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单身独居现象明显增多,单身经济逐渐兴起。单身经济具有个人本位、人口驱动、消费引领、女性主义、创新基因和外溢效应等主要特征,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与无节制消费风险和安全隐患等不足。单身经济发展受到单身独居人口数量结构与分布、单身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商业科技融合创新等方面变化的重要影响。新时代需要充分挖掘单身经济增长潜力,促进银发单身经济发展,加速商业科技融合创新、提高商品与服务的品质与供给数量,发挥单身经济对家庭经济的带动与提升作用、促进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施支持单身经济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 : 单身经济身人口:单身社会女姓主义:身独居老人:
21世纪初,随着单身独居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单身经济兴起。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和市场转型重新形塑了国人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趋势[1]。晚婚、不婚和离婚现象增多,单身人口数量增加。与此同时,单人户比例也在逐渐增大,独居现象日益增多。单身独居人群规模增大、消费需求扩张,单身经济逐渐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单身独居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是单身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这为我国单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并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道路。
一、单身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概念溯源
受畅销小说《B.J.单身日记》1的启发,2001年12月21日,麦肯锡(F.T.Mc Carthy)在世界经济类权威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刊文,正式提出了“单身女性经济”(The Bridget Jones Economy)概念。麦肯锡指出,单身女性多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她们独身且收入不菲,与其他阶层相比较,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2]。由于没有婚姻和子女的羁绊,她们的家庭生活负担轻,经济独立、生活自由和无压力的消费让她们成为引领时尚消费的主力。随着单身群体的扩大,单身经济概念突破了单身女性经济的限制,包括男性和老年人在内的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家庭消费的独特消费偏好、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
(二)基本内涵
从内涵上看,单身经济是指为满足单身群体需要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从外延上看,单身经济包括满足单身群体需求的食品、住房、家具家电、汽车等产品,以及餐饮、健康、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和娱乐等服务。发展单身经济对于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单身群体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单身经济是“一人经济”,狭义的单身经济着眼于满足单身独居者的一人消费需求。为满足已婚或同居等非单身、非独居群体消费需求的“非一人经济”或“两人及以上的多人经济”是狭义单身经济的对立面。广义的单身经济也包括满足单身、非独居者的一人消费需求。家庭经济包含成员个体消费和家庭消费,如果经济独立的单身者没有脱离原生家庭,其消费行为兼具个体消费特征与家庭消费特征。
单身经济是单身群体及其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结果[3]。但是,单身经济不完全等同于单身群体的经济,如果单身人群与父母或子女等家庭成员同住,其单身经济行为与家庭经济行为并存。尽管单身经济长期存在,但是,目前为止,单身经济兴起主要是年轻单身群体增多及其消费需求激增所致。
在消费经济系统中,单身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在单身人口较少、占比较小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单身经济在消费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均不突出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单身人口激增、单身群体消费倾向与消费水平很高的现代工业社会里,单身经济在消费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在显着提升:一方面,单身经济在时尚消费和超前消费方面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单身经济与家庭经济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三)主要特点
单身经济具有个人本位、人口驱动、消费引领、女性主义、创新基因和外溢效应等六项主要特征。
1. 个人本位
单身经济以满足个体需求为主,具有突出的个人本位特征。单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以自我意愿为主导,以自我满足为优先,在确保衣食无忧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效用。因此,单身人群的消费观念更为前卫,消费行为也更为个性化[3]。单身群体倾向于消费便捷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为了迎合单身群体消费需求,迷你商品不断被研发出来,从快消品、家居、电器到药妆,产品体积在变小、功能在细化。房地产行业也在推出迷你公寓或小户型商品房。
单身群体的消费心理或消费偏好也具有个人本位特点。单身群体通常根据自身喜好来选择商品和服务,进行所谓的“悦己消费”。单身群体是奢侈品、娱乐产品、享受与发展型产品的消费主力之一。同时,由于没有家庭负担或家庭负担比较轻,单身群体的消费时间限制较少,如一人旅游度假或休闲娱乐等时间密集型服务的消费倾向高。
2. 人口驱动
单身人数增加与单身时间延长是单身生活需求扩张的两大诱因。1980—1999年,我国年出生人数几乎都在2000万人以上,1987年的出生人数更是超过2500万人。近20年以来,80后和90后人群陆续进入适婚年龄,但晚婚和大龄未婚比例增大、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未婚和离婚等单身人数远超之前出生人口队列。同时,单身状态的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
一方面,人口结构是单身经济内部差异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单身经济的主力是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消费倾向高和消费能力比较强的80后、90后人群,他们属于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情况较多,父母多属于低龄老年人和中年人,家庭负担较轻。另一方面,单身人口分布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单身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例,按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我国城市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通常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大,就业机会越多、收入水平越高,单身人数越多、单身群体消费需求越大。同时,大城市的现代商业与科技应用创新融合水平更高,更能够从供给侧促进单身经济发展。
