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路径选择以及效果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是在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或地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每一个经济决策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以及承载着会计信息的会计报告。可以说,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订和修改中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把握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浪潮,并在此潮流中肩负着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责任和使命。
5.1.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行进方向。
简单来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是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看齐。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全世界已经有 123 个国家或地区已经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会计语言,全球拥有股票交易的国家有 154 个,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占其 80%.就金砖五国来说,只有中国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取的是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策略,依然寻求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认证,其他四国中已经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以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5.1.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式。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式是等效认可。2010 年 4 月 2 日,中国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中国会计准则建设有关工作的重要举措,明确了中国下一步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和持续趋同的目标。并将名称中的全面趋同改为持续趋同,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理念的变化。
39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持续趋同,通过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帮助中国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增强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和修改过程中的话语权,使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反映出中国的实际情况,减少在国内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旳成本。
5.1.4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净利润差异额、净资产差异额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异额三项财务指标进行一般性统计与分析,将差异额分为正差异、负差异和零差异三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现 2008 至 2015 年间,随着新中国会计准则向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通过对双重披露下各项指标及差异额进行 T 检验,表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双重披露下各项财务指标及其差异额无显着性差异,换句话说,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务上的趋同。另外,本章主要通过报酬模型对 2008-2015 年的 A+H 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分年度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说,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呈增长趋势,会计信息的质量稳步提高,验证了新会计准则提高了 A+H 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这一假设。
5.1.5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2010 年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是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时间不长,目前仍然属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依旧主导着中国经济管理和经济发展。中国的会计环境的是由政府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如果说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那么企业、企业外部审计师和企业监管机构便是会计准则的应用者,而会计准则的应用者应该要适应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性。因此,中国在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的过程中,应将自己当作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参与者,加强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的话语权,从各个层面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和修改工作,在会计准则制定中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则的制定和修改。同时中国可以以会计准则等效为目标,正确评价自身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的位置和号召力,以及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道路上的阻碍,制订出详细的行动方案,以实现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目标。
5.2 几点建议。
根据本文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路径模式选择以及效果的研究,为了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2.1 趋同策略应当符合中国会计环境。
中国当前正处在市场经济完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就要求中国会计准则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过程中要关注中国会计坏境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符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如若不然,盲目趋同反而会引起反效果,带来不利的经济后果。就目前中国的会计环境来看,与其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是,为了可靠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国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为关注的信息是那些将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真实呈现出来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处理应采用谨慎性原则。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背景的会计准则趋同路线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需要而且应当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相适应,所以必须将中国特色与会计准则规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有机衔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会计准则向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制度变迁中,要客观地承认中国国情而不是片面强调中国国情,正确处理好中国国情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两者间的辩证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深入,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快,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仅要重视中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环境的匹配程度,还应当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相一致,使中国会计准则兼顾两面性:务实性与国际性。
5.2.2 完善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中国己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中国会计准则的正式颁布前有四个阶段要经历: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发布阶段。虽然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普遍认同,但中国还应当鼓励更多的社会各界精英参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扩展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的传播渠道,从而使得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更加的公平、公正、公开与民主自由。中国要想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取得话语权,同时也使得中国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以及发展潜力被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所掌握和了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加强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首先,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当进行合作,共同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努力。其次,制定清晰的、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目标。因为它是制定会计准则的有效前提,也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存在的基础。最后,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修订,中国应结合自身国情,不断完善国际趋同要求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
5.2.3 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话语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实质是各国利益的争夺。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应该积极投身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平等的地位去研究、协作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仍有部分国家或地区为了攫取利益而操控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为所有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争取话语权,使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也能兼顾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因此为基础,中国应当扩大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密切关注其工作动向和研究方向,增进理解。同时,为了使国际会计准则能合理兼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应该争取在各个层面都指派中国代表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尽量能够听到来自中国、来自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给予特殊关怀、例外处理,从而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5.2.4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现阶段,中国会计人员的现状是,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高级会计人才缺少、尤其是缺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方面的国际知名会计专家,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列逐渐发展壮大,但是整体来说还不够成熟,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在此背景下,为了保证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中国会计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需要加大发展会计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力度,积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代表中国利益、熟悉会计业务并能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高级人才。其次,这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还应该对中国本土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正确认识差异并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同时还要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维护中国的实际利益。另外,为了能够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实现双赢多多赢,中国培养的会计人才还应该具备超强的沟通和谈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谈判协商中切实地维护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Atwood,T.J., Drake,M.S., Myers,L.A 2009. Book-tax conforminity,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rnings and future cask flow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50:111-125.
[2] Ball R.,L.Shivakumar. 2005. Earings Quality in U.K.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4:206-242.
[3] Holthausen,R.W.,2009. Accounting Standards, financial reporting outconmes, and enforc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7:447-458.
[4] LinZ.J., F.Chen. 2005. Value releva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ation-Evidence from A and B share markets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14:79-103.
