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允价值及其计量概述
1.1公允价值定义
准则第39号中,对其解释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会计计量日发生的交易中,其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是所能转移的一项负债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允市价、公允价格。一项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彼此都熟悉市场行情及出于自愿、公开交易的前提下,所达成交易的结果确定的价格。亦或是,在没有关联方关系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双方的某项资产可以进行买卖或者对某项负债可以清偿的价格。
1.2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1易中,熟悉市场行情的买卖双方,出于公平、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易或者债务偿还金额的计量。购买方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客观、公正的相关信息。而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是由具有相应资格的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对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确认。
现以被合并企业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例对公允价值加以说明:对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其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计价,对于企业将要出售的固定资产,抑或是该企业持有一段时间(持有期间未使用)后再出售,则可按该固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计价;对暂时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则应该先预计将来使用期的折旧金额后,按可变净值计价。
2资产减值会计的概述及其必要性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企业的某项资产在将来的一定会计期间内,将出现可能流入该企业的所有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实的账面价值情况有可能发生,在会计上对该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的相应的分析、确认、计量及对其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的核算。实质上是,资产减值会计是用资产的价值计量来替代成本计量,并且将账面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是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其核算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而实施的。其具体原因:其一,当今世界科技水平在突飞猛进中不断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无疑使得企业所拥有的相应有形资产或是无形资产不可避免的遭遇某种程度的贬值,如果企业一味的还是以"实际成本法"对资产进行期末计价,将使企业在无形中隐含着极大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其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放开和搞好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的问题,这里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企业的各类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共担。投资有风险,不是一句空话。因此,每个企业对外的各类投资也有减值的风险,如果不采取谨慎性原则进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企业的投资风险,很可能是不能如期收回投资本金的情形下才能体现出来。这将给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分析的成果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进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是极为必要的。
3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的联系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明确规定,该准则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1公允价值是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实务中,确定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关键这所在。依照现有准则的具体规定,如果想要估计某一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就应该对该项资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余额(简称余值)、该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简称折现值)等进行合理的估计。从而按照以下原则判定是否应该进行减值测试及计算应当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第一,如果余值或者是折现值的价值大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必对该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第二,如果该资产将来折现值的估计不确定时,就应以该资产的余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第三,如果该项资产的余值无法估计时,就应该以该资产预计的折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因此,该项资产的减值会计计量基础应当是以该项资产期末公允价值计算。
3.2日常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二者计量结果的统一性
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下,该项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应调增该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形成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同时计入到当期的利润表中,反之亦做相反会计分录。在资产减值会计基础下,只是有确凿证据证明,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将来可收回金额的情况发生时,其差额才能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同时其减值损失计入到当期损益之中。因此,当企业期末资产的发生减值时,如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可收回金额,除了其差额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对利润表的影响是一样的。由此,资产减值会计实质上是公允价值计量处理的一个特例,二者的计量基础是相同的。
4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的区别
4.1遵从的出发点不同
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谨慎性原则,其理念是"就低就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相对谨慎地估计,企业可能实现的利润,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然而,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的损失要应该进行确认,同时反映到当期会计报告之中。
公允价值计量的出发点,是将企业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按照期末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无论该资产形成减值损失或是形成资产增值收入都应当进行相应的确认,遵从的是会计核算中的相关性原则。
4.2二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准则》规定,资产减值的计量是指,该资产所预先估计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相关处置费用及税费后的余值与其账面价值比较的结果,即资产的期末价值取决于二者中的较小者。可见,公允价值计量不一定等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因此,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计量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考虑相关处置费用及其税费。
4.3二者日常会计核算的差异
在企业进行资产减值会计的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并且有确凿证据证明,该资产确实已经发生了减值,即可将二者的金额差异计入到该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当中,同时,将其体现在利润表之中。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资产处置费用后的差值大其于账面价值时,说明其未发生减值,也就无需做相关的会计处理。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是指,预计资产减值时对企业会计利润的抵减,升值时不予确认。
5总结
通过对上述两者之间关系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两者的区别在于会计理念、计算结果及会计处理上的差异。只有把握好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及资产减值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投资人及债权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参考文献:
[1]戴德明,毛新述,邓璠.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07).
[2]伍刚.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视角[J].财会月刊,2006,(13).
[3]李彦龙,张艳.资产减值新旧准则比较研究[J].审计月刊,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