3. 消费引领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超过40年。绝大部分80后和90后人群没有严重物质缺乏的经历、消费行为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追求更好、更突出、更精致和更有品位的产品与服务。80后、90后单身群体的赡养和抚育压力较轻,消费行为表现出“自己挣钱自己花、愿意花钱也敢花钱”的特点。在消费过程中更偏向以自我为核心,消费动机基本以自我需求为导向。单身群体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较强的消费能力是单身经济兴起的直接动力。
4. 女性主义
单身经济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消费倾向或女性消费驱动特征。与21世纪初麦肯锡提出“单身女性经济”概念的内在逻辑一致,当前我国单身经济的消费主力是单身女性。与单身男性人口积聚在落后地区农村和人力资本较低的总体状况截然相反,单身女性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里,由于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性别平等意识或女性主义权利意识也较强,她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具有突出的个人主义特征。在我国“男娶女嫁”婚恋文化及观念的影响下,城市单身男性消费行为受到更为刚性的住房等结婚成本约束,相比之下单身女性的个人主义消费观念显得更为明显、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更加突出。
5. 创新基因
单身经济具有创新基因。随着现代社会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年轻人更加崇尚自由和独立,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传统的性、婚姻和生育三位一体模式逐渐松动,结婚成家已不再是所有人的必然选择,不婚、不育行为的社会压力逐渐减轻,民众对单身独居现象的接受程度在提升。同时,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电商企业敏锐地捕捉着单身经济每一点需求变革。随着构建大数据平台的兴起,大量电商平台和研究机构都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来解锁单身经济需求,帮助商家不断创造和提供各式各样的单身消费产品和服务[4]。个性化、小众化和精致化的单身消费助力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
6. 外溢效应
单身经济不仅可以满足单身群体自身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增加其个人福利,还可以拉动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从而对全体居民的福利增长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单身消费市场是全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身群体迅猛增长的消费需求和较高的消费倾向对全国消费市场和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持续增强。单身群体的消费方式、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可以促进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单身经济兴起有助于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
(四)风险与不足
单身经济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与无节制消费和安全隐患等风险与不足之处。
首先,单身经济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单身经济在资源利用率方面存在低效弊端。诸如水、电、做饭和取暖燃料、家用车、理财和老年照料等商品和服务,通常以家庭户、而非个人为单位进行购买和消费。与多人户家庭相比,一人户家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成本效益往往更低,这意味着独居通常会造成更高的人均消耗量[5]。从个体消费角度看,单身经济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风险较高的不足,可能隐含着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其次,单身经济存在盲目和无节制消费风险。单身群体的消费决策自主性高,消费随意性比较大。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繁荣、消费市场日渐成熟、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购物流行、物流便利快捷,单身群体面临较高的随意、盲目和无节制的消费风险。工资收入“月光”、信用卡透支和各种消费贷、信用贷逾期对部分单身人群造成严重的生活困扰。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有43%的单身青年是月光族,40%的新一线城市单身青年是月光族,三、四、五线城市中月光族单身青年则超过67%[6]。另外,单身经济无节制的消费扩张或超前消费可能产生单身贫困现象。
最后,单身经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单身经济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单身消费时的安全风险。单身人群在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情境下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单独一人旅行时的安全风险明显更高。另外,单身经济的安全隐患与单身独居生活时的安全风险有一定关系。比如,2021年除夕夜,26岁的“北漂”女青年因浴室门锁故障被困在租房中长达30多小时[7]。目前,国内的居家养老多是空巢养老、独居养老,潜伏着包括孤独死亡在内的很多风险[8][9]。
(五)国际视野
单身经济兴起与发展深受人口结构、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儒家文化影响广泛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相比,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更加盛行。更早开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人口转变与家庭变迁的欧美等西方国家,更早进入单身社会,其单身经济也更早出现。
美国与北欧的单身社会特征明显,单身经济发展比较成熟。北欧国家是典型的高不婚率、高独居率社会。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等国住户中独居的比例将近45%[10]。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其着作《单身社会》中指出:截至2010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一人生活,即,每7个成年人中有1人选择独居,独居家庭户已经成为仅次于无子女夫妻家庭户的生活选项[11]。北欧诸国与美国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是单身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单身经济与单身社会都处于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日本单身独居人口显着增加,“单身经济”成为成熟产业。日本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全部5300多万家庭户中的单人户比例为三分之一、2040年将升至40%左右。由于48%的观众是单身人士,电视烹饪节目中传统的四人(父母及两个孩子)份示范菜单已不适用,日本社会被迫重新定义家庭概念。7.11便利店率先联手专业公司向单身人群提供家政服务[12]。日本的“一人经济”已成为成熟产业,并且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一人用的厨房用具和卫浴设备有效提高了单身人群的居家生活便利,一人食和一人旅游已经相当普遍,甚至出现单身女性婚纱摄影服务[13]。
