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是一部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日常活动的综合性农家月令书。其记载每月的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蚕桑、畜牧、果树、林木的经营等等,细致而合理,又提醒人们注意农业生产安排的地区性。其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而具体,对当时以及当下的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试从对《四民月令》的经济社会思想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
一、《四民月令》的经济思想
(一)重农、劝农,多种经营思想
在崔寔看来,国家、农民与粮食这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指出:“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四民月令》中,记载了诸多涉及家庭事务方面的内容,但是从有关家庭生产和家庭交换的内容上来看,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文字数量,都占了很重要的比重。在家庭生产当中,广义农业的范畴有大田作物栽培、园圃作物栽培、林木种植和利用、畜牧、采集等这些方面。其中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业占居主导地位。在家庭手工业中,桑蚕纺织是一种特殊的手工业生产项目,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此外,酿造和其他食品制作也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属于农产品从生产转向消费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和家庭副业产品的贱买贵卖是家庭交换的主要活动。在《四民月令》按月安排的整个计划中,农事活动是起中心和决定作用的。这就充分说明,《四民月令》所反映的重农劝农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既顺应历史潮流,又符合当时社会发展。
以农业生产为主,多种经营的思想是《四民月令》中极其重要的经济社会思想。崔寔记录了农业生产按照农事季节进行田地整理、耕作播种、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具体的农业安排。并且,崔寔还在《四民月令》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农事管理、劳动力使用、生产项目这三者之间的协调辅助关系。在农事管理上讲究计划性,在劳动力使用上讲究调节性,在生产项目上讲究以农为主、多种经营。
其多种经营的经济社会思想,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药用植物的采集、药用动物的收集和制药。《四民月令》中提到很多药用植物,有桃花、茜草、天雄、天门冬、艾叶、柳絮、栝楼根、土瓜根等;药用动物有蟾蜍、蝼蛄鸡头、牛胆、猪牙床骨、白狗骨头及肝血等。这些原料可以用来制成膏药、创药、黄连丸、霍乱丸等;二是副食品的加工。《四民月令》中提到加工的副食品有醋、酱、曲、春酒、冬酒、鱼酱、清酱、铜鱼酱、榆仁酱、腌渍葵菜、干制葵菜等,可谓名目繁多、种类丰富。三是家庭纺织业。诸如织布、麻布与生产丝绸织品等。
(二)家庭经营管理思想
1.按照季节变化规律安排
经营《四民月令》中所述的各种经营活动包括农业生产以及蚕桑、水利、纺织、晒药、修造农具、制造工具、子女教育和农作物的买卖等项目,分别按照季节变化的规律进行安排。这里以缪启愉《四民月令辑释》释文中的二月为例来说明:
农田生产“:二月,阴冻毕泽,可蕃美田缓土及河渚水处。可种植禾、大豆、苴麻、胡麻”.“自是月,尽三月,可掩树枝。”副业生产:
“是月也,榆荚成,及青收”“可种地黄;及采桃花、茜及括楼、土瓜根;其滨山可采乌头、天雄、天门冬。”手工业生产:“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复为袷。其有嬴帛,遂供秋服。”“玄鸟图,刻凃墙。”
商业经营:“二月可棌术,可粜粟、黍、麻、麦子、大小豆。收薪炭。”
其它月份的内容,诸如此类。不难看出,《四民月令》记述的农、工、商的活动,完全是根据季节要求安排的,这是崔寔计划经营思想的体现。
2.家庭理财的观念
《四民月令》中所体现的理财观念有:
(1)家庭理财要“度入为出”.在涉及接济穷人的方面时,崔寔提出“无或蕴财,忍人之穷;无或利名,罄家继富,度入为出,处厥中焉”的理财思想。在这里所谈的虽然是接济穷人的原则,但实际上也适用于整个家庭的理财原则。也即是说,在理财观念上既不能只顾守财,不顾他人的贫困,也不能只是为了求名,甚至是倾家荡产连富人都要接济,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合理支配,度入支出。
(2)家庭理财要“略有节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积累又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当然,从今天来看,崔寔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像剩余价值、利润等这些新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但其强调的“节余”的思想同这些概念的意义大体上是相似的。
(三)耕读结合,宗族和睦
在《四民月令》中,重视“四民”的农业生产和学习教育。《四民月令》载:“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师法求备,勿读书传。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七月曝经书。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月农事毕,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砚冰冻,命幼童入小学,读《孝经》、《论语》篇章。”可以得知,幼童、成童等在农闲季节都要入校学习,而且成童在农忙时还要参加农业劳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耕读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发展性消费,更是保持家族持续发展的必要投入。同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子弟文化素质,更为其准备入仕作打下了牢固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四民月令》记载一年中有六个月都在进行与宗族有关的活动。其中,既有祭祀活动,又有出钱、物、人力帮助宗族贫困者的义举。一方面加强了宗族的血缘认同感,另一方面又维持了宗族之间的和睦。由此可见,在各个家庭之间,以家庭为单位、以宗族为纽带的熟人社会之中,时刻注意宗族的血缘关系和联系。宗族和睦的思想,在宗族互帮互助、辈分之间尊卑有序、年龄之间长幼分明的关系中,得到十分有力的体现。
二、《四民月令》农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要重视农业和农民利益
《四民月令》中的重农思想,至今仍有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并总结出了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历史经验。不仅为积极推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今,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利农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待遇,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安全。
(二)有助于完善和发展
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四民月令》中,按照季节变化规律来安排经营和其它活动计划,体现了以农业为主,工商为辅,有计划的从事多种经营的思想,是对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总结、继承和发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并借鉴西方科学管理方法的经验,可以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方针与方法。
同时,家庭理财的思想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前所述,理财思想大大增加了封建家庭的财政收入和他们的优裕生活,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这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制定仍有指导意义。
(三)有利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民月令》提出了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家庭美德思想。它反映了家庭在士农工商诸业的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寄托着儒家学者对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崇高理想。其中,蕴含了勤劳俭朴的美德化育、勇毅刚强的品德砥砺、知书达理的道德规劝、和衷共济的氛围营造等内涵丰富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认真发掘耕读传家的道德传统和宗族和睦的现代价值,创造性地对其进行现代化转型,使其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宗族的和睦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如自发形成的宗族组织有利于调解民间纠纷。这样,在矛盾纠纷得到解决的同时,既创造了“社会效用”,又使调解人获得了很高的个人“收益”.而宗族组织内部的和睦及其职能的有效发挥是这些创造性的社会价值的直接来源。因此,宗族和睦是创造社会高价值资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极其重要的方面。
简言之,《四民月令》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理论研究的价值,而且又对当代社会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宝库中无与伦比的一块瑰宝。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从这些经济思想中汲取重要的价值与启示,而且值得我们对其进行不断清理和发掘。
参考文献:
[1]缪启愉。四民月令辑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2]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路兆丰。中国古代农书的经济思想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