拟化的处理。军营没有浪漫,战争岂是儿戏。“军人职业的价值观更多地是强调牺牲奉献和荣誉”[7].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归来的英雄,他们深入到大学课堂演讲,讲到他们蹲“猫耳洞”,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克服困难、勇于牺牲、团结战斗场景时,情不自禁地喊出“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能够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一生很光荣、很自豪”,触景生情,这种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昂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令多少青年学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和苦乐观留下了感动的热泪,对我们的战斗英雄不知报以多少次热烈的掌声!因此,我们在校内军事教学外,还应在寒暑假带领学生走进军营,贴近官兵实际,体验真实的军营生活;充分发掘、利用学校周边战争纪念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这些鲜活的教材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通过交流、演讲、宣誓等活动方式忆往抚今,在军营受熏陶,在交流中受感染,在纪念场馆受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从而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平是宝贵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更加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
3.强化责任
军事课教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育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军事课的教学,以评促建。统一制订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下达专项经费,定期培训师资,定期进行合格验收。其次,各高校要大力建设军事课教研室,以建促教。完善教学保障所需的软、硬件,保证教学时数,进一步推广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发展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虚拟技术教学“三合一”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借助新的手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武装学生,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第三,明确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促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现在的大学课堂都在践行“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军事课教学是这种模式最好的实验地,因为学生中有不少的兵器迷、军事迷,战役胜败的案例,教师可用以创设很多乐学环境,供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军事课,喜欢军事课,迫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军事课。当祖国面临外敌入侵时,他会设身处地想,“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假如我能够做国家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将怎样做法?”[6]3在教学互动感悟中增强学生热爱和平,扞卫和平的爱国心、报国志,从而自觉萌发起投戎从军、御敌报国的政治抱负。
参考文献:
[1]***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34.
[2]当代世界问题概论 [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9.
[3]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4-11-02.
[4]李桥铭。青年要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N].环球日报,2008-08-01.
[5]王国强。规范军事教研室建设 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4)。
[6]杨杰。国防新论·三版自序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
[7]李云清。当代中外军队思想教育比较研究 [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2:379.
[8]金一南。每一个军人都要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 [EB/OL].
[9]高宁,张小兰。高校国防教育新编教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
[10]梁启超。梁任公近着第一辑(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