二、我国单身经济的现实发展
我国单身经济虽然起步晚,但增长潜力巨大。尽管我国单身群体长期存在,但直到21世纪才真正形成单身经济。这与近20年来单身独居人口的快速增加有直接关系。2000—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中未婚、离婚和丧偶的单身人数由2.54亿人增加到3.02亿人、增加了18.9%,一人户由2000年的2827.3万户(人)增加到5839.6万户(人)、增加了106.5%2。2009年某大型互联网商业平台开始发起“11·11”购物狂欢节,而11月11日正是我国网民首创的单身人群节日———光棍节。我国单身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迷你家电、胶囊酒店以及猫狗宠物等成为消费市场新宠,“一人食”“一人玩”和“一人住”等商品与服务方兴未艾,独特的商品销售方式———直播已经成为单身独居者的精神消遣[14]。目前,我国单身经济逐步成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细分市场[15]。
(一)我国单身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首先,单身独居群体增多是我国单身经济兴起的直接人口学诱因。单身群体增多是未婚、离婚和丧偶三类婚姻状态变动的结果。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初婚年龄逐渐推迟,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处于未婚状态[16]。结婚率明显下降的同时,离婚率在逐步上升3。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单身人群是当前单身经济的主力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和20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扩张,80后、90后的工作机会明显增多,收入水平显着提高。同时,该群体属于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父母处于中老年阶段,他们的家庭负担较轻、消费倾向较强。因初婚时间推迟和迁移行为增多,他们的单身独居风险增大、单身独居生活的时间明显延长,单身独居生活需求激增带动单身经济兴起。
其次,单身文化为我国单身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社会环境。单身存在传统模式和先锋模式两种类型,传统模式的单身是个体被迫接受的结果,而先锋模式的单身是基于个体的主动选择[17]。随着婚姻家庭文化的转变,在一些适婚年龄人群的观念中,结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在下降,先锋模式单身逐渐增多。西方思潮的影响致使我国青年人的家庭价值观逐渐削弱,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和住房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导致单身子女远离父母在异地独居情况增多[18]。与此同时,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所谓“悦己”或“对自己好一些”的消费心态愈发流行,“个人本位”的消费模式逐渐成长起来。一些单身人士强调“不婚不育保平安”,试图通过消费去获得自我的独特性,从而解决自我认同问题[19]。单身独居生活方式的社会接受度在提高,单身友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最后,商业科技融合创新带动消费升级,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助力单身经济发展。从单身经济供给侧看,21世纪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云分析、大数据和安全区块链等科技进步带来了新产业浪潮,现代商业与互联网技术加速融合创新,单身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需求得以更快发现、捕捉和满足,由此带动单身消费升级、并进一步助力单身经济巨大潜力的持续释放。从单身经济需求侧看,互联网时代,年轻群体的网络使用率高,手机购物和线上线下消费等指尖经济迅猛发展,单身群体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和追求新奇的消费偏好是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为单身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我国单身经济发展前景的总体判断
总体而言,2010年我国20岁及以上单身人口已经超过2.1亿人4,超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对单身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单身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1. 单身独居人口将继续增加,单身经济方兴未艾
我国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和初婚时间推迟的趋势短期内出现逆转的可能性较小,单身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研究发现,2000—2010年,20~44岁各年龄组男女的单身比例都在明显增加[20]。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家庭结构中的单人户占比逐渐提高,分别达到了7.98%、6.34%、8.57%和13.67%[21]。尽管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告已经发布,基于“七普”数据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但是2010—2020年单身独居人口增加应是大概率事件。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等测算结果表明,2050年我国独居人口将增至1.33亿人,每四户中就有一个一人户,一人户将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家庭结构类型之一[14]。单身独居人数持续增加是单身经济发展的人口动力,我国单身消费增长和单身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
2. 单身经济发展受到人口年龄结构长期变动的关键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发展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单身群体的总量与年龄构成变化将直接改变单身消费需求的数量与结构,这将强化单身经济的银发经济色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身独居老人增多背景下,推动银发单身经济发展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5。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终身未婚、离婚和丧偶的单身独居老人数量将继续增加。2000—2010年,我国独居老人总量几乎增加一倍,2010年全国独居老人达到了1443万人[22]。然而,我国单身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单身经济发展更依赖消费倾向更高和消费能力更强、消费水平更高的年轻单身群体,不断高涨的适老产品与为老服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银发单身经济发展滞后。
