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论探析
【第一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绪论
【第二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1】邓小平经济改革认识论思想内容
【3.2】邓小平经济体制革新认识论思想的特点
【第四章】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对当代的影响
【结束语/参考文献】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及部署。领悟全会精神,准确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联系性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对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进行深刻地分析,对我国如今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改制改革是在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科学体系指导之下进行的,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这些理论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得到经验教训,同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逐步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性,并在此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科学的思想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论思想符合我国经济客观规律,同时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1.2 文献综述
本节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研究的国内外动态进行了综述,主要从邓小平认识论的研究,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研究几个角度列举了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文献。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邓小平认识论的研究。
在国内的研究中,研究邓小平经济改革的文章有很多,在这些文章中有一部分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做比较,主要代表作有杨建军、李建勇著有《 列宁新经济政策改革与邓小平经济改革之比较》一文,李永明的《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共性》,姚雪萍著有《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之比较》,杨发荣的《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经济改革的比照与启示》,张振岩、杨洪江的《论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内在联系》。这些作者研究时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经济改革的实施背景及主要措施,应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学者们的研究观点,研究表明列宁的研究和邓小平的研究理论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存在着若干区别。
一方面二者都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国情,发生时间,改革力度等的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众多不同 .
(2)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另外一部分文章单一的将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主要代表文章有以下几篇:潘强恩、马传景的《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王全火的《邓小平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钟业昌的《 论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发展》。
另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曾于 1991 年 5 月中旬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邓小平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研讨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对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研究邓小平经济改革的著作成果来看主要有贾怀勤的《世纪的抉择邓小平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王珏、蔡建华、杨荣绅编著的《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研究 》。以邓小平经济改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们在研究时能够对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进行详细论述。他们研究了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问题等。得出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是经过三代领导集体改革智慧的结晶,指导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使改革思想在我国得到不断地发展 .
(3)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创新思维的研究。
在以上的众多研究成果中,有一些研究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学者们,在研究时将邓平经济改革理论与思想,作为研究邓小平创新思维的载体,期间涉及到邓小平经济改革的创新。在这些研究邓小平创新思维,并在其中对邓小平经济改革创新思维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论述的代表成果主要有:周毅之的《邓小平的思维艺术》,涂大杭的《邓小平思维方式研究》,屠春友的《 邓小平战略思维》,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如吕雁芹的《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方式 》,李书华的《试分析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方式》,黎学军,张少宁的《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方式》等。如王国安《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启示意义》,范志轩的《 论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形成及现实意义》,刘汉民的《论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点成因及现实意义》等。研究邓小平认识论改革思想的学者们,深入研究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思维形成过程及其思维的指导意义。学者们普遍认为邓小平经济改革能够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是邓小平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经济建设的思考,并敢于将新的理论与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 .
本文试图在充分吸收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邓小平认识论思想形成、发展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伟大意义。
1.2.2 国外研究概况。
就国外的研究文献资料而言,与邓小平有关的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呈现出逐步深入的研究趋势。国外学者从较多的关注邓小平本人的生平事迹,到关注邓小平在中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再到对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研究。1940 年在美国最早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美国军人埃文斯·卡尔逊,出版的《 中国的双星》,是外国最早涉及邓小平的。卡尔逊在中国与邓小平见过面,他评论邓小平的头脑像 "芥末一样辛辣".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 漫长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国内政策上的不同看法,还提到邓小平的经济主义。
国外学者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研究,在对邓小平的经济思想进行广泛研究和深入探讨一致得出,邓小平非常强调"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代内什认为,提出了如何改革,但当时并没有统一方案只有基本的设想,应该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巴里·诺顿在《经济学家邓小平 》一文中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一直让经济按其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这些学者同时认为邓小平总是确定政策的总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正确的总方向。诺顿认为虽然邓小平很少直接干预经济政策的决定,但这少数的干预往往是最关键的。戴卫·巴克曼也持相同的观点 .
国外学者发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分别从工业和农业两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他们发现中国的工业发展开始由封闭型重工业战略向外向型消费工业战略转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认为邓小平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进行了转移。日本学者小林弘二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他们在农村发展战略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毛泽东的发展战略是建立集体农业,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邓小平则主张实行家庭经营农业,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实行多种经营和农村城市化。
麦克法夸尔提出中国的农村政策方面有两大变化,这一变化发生在 1980 年后。首先是组织方式。其次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进一步扩大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它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将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改革措施,改革的效果等作为研究对象。
他们大多数认为邓小平的经济改革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邓小平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境界 .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符合我国的国情,从中得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主题是发展生产力,早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经济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的认识论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我们深信,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开拓,大胆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在我国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大解放和大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3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以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把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成两个阶段,从两个阶段来探索其发展轨迹。第三部分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同认识论思想存在的联系,文章结尾部分文章结尾部分分析了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对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指出其对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重新解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我们还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用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个体系。同时还要从发展思想的脉络入手,在改革过程中充分体现认识论思想。
1.4 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法。辩证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系列理论体系,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用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比如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等等,在这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个总的方法,贯穿于全部研究过程。
(2)案例法。本文在创作过程中,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文中用到了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用事实说明问题,易于理解,增强说服力。
(3)文献法。任何理论的研究都需要对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收集与研读,然后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方法整理出自己的观点,本文的撰写同样如此。文中在撰写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对当代的影响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时,不仅查阅了相关的期刊和硕博论文,还包括国家级会议、专题研究和各类调查,以尽可能为本文的写作做好充足的资料准备。
(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通过运用历史方法使认识过程现实化,通过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防止认识过程中的弯路和歧途。
1.5 本文的特色及可能创新之处
本文问题意识和当代中国问题意识强,即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中国改革开放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针对性;选题研究力求解决的问题目标明确;选题的几个部分内在逻辑关系清晰,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体现了将历史与逻辑、现实与未来统一起来的整体观。
(1)在全面把握实有材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邓小平认识论思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2)在应有逻辑的意义上,提出和阐明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认识论思想的的逻辑体系。
(3)在未来实践的意义上,系统提出和阐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