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白虎加人参汤益气清热生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符合:(1)《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 年)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确诊. (2)纳入标准:年龄在 18~75岁之间、病程小于 3 d、未进展为严重脓毒症及 MODS的患者.(3)排除标准: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病史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 2012 年 6 月至 2013 年 12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 30 例,男性 20例,女性 10 例;平均(60.53±6.92)岁. 治疗组 30 例,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平均(62.73±8.18)岁.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及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PCT 及 CRP 比较具有可比性(P > 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西医治疗方案参照《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 年)制定;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中药复方白虎加人参汤(石膏 30 g,知母 15 g,粳米 30 g,生晒参 30 g,甘草 15 g),水煎口服或鼻饲,每次 100 mL,每日 3 次,疗程 7 d.
1.4 观测指标 记录治疗前及治疗 7 d 后总体疗效、中医症状积分、APACHEⅡ评分、PCT 及 CRP 水平变化情况.
1.5 疗效评价 主要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改善率≥90%.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变,积分改善率≥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改善率≥30%. 无效:中医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积分改善率<30%. 次要疗效评价:中医症状改善情况、APACHEⅡ评分下降情况、PCT 及 CRP 下降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x±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相齐者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综合疗 效比较 见表 1. 两组总效率相当(P > 0.05);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 < 0.05).
2.2 治 疗 后中医 症 状积 分 、APACHEⅡ 评 分 、PCT 及CRP 水平比较 见表 2.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病名, 但其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与太阴温病相符,即"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煽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温病条辨》),故可将本病归属于温病范畴. 其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 热盛津伤, 正虚邪实为其病机特点. 对于本病的治疗, 应当以祛除温邪与扶助正气并举,一方面尽早祛除温邪可及时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应注意固护正气、滋养阴液,使邪去正安.
白虎加人参汤被吴鞠通用于太阴温病的治疗,由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人参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粳米益气生津、健脾和胃;石膏清热解肌,达热出表;知母清热养阴,增强石膏清热止渴除烦之力;生甘草泻火解毒,止咳化痰,配粳米可护养胃气. 上药合用,共奏清热、益气、生津之功.
人参多糖可诱导脐血的单核细胞向树突细胞分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1]. 石膏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内源性致热物质的能力提高人体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抑制产热中枢而使体温降低[2]. 知母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 甘草酸能有选择的加快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增强 T 淋巴细胞活性,从而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4]. 研究亦表明白虎加人参汤复方具有缩短发热患者发热时间、降低患者体温、提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抵制变态反应、增加患者唾液的分泌量等作用[5].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炎症-抗炎反应失衡、免疫抑制有关,对其治疗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与调节患者免疫力两方面进行, 而白虎加人参汤的上述药理作用与本病的病因相符, 构成了其治疗脓毒症的药理学基础. 白虎加人参汤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郝 钰 ,王萍 ,吴珺 ,等. 人参总皂苷和小檗碱对 肺癌 PG 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3):278-282.
[2] 乔逸,李芳. 白虎汤清热机理探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4):40-41.
[3] 文 小平 ,毛平. 白 虎汤退热的药理研究近况 [J]. 上 海中医药杂志,1994,28(1):45-46.
[4] 李 铁民 ,梁再赋. 甘 草甜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J]. 中药学,1993,24(9):553-554.
[5] 张国保, 刘庆芳. 白虎加人参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J].中成药,2012,34(5):9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