3. 单身友好型社会特征日益显现,单身经济发展具有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单身友好型社会氛围,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尤为明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国民的婚姻行为更加独立和自主,婚姻观念更加现代化,大龄未婚、终身不婚和离婚等单身生活方式的社会舆论压力逐渐减小。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女性主义消费观的影响力提升,个人本位的单身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社会接受度在不断提高,单身经济发展具有更为宽松和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4. 我国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单身群体消费心态积极,单身经济消费动力强韧
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会影响到国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日本80后、90后成长在通缩经济“失去的二十年”期间,这些青年的消费行为日趋保守[23]。与日本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国民对经济发展抱有积极预期。80后、90后单身群体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乐观的消费心态和积极的消费行为,单身经济的消费动力强韧。
5. 商业科技融合创新加速,单身经济的健康发展具备良好的宏观环境
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国内的商业与科技融合创新将加速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纲要”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国家顶层设计为单身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便利条件。
(三)我国单身经济发展的具体趋势分析
1. 消费升级将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共同助力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单身经济尚不成熟,单身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是重要原因。随着高质量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将带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单身群体的消费能力将得以加强。目前,与需求侧的强劲消费相比,供给侧的单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单身群体消费升级亟须单身经济市场主体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未来,商业科技融合创新将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水平,单身经济的消费内容将更加丰富、品质将更加优良。
2. 单身经济发展存在城乡与城市层级的差异,一线城市单身经济正在崛起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年轻单身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6。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7。未来,年轻单身群体将由小城市向大城市加速集聚,一线城市、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单身经济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3. 单身群体消费升级将加速细分市场发育
我国单身经济处于兴起向繁荣发展过渡期。传统单身经济以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为主,以满足单身群体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为主。现代单身经济将更注重高品质的物质需要满足和高层次的精神服务享受。消费升级将加速单身经济细分市场的形成与发育。未来,单身经济内部的亚经济形态或细分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
4. 城市女性单身经济具有突出的增长潜力
世界范围看,单身女性经济是单身经济的先导。单身女性经济崛起的关键诱因在于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收入”的“三高”职业女性。受择偶范围所限,这部分女性群体大龄未婚比例较高、晚婚风险较大,同时,她们的消费倾向高、消费能力强,城市女性单身经济的发展潜力突出。
5.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国内单身经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截至目前,人类社会仍未看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结束的曙光。世界范围内看,各国放开人员流动限制仍遥遥无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及未来若干年,我国单身群体消费和单身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社会氛围和良好经济条件。显然,当前国际人员流动限制对于国内单身群体境外消费产生极大冲击,部分境外消费需求将转移到国内市场。
三、发展我国单身经济的建议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领下,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单身经济发展大有可为。消费升级将是单身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动力,国家亟须出台和实施系统的政策举措,充分利用好已有优势条件、规避不利因素并挖掘新的增长点,高效满足单身独居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各类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顺应单身独居人群增加的人口发展大势,充分挖掘单身经济潜力
人口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单身人数增加、单身独居人口增多将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单身独居人口也存在老化趋势。单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超越年轻群体单身经济一枝独秀的现状,尽早开辟新战场、着力发展针对不同特征人口群体的单身经济。具体而言,未来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单身独居老年人群体的消费潜力,挖掘有未成年子女抚育责任或老年父母赡养责任的单身独居人群的消费潜力。
