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及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21 共3343字
摘要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领域中的有效运用对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我国会计质量和核算效率都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必须要从认识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中具体运用的深入分析,完善我国在会计领域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内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里所说的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是交易或事项以及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反应出的特定经济主体活动的本质特征、未来趋势以及内在规律,其基本职能是反应经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根本目标是提供企业财务支出、经营效果和现金核算的状况,它能够反应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确保企业经济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是会计的基础,只有尊重经济事实才能确保所反应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事实,才能促进企业经济平稳安全的增长.

  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形式指的是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一般来说,指的是一种法律、规章制度以及这些带有规定性质条例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代法律中经常会有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去隐藏经济真实性的现象,从而导致特定会计主体在会计工作中经常只从形式上判断对交易或事项以及涉及的对象是否需要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方法相对简便,但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经济实质是指经济活动中所要经历的真实过程和客观性结果,保持经济的实质性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确保企业经济真实性的根本保障。经济形式主要是指经济活动发生或经济活动完成时的外在表现形式,然而,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同时,人类对其经济活动的认知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导致在经济活动中想要利用经济形式还原经济活动的本质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经济活动并非都能通过其外在表现形式反映经济的本质目的。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的是在形式与实质发生偏执或不一致时,要选择偏重于经济的实质,而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实质决定其经济形式,而形式只是用来反映实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从而导致交易或事项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经济事实,甚至经常会出现法律形式和经济实质不一致的现象,由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给企业处理这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若二者不一致、不协调时,企业要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法律法规,还要注重经济实质,同时,要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从而使企业能够客观、公正的反应经济事实,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质量和经济实力。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运用

  1.在资产确认能为企业所掌握中的运用

  企业在过去已经发生经营交易中形成的,并能被企业所掌握和拥有的,也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资源统称为企业资产。通过定义分析对企业资产是否在法律对所有权条款依据下被企业所拥有和控制要进行判定。企业资产判定是企业是否拥有和控制不能仅依靠对所有权考量,要对企业资产在经营交易和企业日程活动中是能否被企业所真实使用来进行评估。因此,对企业资产的确认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运用比如在对租赁和融资等方式形成的企业固定资产,是不能通过所有者权益归属来判定企业资产是否拥有,而要通过未来收益与风险归承租方所有判定承租方为固定资产真正所有人,并且出租方并不具有固定资产所有权。虽然法律上所有者归出租方拥有但依旧不能判定其是真正所有人,因此企业资产确认是需要首先判定的前提.

  2.在经营收益确认能为企业所拥有的运用

  企业在经营交易中产生收入资金要对企业是否将经营交易中所供应产品,通过交易完成已经把其风险和利益等产品所有者相关权利转移到交易购买方,要对企业是否失去了对交易中产品实际控制判定,对企业交易获得的资金进行准确确认和其相关交易产生的利益已经被企业所拥有,要把交易产品进行成本数值的判定并确认。

  3.在企业资产发生价值对应减少时的运用

  在企业总资产出现价值对应减少要对其进行计提预估,并判定是否是因为同期企业资产被相应市场价格变动影响或者价格下降造成短时期增高并在一段较长时期能依旧处于下降态势。若不是前两种形势原因,要对企业外在经济整体环境和相关法律技术等外在影响因素进行考量,对所处经营交易目标市场未来走向趋势进行严格预估,判定结果显示只在法律形式上产生资产价值减少并不会影响资产真实价值下降,进一步分析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对直接真实影响进行估算预判。

  4.在企业负债行为中的实际运用

  首先,要对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负债进行严格核对计算并对其相关责任进行确认。这些负债行为发生不是通过不规则问题引起的,而是通过实际交易发生的,因此与传统意义上负债行为存在着严格定义区分。根据会计准成负债是未来不规则问题引起的行为是不确定的引起的行为造成相应经济责任企业所必须承担的,对负债的区分需要严格判定并细致根据原则进行确认。

  其次,企业发生长期借款项目时和相应的长期借款利息进行核对计算时要按照实际发生资金数额对相应的长期借款会计科目进行核对计算,比如对一年内到期短期借款和同期短期借款以及利息计算要归属于流动负债进行衡量,需要把此短期借款和利息计入长期借款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核算计量.此核对计算形式会把企业长期负债进一步扩大且缩小了流动负债相应计量数值,要把相应引发资金流动计入到长期负债会计科目中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发生。

  5.在对相应损益行为发生时运用

  首先对企业经营行为中发生的收益进行估算并判定,一方面,要对企业是否将相应经营交易行为中的风险通过交易行为的完毕并完全转移出自身控制。另一方面要对是否可以把收益发生的资金以及消耗的相应交易产品成本和交易引发的资金消耗都能进行准确的核算考量。通过两方面的判定要对企业产生的收益要进行是否所有者权益转移彻底,并且不存在管理权继续拥有和对交易产品有其他控制权益。若无上诉行为要对交易产品产生的资本利益归属企业中发生的,如交易产品时通过赊销形式发生企业在核算计量,是要对实际收到资金也要计入企业产品交易的收益中。

  其次,在对经营交易产品中的销售发现的行为需要本着原则进行核对技术,比如企业通过对自身资产交易,再次通过交易行为租赁回为企业服务。这种售出再租回可以为企业贷力直接受益但其本质是通过对所有权的风险转移的交易。并且资产交易会引起交易金额和租回金额的不统一,造成按照两项交易核对计算,但实际核对计算时按照一项进行,不能进行分期偿还也不能准确预估同时期发生的损耗和收益,因此,这种行为上操控企业利润上涨的行为违背的原则不能直接反应企业收益。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意义

  1.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由于许多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不一致,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致使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惑和疑虑,在选择理论依据时也会感到无力适从,然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赋予了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和专业判断的空间,这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会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指导进行理性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

  2.对防范审计风险具有显著意义

  此原则有利于企业员工更新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科学的职业规划,培养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对经济实质的数据和信息有效的分析和归类,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的实质性。同时,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显而易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还需要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防范审计风险。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广泛和多角度性,并通过企业对其正确分析和把握是可以保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符合正常发展步伐,并可以让企业会计核对计算过程对信息整理结果和经营交易记录真实具体。

  参考文献:
  [1] 黎鸿翎,黄晓丽。谈谈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注意事项[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3):115-117,114.
  [2] 于立。刍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河西学院学报,2010,(2):124-126.
  [3] 陈慈。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比较[J].经济论坛,2010,(5):192-1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