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实质重于形式理论的概述及其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21 共3464字
摘要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现象正表现出多样化形式并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必须要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经济事实相匹配,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了法律形式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原则性问题,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过程中重要原则之一,在该原则得以落实的情况下方能够让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这样才可让会计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另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总之在该原则的驱动下可将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及经营成果客观地反映出来,对于企业提升会计核算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质重于形式理论概述

  从哲学角度上看实质重于形式将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统一关系十分全面地反映了出来。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均处于相同地位,而两者的关系即包含了统一性同时也体现了矛盾性。从法律角度上来看法律形式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一定幅度上得以增强,但在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若会计信息无法将企业经济实质反映出来将会带来严重的误导性作用;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得到满足,其实用性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实质重于形式理论当中并不是完全将实质置于最为重要的地位,而是在实质与形式表现不同时更偏向于实质,换句话说就是形式是由实质所决定的,同时它也能将实质清晰的反映出来。从当前宏观市场环境来看企业所面临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存在并且表现为各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因此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必然会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不统一的情况,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便给予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方向,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之者应该更注重经济实质,不要被法律形式所束缚,将会计质量置于首要位置,客观地将经济事实放映出来。当然实质重于形式理论并不是单独存在,它与其他得会计原则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最典型地则莫过于可靠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可视作可靠性包容的一个元素,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将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出来前提即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也就说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得以落实时信息的可靠性将得到极大的保障。实质重于形式与重要性原则的匹配则需要从金额大小进行细致化分析。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主要是指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将重要交易或事项独立反映出来,而对于非重要事项则可实施简化处理,从另一角度来看会计重要性的前提则是实质性需求,那么也就使得实质重于形式确定了重要性原则的量。在会计准则当中权责发生制也是常规性要求之一,特别是在对收入以及支出费用衡定时要根据此要求作为导向。从以往会计核算来看收入确认与计量并不能全面性地容纳业务涉及范围,在市场与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易类型以及复杂程度都有所提升,以权责发生制对净利润等进行核算无法充分地将资金流走向反映出来并且无法客观地将企业偿债能力真实地反映出来。因此企业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从而弥补上述漏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企业收入的法律形式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其真实支付能力。总之实质重于形式理论与其他会计原则并不冲突,反而是从侧面将这些原则反映出来,让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准确性得到保证。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企业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作利润操控工具。盈利是企业的根本性目的,因此存在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对会计核算进行人为性操控使其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核算与实际情况或形式不符。例如对于一些上市企业而言经常会采用资产减值的手段并将其反映到报表当中从而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对于企业资产而言通过八项减值损失的计提可有效改善其质量并控制虚列资产,这样也就让资产表等可以将企业初期资产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来,但应用上述理论及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在资产减值的过程中其实涵盖了一个弹性范围,最明显的体现便是由不同人员所评估的资产价值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不定性因素就给予了企业操控利润较大的空间。

  2.企业易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刊用行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复利用从而造成滥用现象出现。以非货币交易准则而言,在该准则修订后明确指出此类交易并不会对它进行同类交易或不同类交易区分,所有类型交易基本上都是按照非货币交易方式处理,换入资产入账价值靠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体现,只要未出现补价情况即不会确认收益,而本质上还是属于非货币交易,从而使得上市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压缩,可将其视为非货币资产以两次货币行为的方式所体现,这样也就脱离了非货币交易准则的束缚。

  3.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该原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过分强调它的重要性反而产生了“物极必反”的效果。尽管对于会计工作而言该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从大环境来看在本土市场会计失真的情况与证券市场信息需求表现了极大的差异性,若一味强调该原则必然会对它的可核实性产生影响,会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制约。

  四、完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有效对策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必然是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效应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会计事业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之前的部分会计准则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直接导致了真实性与合法性产生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会计基础处较为薄弱。在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造成了合法处理却无法将信息的真实性反映出来。在由不同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并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导向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判断差异使得会计核算的偏差度加大。另外部分企业为了效益出现了恶意信息造假,产生了严重的信息失真,给市场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说明了我国会计监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从理念上对会计核算进行更新。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核算工作无论是性质上还是具体实施方法上较以往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果要让会计核算跟上形势的变化则需要从理念上对会计核算进行更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业务将会呈现出多样化形式,特别在电商环境下使得企业交易覆盖面大大扩充,若只是按照单一性的会计处理原则或规定进行实际操作并不见得适用于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量无疑是扩大的,若要清晰地掌握这些信息来源及信息去处就免不了采取新信息技术,通过掌握数据库的使用筛选到需求信息。这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新技术抱有敏感性,这样才能在实际会计工作占据高点,以新技术作为导向更新自身的会计理念并以新理念驱动会计工作,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灵活运用其中,既要重视又不能过分强调,要匹配其他会计原则共同实施让会计核算工作取得突破。

  2.不断提升会计工作经验。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其本质是“看清本质,掌握实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会计实质都会受到形式的影响,令人混淆。当然也不能完全撇除形式的作用,它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规范流程,但需要会计人员能够衡量形式与实质,这也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积累经验,通过自身经验的提升可更为准确、理性客观地判断会计行为是否符合实质。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把握结合市场动态做出正确判断,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3.进一步加深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实质重于形式可让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范围内提升,而对于审计而言却使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为了让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撇除表面化而见到深层次的本质。其中财务报表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但也有可能让使用者产生误导,审计工作的深化可更为准确地识别企业存在的虚拟收入、非正常关联交易等,以此来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同样将实质重于形式的理念赋予审计工作,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语。

  作为会计核算当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实质重于形式对会计核算无疑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当然为了让该原则能够有效实施还需要对当前的会计工作已经市场企业环境等进行优化,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推动我国会计事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艳。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05)。
  [2]陈涛。 论会计行业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02)。
  [3]连建枝。 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 会计师。 2011(01)。
  [4]薛志强。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J]. 才智。2011(06)。
  [5]王雅君。 浅议新会计准则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J]. 现代商业。 2011(14)。
  [6]张波。 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11(16)。
  [7]刘永格。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运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