(二)促进商业科技融合创新、推动消费升级,完善供给产业链、提高商品与服务品质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单身经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尽快完善涵盖线上(网购电商平台等)、线下(便利店等实体消费场所)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新零售)的新消费格局,提高单身群体的消费便利性。深入研究并精准把握单身群体的消费需求新增长点和消费行为新特征,推动相关商品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向更具针对性、更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为单身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
(三)重视单身独居老人的消费需求,推动银发单身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基本国情,2020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身独居老人增多是当前及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突出特征。单身独居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具有特殊性。一般而言,处于单身独居状态的老人具有较好的生理健康水平、经济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但是,与物质需求满足程度较高不同,单身独居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很高。相对于物质供养和生活照料,满足单身独居老人精神需求的商品与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亟须大力推动银发单身经济发展。
(四)尽快出台支持单身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单身经济尚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存在不合理、不安全和不可持续因素,亟须出台促进单身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20年,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单身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商业创新的高水平融合发展,最大限度规避单身经济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风险大的弊端。同时,社会各界需要加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有效减少部分单身群体的盲目消费和无节制消费。
(五)通过发展单身经济带动家庭消费升级,形成单身经济与家庭经济的良性互动
我国家庭户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8,这将有助于家庭消费升级和家庭经济增长。虽然单身独居现象显着增加,但是,1982—2010年的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均显示,我国终身不婚率在2%以下的低水平[24]。目前,尚未发现单身增长必然带来终身不婚率上升的确切证据。全生命周期视角看,绝大部分单身群体最终进入婚姻家庭的概率依然很高。因此,作为单身群体而言,单身生活与家庭生活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单身经济与家庭经济之间具有相互转换和衔接互动的密切联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单身经济也能够促进家庭消费升级、提高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和带动国民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六)重视单身消费行为科学研究,促进单身经济创新发展
单身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研究支撑。国内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针对单身和独居现象的研究投入和科研产出比较多。尽管我国单身经济开始兴起并逐渐繁荣,但单身经济相关学术研究比较滞后,现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发表在经济与商业类的大众报纸刊物上。以单独旅游和单独吃饭等典型的单身消费行为为例,国内只有部分商业研究成果,相关学术研究几乎空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单身经济研究更加成熟[25][26][27][28][29]。显然,国内亟须加强科学研究,以更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与讨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升到更高层面。单身独居人数增长是未来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发展单身经济是提高单身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单身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单身经济不仅能够满足单身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对经济增长、产业与消费升级和商业科技融合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单身经济具有个人本位、人口驱动、消费引领、女性主义、创新基因和外溢效应等特征,同时,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盲目及无节制消费风险和安全隐患等风险和不足。单身独居人口数量、结构与分布变动、单身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商业科技融合创新都将对消费升级和单身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进入新时代,应顺应单身独居群体增长趋势、深入挖掘单身经济增长潜力,提高商业科技融合创新水平并完善供给产业链、加大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供给水平,重视单身独居老人的消费需求、加快发展银发单身经济,发挥单身经济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视科学研究,出台单身经济发展支持政策。
我国单身经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既是基于人口发展的事实判断,也是根据婚姻家庭文化观念变迁的价值判断。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单身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单身人口增多必然促进单身经济持续增长,这是长期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单身人口激增、单身社会崛起与单身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陷阱。单身经济提供的种种生活便利似乎反过来固化了单身状态、加速了单身社会的形成。我们认为,总的看来,晚婚、不婚不育明显增多的单身社会面临着严重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单身经济与单身状态的循环以及在社会文化层面积淀所形塑的单身社会并不利于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单身经济拉近了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它会否成为潜力巨大的“第一经济”有待人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杰华,王笑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状况变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13(3):62-72.