[5] Stewart Jones, Aimee Finley. 2011. Have IFRS made a difference intra-country financial reporting diversity?[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43:22-38.
[6] 黄燕飞。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7] 吕霞。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8] 武茜。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9] 罗进辉,谢达熙,李莉。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吸引了更多的 QFII 投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7):78-97.
[10] 孙思钰。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的文献综述[J]. 商业经济,2015(3):41-43.
[11] 赵一伟 .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22-23.
[12] 吴雯。 "金砖之国"会计崛起及话语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
[13] 刘月霞。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14] 吴瑞瑞。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15] 任轶琴。 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国际趋同与会计质量[D].复旦大学,2013.
[16] 张超。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国际会计准则变迁路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17] 董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中国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D].北京工商大学,2013.
[18] 王金丽。 A+H 股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持续趋同效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19] 李晖。 会计准则变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视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20] 王化成,戴娜。 论欧盟会计协调[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2):69-74
[21]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一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01(7):16-27.
[22] 王义华,王维星。 会计准则国际化一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J]. 工业技术,2005.
[23] 王治安,万继峰。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5(5):90-97.
[24] 夏冬林,李晓强。国际间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差异、协调与制度环境[J]. ,会计研究,2005(1):30-38.
[25] 谢获宝,李忠。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权变观[J]. 财会通讯,2006(11):3-6.
[26] 杨丹, 陈旭东。 中国会计改革 30 年一经济和会计互动的中国路径[J]. 会计研究,2009(1):43-48.
[27] 杨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中国的应对举措[J]. 会计研究,2011(9):3-8.
[28] 杨钰,曲晓辉。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程度一资产计价准则的经验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8(4):369-384.
[29] 杨钰。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经验研究述评[J]. 湘谭大学学报,2009(2):49-55.
[30] 张铁铸,周红。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一个综述[J]. 研究,2007(3):117-123.
[31] 张为国。 资本市场全球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3):9-15.
[32] 郑伟。 会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主要路线模式评析[J]. 财务与会计,2010(9):56-58.
[33] 李梦,方巧玲。 高质量会计准则研究述评[J]. 财会通讯,2011(10):25-27.
[34] 李连军。会计制度变迁与政府治理结构[J]. 会计研究,2007(6):33-41.
[35] 李泱。 公共选择视角下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D]. 厦门大学,2008.
[36] 李宗彦。 会计准则等效: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新路径[J]. 财会月刊,2009(30):103-104.
[37] 刘晓华,王华。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J]. 国际经贸探索,2011(1):75-80.
[38] 刘玉廷。 趋同是基础,等效是目标[N]. 中国财经报,2007.
[39] 刘长青。 会计国际化之国家利益研究[D]. 厦门大学,2009.
[40] 路晓燕,魏明海。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中国的角色和贡献[J]. 当代财经,2009(11):110-117.
[41] 潘琰,陈凌云,林丽花。 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中国会计准则与 IFRS 之比较[J].会计研究,2003(7):7-16.
[42] 汪祥耀,骆铭民。 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43] 盖地。 会计原则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J]. 会计研究,2004(3):22-26.
[44] 冯淑萍。 中国对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 会计研究,2004(1):3-9.
[45] 刘智群。 从新会计准则的发布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商业现代化,2006(13):291-292.
[46] 陈亦勤。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变迁[J]. 特区经济,2014(4):228-229.
[47] 张祎。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2010.
[48] 裘宗舜,韩洪灵。 会计准则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J]. 财务与会计,2003(4):13-15.
[49] 宋超。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本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D]. 重庆理工大学,2009.
[50] 蒋琳玲。中国与越南会计准则的比较及趋同探析[J]. 商业会计,2012(13):26-27.
[51] 陈伟光。 全球会计治理:一个分析框架[J]. 金融教育研究,2013(5):57-62.
[52] 韩艳珍。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路径选择[D]. 东北师范大学,2007.
[53] 孙雪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框架探讨[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2):88-96.
[54] 李晖。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民营科技,2009(6):51.
[55] 陈蓁,殷俊明。 产权、制度与中国会计改革[J]. 华东经济管理,2004(5):193-195.
[56] 郭若伟。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会计准则[D]. 辽宁师范大学,2009.
[57] 朱谊辉。 会计准则的博弈论分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2-55.
[58] 贝洪俊。会计制度变迁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 财会月刊,2004(1):13-14.
[59] 王海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路径选择、国际趋同及等效研究[D]. 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60] 王磊磊。 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61] 王建新。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历史演进与最新发展[J]. 中国金融,2006(11):47-48.
[62] 高珊。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与策略研究[J]. 商业时代,2014(16):84-85.
[63] 王靖开。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及我国的路径研究[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4] 靳炜伟。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12(4):86-88.
[65] 石党英 .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实证分析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41-44.
[66] 刘永泽,唐大鹏,况玉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基于 2007-2009 年 A+H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1):1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