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来洗钱案件频发,因客户涉嫌洗钱,农行、建行、工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面临境内外监管机构的调查、下调评级和巨额罚款,反洗钱已经成为各大银行必须十分认真面对的重要工作,通过加强反洗钱管理,保障金融单位经营的合规性、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进而促进社会公正与市场公平,成为各金融机构共同追求的目标。考虑到政策性银行在管理经验、市场化程度、客户构成、金融产品特征等方面与商业银行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提高对公业务反洗钱有效性就成为政策性银行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反洗钱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来说,主要是包括电子银行、信贷业务、中间业务等,种类相对多样,但政策性银行发展历史较短,反洗钱相关数据的质量不高,风险为本的监管思想仍在探索阶段。反洗钱专业人员应具有综合性知识,熟知各种洗钱类型以及具备对可疑交易的分析能力和技术,这些要求需要一定的时间、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而目前政策性银行从事反洗钱工作的年轻员工占比较高,在反洗钱知识补充方面亟待加强,进而给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1].通过对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反洗钱的研究可以发现,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反洗钱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对实际控制人的正确识别[2].尽管政策性银行存在与反洗钱相关的规定,但实际业务中的客户身份识别往往停留在对法定代表人有效个人身份证件或单位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上,一旦出现法定代表人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的情况,就会缺少对实际控制人的正确识别方法,无法完成客户身份识别的完整流程暨了解、核对、登记、留存四个环节,无法全面掌握实际控制人职业、履约能力、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经营状况等信息,存在非法资金流入合法经济领域的潜在风险,由此影响洗钱预防措施,增加了洗钱风险[3].
第二,内部控制手段措施有待加强。虽然政策性银行内部初步建成了相对合理、覆盖面较广、可操作性较强的内控制度体系,保证了各项业务的合规稳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推进,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的变化,原有的反洗钱管理措施也需随之改变和完善。如以工商银行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对应用大数据进行反洗钱作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政策性银行仍以手动方式为主甄别可疑交易,分析人员和资产间的关系,反洗钱技术手段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而且洗钱犯罪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复杂特点,这就决定了反洗钱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无法胜任的,必须开展多部门合作。目前政策性银行正将反洗钱内控制度与银行的业务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系统有机结合,探索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工作系统化管理机制,也在工作层面逐步搭建反洗钱监管信息资源贡献平台,加大在工商、税务、海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案侦查部门的反洗钱信息收集、沟通、会商工作[4],但达到完善尚需时日,这样就给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有了折扣。
第三,缺乏良好的反洗钱意识。由于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国家政府的大政方针服务,所以,很多工作人员认为洗钱活动不会出现在本银行,再加上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的对象以大国企为主,民营企业占比较小,也导致银行内部判断其客户通过银行进行洗钱活动的可能性较小。但往往正是由于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使得洗钱活动存在在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中开展的潜在风险,在美国,提倡“人人都是风险管理者”.促使员工认识到反洗钱合规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才能使自身确确实实得到保护。
三、政策性银行对公业务反洗钱有效性分析
(一)严格执行反洗钱法律法规