[2]“消费主义"陷阱与”单身贵族"幻境”单身经济"风潮下女性消费观察[EB/OL].(2020-08)[2020-08-.
[3]吴帆单身经济:一种新型消费文化的崛起[J].人民论坛, 2020(32):94-97.
[4]陈佳颖“单身经济催生新消费日用品刮起了°Mini风"[J].财富生活 ,2018(20)-58-59.
[5]曾毅被忽略的“胡焕庸家庭户密度线”一家庭 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16(1):38-41.
[6]单身经济专题:单身经济崛起,消费新势力抬头[EB/OL].(2019-02)[2019-02-02] .
[7]被困浴室30小时女生自述独居生活:尽可能考虑所有安全问题[EB/OL.(2021-02)[2021-02-26] .
[8]穆光宗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 2016(8):13-14.
[9]王磊独居老人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2020(12)-:64-70.
[10]黎越单身经济的来临,孤独与商机同行[J]财富时代, 2020(5):26-27.
[11]薛亚利.未来社会,普遍单身或孤独终老?[J].社会观察, 2015(11):26-28.
[12]刘一楠.日本的“单身经济"[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 2015(8):46-47.
[13]日本一人经济五花八门[EB/OL](2019-12)2019-12.
[14]一人户家庭激增社会堪优单喜临门未必幸福终身[EB/OL.(2020-12)[2020-12-201]
[15] 2. 4亿人口的单身旅游市场兴起:"-个人”旅行,多花60%的钱也愿意[EB/OL].(2019-12)219-12-.
[16]张翼单身未婚:“剩女和“剩男"问题分析报告一基 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13(4):50-53.
[17]李银河,冯小双独身现象及其文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1(3):83-94.
[18]曾毅完善人口政策和提倡尊老爱幼代际互助家庭模式[J]科技导报, 2021(39): 130-140.
[19]光明时评“: 指标量化、匹配严化:这届年轻人的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EB/OL].(2021-05)[2021-05.
[20]磊,何林.单身社会?_- 2000-2010年中国 单身青年特征与趋势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 2019(3):5-12.
[21]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 2013(12):60-77.
[2]王磊中国独居老年人及其养老问题分析一基于2000、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的初步考察[J]老龄科学研究, 2017(7):32-41.
注释
1原版小说的书名是《Bridget Jones's Diary》(直译《布丽姬特·琼斯的日记》、现多译为《B.J.单身日记》),作者是Helen Fielding,由Picador出版社于2001年3月23日出版。该书讲述了32岁的单身人士--女主人公Bridget Jones一年的自我提升故事。
2(1)注:单身人口数量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长表汇总数据计算,长表数据抽样比分别为9.5%和10%;一人户数量来自《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短表数据,2000年和2010年的一人户数分别为28273351户和58396327户。
3(2)注:2014-2019年,我国结婚率分别为9.6‰、9.0‰、8.3‰、7.7‰、7.3‰和6.6‰,离婚率分别为2.7‰、2.8‰、3.0‰、3.2‰、3.2‰和3.4‰。见《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1)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长表数据资料显示“15岁及以上未婚、离婚和丧偶分别有22792800人、1456283人和6005301人”,“15~19岁未婚、离婚和丧偶分别有9069370人、937人和122人”。由于婚姻状况基于的“长表数据资料”是10%人口抽样数,可以粗略计算得出2010年全国15岁及以上单身人数为3.03亿人、15~19岁单身人数为0.91亿人,那么20岁及以上单身人数约为2.12亿人。
5(2)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第五号)》,2021年5月11日。
6(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主要情况》,2021年5月11日。
7(2)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2021年5月11日。
8(1)注:1990-2010、2010-2030和2030-2050年的3个20年期间,我国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7.9%、7.9%和-4.4%,家庭户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8.1%、27.7%和7.7%。1982-2010年,全国家庭户年均增长率为2.24%,是人口年均增长率(1.32%)的1.7倍。见曾毅.被忽略的“胡焕庸家庭户密度线”---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